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大清有一條祖制:皇帝在位,凡丟失一寸國土者,死后不配立神功圣德碑。這一條本人沒有考證到,市面上也沒有一本《大清祖制》去研究。這還用祖制?喪權(quán)辱國、割地賠款的主子又哪里來的什么功什么德去歌頌?
神功圣德碑從明代開始普及,朱元璋在世時,對這玩意兒不感冒,認(rèn)為“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后世子孫戒”,知道這幫孫子除了拍馬屁還是拍馬屁,但是在他死后,朱棣還是為了老爸立了神功圣德碑,歌功頌德,一頓猛夸。朱高熾循祖制繼續(xù)夸他老爸,人家永樂帝的確也有功德可夸,再往后基本全是無字碑,好像實在是沒的可夸了。
到了清朝,嘉慶之前的皇帝們開疆拓土,武功卓著,歌功頌德起來也不麻煩,贊歌比較容易唱。道光年間,節(jié)儉到穿打補丁的龍袍的道光,也挽不回滿清王朝的頹勢,鴉片戰(zhàn)爭剝光了清王朝的原形。
我死了之后,一不配天,神牌不可以供在天壇內(nèi);二是神牌不升祔太廟;三是別立神功圣德碑和華表;四是別留遺物,留幾件打補丁的衣裳就行了。
咸豐有點作難,你這違反祖制啊老爸,可不聽你的我又違反您的遺言,屬于兩邊打架,我該腫么辦?
后來咸豐召集有關(guān)部門開會研究很久,變通中和了一下,第二條沒聽老爸安排,其他基本遵守。
從咸豐開始,大清朝更加風(fēng)雨飄搖,一代代崽賣爺田,自然就更不(MEI)敢(LIAN)樹立神功圣德碑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