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與妻在樓下的球場散步,見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看上了一個比他小的女孩手中的玩具,便跑上去從小女孩手中搶了過來。按說,作為站在一旁看熱鬧的父親應該馬上制止,把不屬于自己的玩具還給人家,豈料這位家長反而給兒子撐起腰來,夸獎他有本事,勇敢。小男孩得到玩具自然高興,卻把小女孩給惹哭了。等小女孩的媽媽跑過來問小男孩討回玩具時,小男孩竟然不肯退還。像這種不道德不禮貌的行為,父親若不加以管束,其后果是非常危險的。
如今的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無原則的袒護、嬌慣和寵愛,便養(yǎng)成了孩子不良的習慣,比如撒謊、挑食、任性、貪吃、不講禮貌等等。
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起因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長。大家知道,孩子出世后,赤條條一個,干干凈凈,清清白白,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一切都在于家長的言傳身教。我們可別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無論他們年齡大小,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我們明明知道孩子那樣做是錯的,但由于我們不太在意,或許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沒有及時給予糾正,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兒時聽母親講過“小時偷針,大了偷金”的故事,那個臨死前要吃母親一口奶最后將母親奶頭咬掉的兒子,不但不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反而怒斥母親對他小時侯做賊的寬容,如果母親在他第一次嚴格管教,他就不至于走向不歸之路。
孩子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以后走向犯罪的道路,往往是從一些小事開始的。而這些小事不免有父母的行為在其中作崇。比如我們有些家長,自己的行為不檢點,吃飯前喜歡用手抓菜,當著孩子的面隨地吐痰、扔紙屑,公交車上與老人搶座位,公園里隨便采摘花朵,超市里順手牽羊“藏“東西”,與人爭吵幾句就動手打人等,都會給孩子帶來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有些雖屬于道德范疇,但孩子在模仿時,有的還覺得挺新鮮,挺有趣。如前不久一則報道,父母在網上“偷菜”偷得有趣,6歲兒子受其影響,竟然也學著把家里的錢偷走。要知道,孩子是辨不出好壞的,他們一旦違背了常規(guī),家長看到不講,就等于是默認,孩子也就自然認為是對的了。這樣一來,孩子的不良習慣便在家長的放任自流中慢慢形成。
然而,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只要他們還沒有陷入“不可救藥”之境地。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呢?
首先,家長要采取一些強硬措施,迫使孩子就范。例如,孩子吃飯時動作慢,家長就在他(她)每次吃飯前,給他(她)規(guī)定好時間,若是超過時間,不管他(她)是否吃飽,端走他(她)的飯碗, 而且杜絕吃任何零食。要是孩子故意喊肚子餓也不要理睬,稍后便可對他(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進行教育,告訴他(她)不按時吃飯對身體有害的道理,切忌這時放松要求。其二,當家長提出要求和規(guī)定后,應該讓孩子照章執(zhí)行,一旦違犯,家長必須要加以處罰。如果不加以處罰,孩子勢必會輕視你訂的制度,家長的威信也相應地降低了。這里必須強調的是,制度一旦訂下,必須嚴格執(zhí)行,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但規(guī)定不能過多,過多則濫,孩子畢竟是容易忘事的。其三,家長自身要有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切忌對孩子一套,對自己一套,營造一種和睦、禮讓、理解、平等的和諧家庭氛圍。其四,讓孩子多接觸那些有良好教育的孩子,有時孩子之間的影響比家長三番五次地嘮叨要有效得多。其五,利用電影、電視和優(yōu)秀的兒童作品啟發(fā)和教育孩子,讓孩子從故事中明辨是非,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其六,謹防孩子不良習慣的“第一次”出現,一旦有了第一次,家長要立即加以制止,切不可放任自流,導致不良后果的發(fā)生。
總之,要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除了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之外,最重要的還得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俗話說得好:世上沒有笨庸的孩子,只有平庸的父母。家長的素質和修養(yǎng)加強了,并能經常檢點自己的不良行為,孩子就會在你正確的言傳身教和引導下,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東方木/文)
http://dongfangmu.blog.edu.cn/2009/469037.html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