中國有個成語,叫“防微杜漸”。
所以有時候,孩子在我們大人面前表現(xiàn)得很糟糕,我們難免擔(dān)心起他們的將來:
這么小就打小朋友,長大了還得了?
這么小就說謊,以后成了騙子怎么辦?
這么小就會說臟話,以后會不會越來越粗魯?
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行為,確實需要好好引導(dǎo)孩子,及時糾正。
但爸爸媽媽也不需要為此過于焦慮。因為孩子們的某些“不良行為”,也正是成長的烙印。
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孩子有這樣的“不良行為”其實很正常,只要幫助孩子、引導(dǎo)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就好,不需要過度解讀幼小孩子的“不良行為”。
我們來看看,孩子哪些“不良行為”容易被我們大人過度解讀,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更好的引導(dǎo)孩子,及時糾正。
恐懼因素:
“我的孩子長大會不會成為一個大惡霸?”
觀察孩子表現(xiàn):
請爸爸媽媽多留意一下那些傷害另一個孩子的動作。
一個2歲小孩,將另一個小朋友推倒,搶了別人的玩具卡車,可能看起來確實像個“小惡霸”。
但考慮一下孩子的年齡——2歲!
2歲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物主意識”,并不清楚玩具不屬于自己,也不明白“拿別人的東西不對”這個成人社會公認(rèn)的道理。
孩子這樣做的動機很單純:我只是想要那個玩具卡車而已。
快速修復(fù):
2歲的幼兒,剛剛開始學(xué)習(xí)“分享”等社交技能。
所以,我們需要給她時間。給她示范正確的社交方式,比如:
讓孩子明白,除了打人,我們還能怎么做?
“球,能不能借我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車和你換,好不好?
“等你不想玩了,可以給我玩嗎?”
“請你坐過去一點”
“我等一會兒再來問你要”……
如果孩子能主動提出這些建議,能使用這些商議性的句子,那再遇到孩子間的小矛盾和小沖突,他就知道,除了打人,還有好多、更好的處理方式呢,沒必要打人。
更深遠(yuǎn)的教育:
當(dāng)爸爸媽媽表揚孩子的時候,不妨告訴他:你的行為如何讓你的朋友感到開心。比如:
“你把帽子借給琪琪戴,真是太好了,你看琪琪多開心!”
當(dāng)爸爸媽媽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僅要清楚解釋“你為什么做錯了”,還要指出:你的行為如何讓你的朋友感到不安。比如:
“你剛才傷害了莉莉,你看,現(xiàn)在她在哭呢”。
當(dāng)父母這樣做時,孩子會更有思想,更有同理心。擁有這些品質(zhì)的孩子不太可能欺負(fù)他人。
同時,從小幫助孩子學(xué)習(xí)如何結(jié)交朋友、維護友誼也很重要。
因為欺凌者往往是被同齡人拒絕的孩子,他們不懂友誼是怎么回事。
恐懼因素:
“我的孩子長大后會不會變得更討厭更粗魯?!?/p>
觀察孩子表現(xiàn):
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
當(dāng)別人說話時他會打斷嗎?
他拒絕說“請”或“謝謝你”嗎?
所有小孩都有讓人“討厭”的時候,自己孩子看起來比其他孩子更嚴(yán)重嗎?
快速修復(fù):
當(dāng)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一些粗魯?shù)男袨闀r,一著急,難免當(dāng)著大家的面教訓(xùn)孩子:
“你不能這樣”!
“你這樣不是好孩子”!
“你這樣很粗魯”!
“你這樣很沒教養(yǎng)”!……
一來,當(dāng)著大家的面,孩子會很沒面子,容易明知故犯,故意反抗爸爸媽媽;
二來:“你這樣很粗魯”,“你這樣很沒素質(zhì)”這樣的語言,太過抽象,孩子并不容易理解自己到底錯在哪里。
請私下里,溫柔而嚴(yán)肅地跟他說說他的行為。比如:
“你剛才故意打嗝,這很不禮貌,你好好坐著,別人會感覺更好”;
“你跟琪琪搶最后一塊蛋糕,這很粗魯,你可以和琪琪分,琪琪也會很開心”。
更深遠(yuǎn)的教育:
教會孩子正確的、合適的社交行為,是爸爸媽媽的重要工作。
孩子們通過學(xué)習(xí),完全可以掌握良好禮儀的基本知識,比如:分享、輪流、不插嘴……
只是,孩子就是孩子,即使孩子知道如何表現(xiàn),也難免有會忘記自己行為舉止的時候。
所以,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多重復(fù)練習(xí)“請”、“謝謝”、“對不起”;
也對自己的孩子多用“請”、“謝謝”這樣的詞匯,做好孩子的榜樣;
只要有可能,就提前提醒孩子,比如他一會兒有朋友過來玩,先談?wù)摲窒硗婢叩闹匾浴?/p>
總之,隨時提醒我們的小家伙要“善良和禮貌”。
恐懼因素:
“我的孩子長大,會不會什么事兒都虎頭蛇尾?什么事都干不成”?
觀察孩子表現(xiàn):
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挑戰(zhàn)時,都會時不時地想到放棄,這很正常。
但我們確實應(yīng)該擔(dān)心,孩子會不會養(yǎng)成了“從不完成任務(wù)”的習(xí)慣。
快速修復(fù):
幼小的孩子,通常確實容易放棄。
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害怕朋友面前被羞辱、容易緊張……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緊張情緒呢?
不妨與孩子談?wù)撘恍鞍职謰寢尠咽虑楦阍业臅r候”。讓孩子體會到:每個人都會出錯,我出錯了很正常。
除此之外,還可以試試“幽默”。
幽默可以有效的減輕緊張感,是煩惱最好的升華。
比如,孩子用積木搭的“一顆樹”倒了,正要傷心呢,爸爸大喊一聲:
“啊!爸爸從樹上摔下來啦,好痛呀”!
孩子肯定很快就破涕為笑了。
接下來,爸爸不妨裝裝腿疼的樣子,心安理得地請寶貝幫你“揉腿”:
“快給爸爸揉一揉,揉好了我們再種一顆樹,我們一定不會放棄的”!
更深遠(yuǎn)的教育:
首先,在孩子開始做一件事之前,確保孩子明白:爸爸媽媽都希望你能完成它。
第二,保持爸爸媽媽的期望適度。
如果你的孩子要上游泳課,先不要簽一年的課程,先從“一個月”這樣的小目標(biāo)開始,如果孩子開始退縮,我們可以鼓勵她再堅持一下。
最后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當(dāng)事情變得困難時,孩子想要退出是很正常的,但這種感覺會過去。
這正是孩子對成功的渴望、以及對自己能力不確定。
幫助孩子,讓他知道,不只是他,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但我們一定有辦法,改進一下、堅持一下、再試一次……最甜美的成功,總是出現(xiàn)在“再堅持一下”之后!
恐懼因素:
“從小就說謊,長大后品德會不會有問題?”
觀察孩子表現(xiàn):
其實,幾乎所有幼小的學(xué)齡前孩子,偶爾都會說謊。
但是如果孩子上學(xué)后還經(jīng)常說謊或者作弊,就應(yīng)該重視起來。
快速修復(fù):
學(xué)齡前孩子還太小,無法準(zhǔn)確理解謊言是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以為的謊言,只是孩子們豐富想象力的表現(xiàn)。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難把幻想和真實區(qū)別開來。
例如,孩子早上明明吃的包子,卻告訴他的朋友:
“我今天早餐吃冰淇淋哦”!
如果發(fā)現(xiàn)這種“謊言”,不需要懲罰孩子。相反,可以用一種有趣的方式回應(yīng),承認(rèn)孩子的幻想,比如:
“我早餐吃的披薩!”
一旦孩子6或7歲,他就會開始明白撒謊或欺騙的意義。
所以,如果孩子超過了6歲,在玩游戲的時候作弊,并且爸爸媽媽能確定他是故意的,那就把他拉到一邊,跟他討論一下:
為什么在玩游戲時保持公平是重要的?
我們和小伙伴玩游戲,就是為了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才能、敞開心扉、結(jié)交朋友、享樂其中。如果作弊,那這一切都沒有了意義。
更深刻的教育:
孩子要是發(fā)現(xiàn)自己獲得的關(guān)注不夠了,或者爸爸媽媽的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弟弟妹妹身上去了,就會找理由吸引父母。說謊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其實很多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假哭或者假笑來得到更多關(guān)注。
稍微大一些,知道可以通過說“我餓了”“我害怕”“我肚子疼”來讓父母手忙腳亂一番。
哪怕我們已經(jīng)看穿了孩子的“小心思”,也不要責(zé)怪孩子,多陪陪他,多抱抱他,多親親他,及時給孩子補充“愛的能量”就好了。
如果孩子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還經(jīng)常說謊,爸爸媽媽就需要更加重視。
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抓住”孩子做正確事情的瞬間,贊美好的行為,而不是等待懲罰壞事。比如:
如果孩子在學(xué)校惹了麻煩,但回家時老實告訴了爸爸媽媽,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我不喜歡你欺負(fù)同學(xué),但我很高興你能老實告訴我這件事”。
對孩子的信任,是一個小小的冒險,卻非常值得。
孩子的謊言,有時候會讓我們看到他真實的需要。說謊的行為不能縱容,但在教育孩子“說謊”的過程,需要充滿理解和寬容。
如果一味追究,只能讓孩子進化出更完善的說謊技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