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吃一頓正宗西安牛羊肉泡饃,吃得人手疼,這就是文化!
在這樣的天氣里,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香氣不自覺地飄出來了,甭提有多舒服,多暖胃了。
只有西安的美食“醉”能代表三秦大地的“氣”場,如果有一天你來西安品嘗美食,覺得很過癮,很爽,教你說幾句正宗的陜西話,“撩咋咧!”、“美滴很!”、“沃野滴很”,意思就是好吃的很,味道正宗等意思!
吃個泡饃吃得人手疼,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難不成飯中投毒,殃及手腳?哈哈,這玩笑就開大了!
原來,在西安吃正宗的泡饃,饃是自己純手工掰的,素有“買饃5分鐘,掰饃2小時”的絕句,按照這個道理掰兩小時的饃,的確會引起手疼的不適。
但是,現(xiàn)在這科技這么發(fā)達了,一個小小的饃還用手掰,為什么不用機器打碎呢?難道西安就這么落后?這樣想,你就out了!
不親自親手掰饃,你就永遠體會不到吃泡饃的樂趣和真諦所在!
煮法四吃
吃羊肉泡饃得講究,場面上相對節(jié)儉而不失禮節(jié)。從勞作的角度講,牛羊肉泡饃最適宜補充能量,在從前西部荒涼的歲月里,吃泡饃首先是為頂飽,最早是販夫走卒垂涎欲滴的美食。而且很耐餓,吃完飯兩三個小時過去,還像剛吃過那樣飽。
肉泡饃的傳統(tǒng)煮法有四種,分別叫做單走、干拔、口湯和水圍城。單走是湯和饃分來,其余三種都是需要將饃放入湯中煮制的,干拔、口湯、水圍城,湯水量依次遞增,可以依個人口味選擇。
單走:羊肉湯和饃分別上桌,將饃掰入湯中吃,最后再喝一碗湯的吃法饃與湯分開,把饃掰到湯中,各是各的味;
干拔:有人也叫“干泡”,把泡饃煮好碗中看不見湯,把筷子扎進去能立住筷子;
口湯:將泡饃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湯;
水圍城:顧名思義,湯寬,像大水圍城。
之所以饃要用手掰,而且大小十分講究,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泡饃的掰法講究,西安牛羊肉泡的饃是特制的,當?shù)亟叙橉橉x,一個二兩。
據(jù)說是“九死一熟”,用九份死面和一份發(fā)的面揉在一起制成餅,烙制而成。
這個饃的制作也是有講究的,如果全部是死面,就吃起來費勁,且不利于消化;如果全部是發(fā)好的面,泡到湯里就白花了,影響了口感和成色。
任何行業(yè)不乏假行家,有的假行家就說,饃要掰的越小越好,像綠豆粒那樣最好。
其實不然,就像前面小編提到的,掰饃的大小是和煮法相統(tǒng)一的,干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就行。
把饃掰好后,貼號牌,記上號(哪種口味),請店里的伙計拿給大廚,加羊肉湯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絲、蔥花、蒜苗、香菜,優(yōu)質(zhì)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干等即可端上來吃了。
嗯,這樣一大碗經(jīng)自己親手掰好饃做成的泡饃,香蔥、蒜苗、香菜(因個人喜好)、紅褐色的牛羊肉、金黃的黃花菜、映襯著潔白的粉絲、Q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直咽口水。
泡饃上桌后,隨之有一碟辣醬和一碟糖蒜,把辣子醬鋪在泡饃上面,切忌攪動,講究從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辣醬和糖蒜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愛好多少而取用之。
吃泡饃的伴侶除了糖蒜辣醬還有一碗用泡饃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湯,喝起來清口去膩。
相關(guān)知識:
1.在吃正宗羊肉泡饃的時候講究自己親手掰饃,饃粒的大小與將要煮制時加湯的多少有關(guān)。吃干拔的饃粒最小,水圍城的饃粒最大,當然,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調(diào)整,喜歡軟爛一點的,就把饃掰碎一點,喜歡有咬勁兒的,就把饃掰大一點。
2.泡饃煮好上桌時搭配辣子醬和糖蒜,地道的吃法是將辣醬放在泡饃頂端,不攪拌,保持湯的清爽,只把要吃的一口泡饃的周圍調(diào)入少許辣醬。
備注│本文部分文字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謝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