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是唐朝時期的武則天。對于她,有人敬佩,有人詆毀。她留下無字碑,任史書后人點評。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碑文的極致多姿是以無字為起點。光憑這一舉動,武則天已勝卻無數(shù)英魂。那是古代女權(quán)的神話時代。
而在這個神話的頂端,有一位女官俯首服侍女皇近三十年,她的名字叫上官婉兒。對她,我們總有太多的誤解與敵意。
起點:伴君如伴虎,西方神話里的伊卡洛斯
熟悉歷史的我們,知道上官婉兒的祖父是上官儀,位極人臣,一朝宰相。命運是愛開玩笑的弄潮兒,上官儀因為意識到武則天有奪權(quán)為尊的野心,多次向唐高宗稟其危害,策劃廢黜武后的事情敗露之際,高宗將所有罪責(zé)推給上官儀,一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一夜飛落枝頭,上官儀及其兒子均被斬,家產(chǎn)被沒收,在友人崔氏的苦苦求情下,鄭夫人與襁褓中的上官婉兒留得一命,被趕入宮里的掖庭為奴。
伴君如伴虎,是中國的老話。在西方,則用伊卡洛斯振動翅膀,不小心靠近太陽,最后被烤焦融化的神話,形象地告訴我們這類故事的結(jié)局。
十三年后,即677年,年僅十三歲的上官婉兒,身在罪人集聚的掖庭,地位低賤,但因敏與才華橫溢美名遠揚,武則天前來面試,發(fā)現(xiàn)她"援筆立成,皆如宿構(gòu)",當(dāng)即決定留其在身邊,這是上官婉兒站上權(quán)力場的起點。
一下一上,皆為武則天口里一句話。上官家族的命運便是地獄天堂的云泥之別。
在我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復(fù)仇的故事經(jīng)久不衰。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袁康的《越絕書·敘外傳記》,"臣不討賊,子不復(fù)仇,非臣子也。"在《搜神記》、魯迅的《鑄劍》里,有干將莫邪之子為父親,尋找楚王報仇。而金庸等人的武俠小說里,復(fù)仇總是引起武林動蕩的緣由。
那么,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的貼身助理,對這位殺父仇人,她是否有過片刻的仇恨之心,畢竟錦衣玉食的平靜生活、從未能擁有過的父愛,全為武則天所毀,這一點我們無法在歷史的殘葉里捕捉到一絲訊息,但這是我們了解、理解上官婉兒的起點。
極盛權(quán)勢:她是傾慕權(quán)勢的蕩婦?
歷史上,我們總認(rèn)為,她一直位高權(quán)重,掌管稱量天下文士之命運。
事實的真相是,在武則天時代,上官婉兒的官方職位是才人,她一直停留于為一名神秘的寡婦——李姓女士打雜(說句題外話,唐朝的名門望族士人常在外奔走,子女的文化教育多由女性負(fù)責(zé))。期間,還發(fā)生了黥面事件,那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打擊。
直到李氏702年去世的前六年,上官婉兒才開始"內(nèi)掌誥命",三十二歲的她總算離武則天更近一點,此后慢慢接任李氏職責(zé)。但705年,武則天也離世,那封關(guān)乎唐朝命運轉(zhuǎn)折的遺詔,"去帝號,還政李唐,定太子李顯。"以武則天的名義發(fā)出,李姓后代、群臣都松了一口氣:原來女權(quán)神話只是一場短暫插曲。而上官婉兒為這個插曲的結(jié)局,有無角力,有多少功勞,我們不知。但不能否認(rèn),這將是她在唐中宗時代獲得極盛權(quán)勢的騰飛點。
唐中宗即位后,她"專掌制命,深被信任",是中宗宮廷中的核心人物,官位被升為"昭容",位列正二品的九嬪之一。
唐高宗的才人,唐中宗的昭容,后人稱其命運軌跡與武則天驚人的相似。她成為了女權(quán)神話里武則天的影子,但她遠不只是影子。女權(quán)第一人武則天,后來舞弄權(quán)勢的韋后、太平公主,她們都算是從男權(quán)統(tǒng)治中分一杯羹,手上多少有點男權(quán)資源——其父其夫其子,但上官婉兒,自入場就是一無所有,她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闖入者!
這是否為后來唐玄宗眼里容不下她、趁忙亂之際斬草除根的緣故呢?
是淫亂女子還是才干卓著?
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總離不開"昏庸無道"這幾個批評的字眼。女權(quán)時代,之所以被稱為神話,是因為在層層嚴(yán)密的男權(quán)社會里,這是天有異象才有的異物,為男權(quán)統(tǒng)治者所不能容忍。所以,民間傳說、野史里,充斥著這類事件:
武則天的男寵不斷;
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會為一個叫張昌宗的男寵爭風(fēng)吃醋,并因此被武則天以黥刑處罰(黥刑,在面上刺青)。
上官婉兒會與武三思有私情……
真不知這些艷情里有幾分是真實的欲望,又有多少是男性重新掌權(quán)后惡意的夸張,與低俗的意淫。
當(dāng)你靠近太陽,太陽散發(fā)的光明,不是你想隱蔽便能避之的。像上官婉兒,能在自己的仇人身邊服侍那么多年,由少女時期至中年,步步深入權(quán)力中心,她要真是連男女之事都控制不住,"情令智昏",那恐怕她早已消失。
至于史書上記載,"推尊武氏而排尊皇家",太子李重俊因此記恨、追殺上官婉兒,只能報以笑之。而武三思與上官婉兒之間也許有深情,但這同命相憐、相惜之情"只能是羸弱的,甚或畸形的,長在一片龐然的陰霾之下,先天不足,無光亦無水,如同牽在石壁上形狀猙獰的枯藤……"
景龍政變后,上官婉兒因護駕有功,更受中宗信任。"軍國謀獻,殺生大柄,多出決",在政治上已然達到巔峰狀態(tài)。上官家族的政治智慧被她完美傳承,其祖父和父親的案件被平反,被追贈、并以禮改葬,重享哀榮。其母親被封為沛國夫人。
不止如此,她還獲得了極大的人身自由,能自由出入皇宮,并在宮外有自己的住處,與眾文人臣子往來,擴大文館,盛引詞學(xué)之臣,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杜甫的爺爺)等人均在其門下,詩名亦愈盛。
因此,她享有"兩朝專美"的盛名,彰顯她在武后晚年與唐中宗時期顯要的宮廷、文壇地位,特別是在唐朝文學(xué)由發(fā)展走向繁榮的階段,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心向何處?
傳統(tǒng)史書一般認(rèn)為,唐中宗時代,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為一伙,極力鼓動韋后效仿武則天行事。所以李隆基才在倉促間,派人趕赴上官婉兒住所,將其賜死。
對此,我是有不同意見的,理由有二:
一是時間線不對。
當(dāng)韋后鬧得最兇的時候,恰逢上官婉兒母親過世(上官婉兒是由母親一人撫養(yǎng)長大,在掖庭生活期間,也是鄭夫人教其詩書,感情很深),上官婉兒為守孝,主動申請退出權(quán)勢中心,是從710年左右的正月開始。到710年的十一月,唐中宗圣旨召回上官婉兒,起復(fù)為"婕妤",這時唐中宗也許是意識到自己妻子和女兒的別有用心,想掣肘韋后一黨的權(quán)勢。這就表明上官婉兒與韋后至少政見不合。
孰知,第二年的六月,唐中宗被韋后一張毒餅匆匆奪命。其遺詔出自最信任的二人組——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之手。
二是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交情。
二人情同姐妹,年齡相仿,政見也相似。看太平公主后來的所為,無非幫李氏奪回政權(quán)。先是與李隆基發(fā)動唐隆政變,滅韋后一族,接著廢李重俊,擁唐睿宗李旦復(fù)位,為李隆基日后登基掃除了一切障礙。
在上官婉兒被賜死時,太平公主也許沒能及時制止住李隆基,但在其死后,已為其爭取極致的哀榮。
"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
五百匹在當(dāng)時可不是小數(shù)字。且修官墓,復(fù)官職,正名,督促唐玄宗收集整理上官婉兒作,如若政見不一,信仰不同,太平公主不可能為她做這么多。
墓碑解謎
也許,你對上官婉兒的政治立場仍有疑竇。2013年上官婉兒的墓碑出土,碑文揭秘了她的生命歷程,讓我們看到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那個她。
碑文是以唐睿宗(李隆基的父親)的名義修的,其記載的一件事令諸位歷史學(xué)家甚為震撼:
為阻止唐中宗立安樂公主為儲君,上官婉兒曾四次明確激烈表示反對。
先檢舉揭發(fā),再辭去官職,昭容的官位,就是這時去除的,死后才追封。所以她的碑文里寫的是婕妤,墓石上書寫的是"上官昭容之墓"。再而之是削發(fā)為尼,最后是喝毒酒以死相諫,幸得太醫(yī)及時搶救,才保住一命。碑文極其詳盡地記錄了這一過程,倘若是編造,不可能如此具體。其決心之堅定,由此可表。
種種情況,李隆基當(dāng)時不是不知,上官婉兒心向李室,但假裝糊涂,仍堅持賜死,事后一句"殺錯了!"
手拿遺詔草稿的上官婉兒沒想明白,太平公主也沒有徹底醒悟,所以才會在李隆基登基的第二年,與上官婉兒走到同樣的生命結(jié)局。
女權(quán)勢力就這樣被清理得一干二凈,女權(quán)符號相關(guān)的事物全被消除,唐玄宗李隆基恢復(fù)了男權(quán)社會的秩序,且引入太監(jiān),女官制度化為歷史字符。自此,古代封建社會里再沒出現(xiàn)女皇。
上官婉兒墳?zāi)贡槐I,官方毀墓?
2013年找到上官婉兒墓室的時候,碑文是最大驚喜,但最奇異的事件是墓室里并無遺骨,大家普遍說法是,上官婉兒的死是皇室忌諱,所以應(yīng)是當(dāng)時官方毀墓。新聞里比較吸引我注意力的一點是,有近100位上官后人希望能把上官婉兒墓遷回老家重建。
站在家族性格遺傳的角度,我有一個大膽推測,也許早在唐朝上官婉兒被殺下葬不久后,上官家族尚有后人,他們便自己盜墓,自行藏尸骨于一處保密之地。
這樣的聯(lián)想,也許狂妄,但讓我心里會稍微安心且滿足。
伊卡洛斯,也許是看到太陽的光芒太美,才忘記了父親的叮囑,好奇地靠近太陽,失去羽翼,失去生命。
上官婉兒,也許在不自覺地靠近皇權(quán)之時,骨子里只有祖父深藏的遺志——守護李姓皇室的安穩(wěn)平靜,唯獨忘記了自己的性命之憂。但凡靠近太陽,自身該如何得以永恒的平靜與性命無虞?她的祖父不知道,她也不明了。嗚呼哀哉!
最后以《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并序》的詞作結(jié),"鬼龍八卦,與紅顏而并銷;金石五聲,隨白骨而俱葬"。
斯人已逝,這繁華盛世,她曾來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