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南詔國于唐永康元年在景谷大地設(shè)威遠城。景谷地區(qū)曾有108座緬寺(佛寺),緬寺里的大佛爺是一寺之主,熟悉本民族的歷史文化。他們以緬寺為中心,向傣族人民傳授文化,是傣族文化的承襲者和傳播者,深受傣族民眾的崇敬。勐臥總佛寺就是這眾多佛寺中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一座。
勐臥佛寺雙塔,傣語稱"梅赫窩廣勐、廣勐赫窩梅",俗稱樹包塔、塔包樹。勐臥佛寺是昔日的官佛寺,有山門、側(cè)門、雙塔、戒堂、大殿、僧房等。雙塔在大殿兩側(cè),南北向并列。這座建筑群為明末清初(1628--1661年)傣族威遠土官刀漢臣所建。雙塔屬南傳上座部佛教傣族佛寺塔,塔為紅砂石,亞字形仰蓮復蓮多層迭式須彌座,傣語稱"冒烏窩喃"(蓮花座),方形基座,每方4米,基石上有浮雕圖案,四角有4個"埃香弄"(大力士)石雕作塔柱支撐,塔身上部為青磚豎砌連環(huán)圓柱。(摘自百度)
清道光《威遠廳志》載:"大緬寺在威城(參將衙署)北門外,寺內(nèi)有緬僧百余人,皆剃發(fā),用黃布裹身,名緬和尚。寺中有塔二座,高三丈余,昔土官刀漢臣所建。左塔中生緬樹,其枝從石縫內(nèi)周圍伸出,枝葉甚茂,塔石不崩,至晚眾鳥聚集歡鳴于上,緬僧皆稱奇焉,名曰塔樹,至今猶然。"這記述的是"樹包塔"奇觀。(摘自百度)
一進勐臥佛寺景區(qū)大門,一座被樹根包裹的磚塔令人驚嘆,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樹包塔!樹足有十米高,磚塔有六層蓮花座,這六層是有浮雕圖案的紅磚磊砌,然后是青磚砌就的圓錐形塔身,塔剎是樹的枝丫,這株菩提樹樹齡370年。
雙塔塔身上有浮雕傣族佛經(jīng)故事、民間傳說等。雕有叭英(天神)、帕照(佛祖)、混赫翁戛坦木(唐僧取經(jīng))、喃木諾娜(孔雀公主)、召樹屯(勐板加王子)、金納麗、金納拉(神鳥)、吳依散達臘(賧白象)、竹扎格阿(乞丐討兒)、喃金(螃蟹姑娘)、只歪冷(喊月亮)等。動植物花卉浮雕有:德恩擺后(倒立獅子)、惹穩(wěn)(飛龍)、麻咪(飛馬)、諾永(孔雀)、格安(馬鹿)、罵達宛(葵花)、南木道(葫蘆)、烏額貴(芭蕉葉)、冒烏窩(蓮花)、勒愿(太陽)、依安號(茶壺)等,是研究景谷傣族宗教、文化、歷史的實物,具有歷史、藝術(shù)價值。(摘自百度)
與樹包塔相隔三十米遠是塔包樹。塔包樹樹冠略小于樹包塔,高度也差不少。樹齡為180年。這株菩提樹旁還有一獨株菩提樹,樹齡為130年。
塔包樹的塔與樹包塔的塔形狀相同高度相同,區(qū)別在蓮花座的層數(shù)、式樣上。另外,磊砌磚塔的紅雕磚,看上去年代略晚于樹包塔的。樹包塔和塔包樹的南面都有石獸且置有石龕。龕內(nèi)空空,龕外有香燭。
大殿坐西朝東,看著像新建的。
大殿西南的樹包塔。
大殿東北的塔包樹。
塔包樹北面的菩提樹。
三株菩提樹如衛(wèi)兵南北站隊。
大殿北有佛堂,與大殿之間有亭廊連接。
上圖為大殿的西側(cè),下圖為大殿南側(cè)佛堂,落鎖不開放。
這座佛堂磚木結(jié)構(gòu)的材質(zhì)看上去與塔包樹的一致。再仔細看看,發(fā)覺這座佛堂近期重修過。木結(jié)構(gòu)部分始簇新的。
這座佛堂與寺院院墻間堆有一些磚構(gòu)件(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