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劇《大秦賦》,如今已正式播出完結(jié)。不過,這部古裝劇帶來的話題與熱度,卻依舊未減。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雖是以嬴政如何一掃六合為主視角。
然而,《大秦賦》前2/3的篇幅,基本上是用來描寫嬴政與嫪毐、呂不韋、趙姬等人之間的糾葛,導致最重要的“秦滅六國”主劇情,被壓縮嚴重。
在《大秦賦》最后幾集里,導演只使用了幾個鏡頭,便迅速結(jié)束了秦國滅亡六國的重要情節(jié)。
甚至秦國攻打燕國和魏國時,連鏡頭都沒有,就用幾句旁白,便交代完這幾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役。
觀眾也沒有弄清楚,其余六國國君到底有怎樣的結(jié)局?所以《大秦賦》一經(jīng)播出后,其口碑也是兩極分化,甚至有網(wǎng)友稱《大秦賦》為《大情婦》。
若按常理度之,國破家亡后,其余六國國君下場必定非常凄慘。
那么在真實歷史中,秦王嬴政會使用哪些手段,來對付這些亡國之君呢?
春秋時期,秦穆公啟用“五羖大夫”百里奚勵精圖治,也讓地處西陲的秦國實力得到極大提升。
到了戰(zhàn)國時期,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確立中央集權(quán)制度,為秦國日后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秦孝公去世后,秦國又涌現(xiàn)出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直至秦王嬴政親政時,大秦厚積薄發(fā),最終力壓其他各國,問鼎中原。
其實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時期,秦國便制定了統(tǒng)一六國的詳細計劃,
簡單來說,秦國是以張儀的“連橫之術(shù)”與范睢的“遠交近攻”為基本框架,分成三步,討伐六國。
按計劃,秦國先要消滅韓國和趙國,穩(wěn)住楚國、魏國,與燕國和齊國暫時不撕破臉皮。
等到時機成熟時,再逐個擊破,直至統(tǒng)一全國。此后歷代秦王,也是按照這項計劃一步一步來實施的。
果然,秦王嬴政率先攻占韓國,繼而消滅趙國,完成了對河北、河南大部的占領(lǐng),也為日后進攻魏國、楚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國國君韓王安主動向秦國俯首稱臣。
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韓王安主動將南陽(今河南南陽),獻給秦國。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嬴政命大將內(nèi)史騰攻打韓國,內(nèi)史騰活捉韓王安,并將其軟禁于陳縣(今河南淮陽),韓國正式滅亡。
《史記·秦始皇本紀》:“十六年九月,發(fā)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初令男子書年。魏獻地於秦。秦置麗邑。十七年,內(nèi)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span>
秦國之所以會先滅掉韓國,原因也不復(fù)雜。拿下韓國之后,秦國便獲得了河南中部及南部大片城池。
以此為前站,秦國可以兵分多路,沿著上黨郡,進攻趙都邯鄲。
果不其然,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嬴政命大將王翦領(lǐng)20萬兵馬,攻伐趙國。
由于趙幽繆王聽信小人郭開讒言,自毀長城,殺害武安君李牧,也讓趙國再也無力抵抗大秦進攻。秦軍攻克邯鄲,俘虜趙幽繆王。
《資治通鑒·卷六》:“王翦擊趙軍,大破之,殺趙蔥,顏聚亡,遂克邯鄲,虜趙王遷?!?/span>
趙幽繆王于邯鄲城破后,被嬴政流放至湖北房縣。公元前222年,趙幽繆王病死于深山中。
趙幽繆王的哥哥趙嘉,逃到代地(今山西代縣)被趙國宗族擁立為王。
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消滅趙國其他殘余勢力,趙嘉被秦軍活捉。隨著趙嘉與趙幽繆王相繼離世,趙國也隨之覆滅。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攻滅韓,趙兩國之后,嬴政將目標放在了魏國和楚國身上。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突然率軍南下,佯裝進攻楚國
趁著魏國大軍不備,王賁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秦國士卒挖開黃河,引入洪濤倒灌大梁。
三個月后,秦軍順利攻克魏都大梁,史書當中也并沒有記載魏王假(魏國末帝)到底是死是活。
但想來,大梁城破后,魏國已然被秦國覆滅。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滅魏國之后,秦軍勢如破竹,于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由李信、蒙恬率軍攻打楚國。
不過,秦滅楚戰(zhàn)役中,李信與蒙恬并未能順利拿下楚國。嬴政不得已,再請老將王翦出山。
雖說楚國為南方大國,因大勢所趨,王翦率60萬秦軍成功攻伐楚都壽春,楚王負芻被俘虜,下落不明(一說被殺)。
公元前223年,楚考烈王之子昌平君羋啟,在淮南被楚將項燕擁立為楚王。沒過多久,秦軍渡過黃河之后將其斬殺,楚國隨之滅亡。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三年,秦王復(fù)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秦國蕩平四國之后,又于公元前222年揮師北上,在遼東俘虜了燕國末帝燕王喜。
《史記·秦始皇本紀》:攻燕遼東,得燕王喜。
據(jù)坊間野史所傳,嬴政俘虜燕王喜之后,并沒有立即結(jié)果他的性命,燕王喜應(yīng)該也是于公元前221年左右離開人世。
至于怎么死的,史書并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想來也是與嬴政有脫不開的關(guān)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荊軻、秦舞陽二人趕赴咸陽,刺殺嬴政。
然而,荊軻并未能完成太子丹交給他的任務(wù)。經(jīng)過這場刺殺事件后,嬴政自然對燕國怒不可遏。
燕王喜因聽信小人讒言,誤以為只要殺掉太子丹便能緩和秦、燕兩國矛盾。
燕王喜命人殺害太子丹后,親手將首級送給了嬴政,希望秦國停止對燕國攻伐。
可燕王喜即便送上太子丹首級,還是無法阻止秦軍滅亡燕國的步伐。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十一年,王賁攻(薊)[荊]。乃益發(fā)卒詣王翦軍,遂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東收遼東而王之。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秦國已經(jīng)滅掉五個諸侯國。此時,也只剩下地處山東的齊國,還未被消滅。
公元前221年,王賁、蒙恬率領(lǐng)約50萬秦軍進攻齊國。
齊王建(齊國末帝)聽從相國后勝意見,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秦國。嬴政不費吹灰之力,輕松拿下齊國。
齊王建只知貪圖享樂,他原本以為主動投降,便能有個好下場。沒料到,齊王建最后被活活餓死,下場也是頗為凄慘。
《戰(zhàn)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秦使陳馳誘齊王內(nèi)之,約與五百里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至此,秦國基本統(tǒng)一六國。嬴政討伐六國之時,也基本遵循了先輩制訂的詳細計劃。
至于其他六國君主,結(jié)局都很凄慘。有的被活活餓死,有的則是被流放至深山,還有的被秦軍當場斬殺。
比如燕王喜連抵抗秦軍勇氣都沒有,為了與大秦和談,不惜斬殺親生兒子,將其首級獻給敵人,可最終還是未能逃過一死。
如此說來,燕王喜應(yīng)該是下場最為凄慘的一位君王,真是“賠了兒子又折兵”。
反觀嬴政統(tǒng)一天下后,他沒有效仿周朝的“分封制”,而是徹徹底底廢黜了其余君王的爵位,并將六國舊地設(shè)為郡縣。
并且嬴政對所有不服從大秦統(tǒng)治的抵抗者,痛下殺手。這樣便可避免其余各國再生事端,也能更好地完成一統(tǒng)。
最終,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并開創(chuàng)了史無前例的“帝制專權(quán)”,結(jié)束了500多年的紛亂局面。
撰文:八點
編輯/排版: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