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9月4日《京華時報》報道,著名作家王蒙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發(fā)表《為了漢字文化的偉大復興》演講時指出,在全球一體化的語境下,由于英語、拉丁文在國內(nèi)的普遍使用,使得中華母語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面對母語的危機,王蒙呼吁全球華人,展開一場漢語保衛(wèi)戰(zhàn)。
王蒙先生的呼吁,可謂重要之極,及時之極,迫切之極!作為一個漢字文化的恩澤者、傳承者和使用者,我表示堅決地擁護和積極地響應。我也希望廣大國民能夠共同予以關注和響應,更期盼國家高層領導和政府相關部門給予足夠的重視。
目前,中華母語慘遭蹂躪,讓人觸目驚心。前不久,一位旅美博士來南京某名牌大學作報告,我慕名前往聆聽。對他的那個報告的學術水平和價值,我沒有藏否的資格,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要說,他的演講效果糟透了。講演2個小時,整個的中英夾雜,一會兒是呱啦呱啦的普通話,一會兒又是嘰哩咕嚕地說英語,莫要說不懂英語的聽眾不知其所云,就連一些有過多年英語學歷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也莫名其妙。場內(nèi)哄笑此起彼伏,報告人以為是對他講演的贊許和褒揚,愈加情緒激昂唾沫橫飛、愈加英漢夾雜得厲害。殊不知,那是聽眾在給他賀倒彩,向他發(fā)泄不滿,是對他褻瀆母語行為的嘲諷和抗議。中國人面對中國人,不說中文講外語(即便對一些不得不用外語表達的專門用語,也要即時翻譯),除了賣弄炫耀,輕蔑聽眾,傷害母語之外,還能說明什么呢?
尤其讓人不堪容忍的是,國內(nèi)面對自己的國民出版的報紙雜志,英漢夾雜的文章比比皆是,“攔路虎”層出不窮。我每天在閱讀報刊時,總免不了得嘆幾聲氣、搖幾次腦袋,做幾個記號等著向別人請教。我感到悲哀,我這個中國作協(xié)會員、出了若干本書的文化人竟然淪落成了“新文盲”,竟然連自己國家出版的報刊也看不懂了?真不知道,這是我個人的悲哀,還是我們國家的悲哀?日前,一張中央級報紙的一篇幾百字的新聞中出現(xiàn)四五個Gene,詢問幾位同事都不認識,他們可都是學習過英語的本科生,后來人家?guī)椭殚営h詞典,才知道那是“基因”。
盡管隨著國家對外開放與交流的日益擴大,英語在國內(nèi)的普及范圍越來越廣,使用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對于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畢竟懂英語的還是少數(shù)人。搞英漢夾雜的出版物,顯然是要剝奪絕大多數(shù)國民的閱讀權。我想,即便將來有朝一日,國民百分之百達到了英語六級水平,也不至于把出版物都印成英文吧!我們學習和普及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多掌握一種語言文字工具,以利于工作和對外交流,僅此而已,絕不可能有對母語或異化或閹割或取而代之的意思。
目前,中華母語受到如此嚴重的糟蹋和破壞,媒體有著不可推卸的誤導責任,漢英夾雜的表述方式是由媒體率先使用并推而廣之的,這是勿庸置啄的事實。現(xiàn)時隨便拿出來哪一種報紙都可以作證!捍衛(wèi)母語,正本清源,也要靠媒體“正導”,帶頭規(guī)范地正確地使用漢文字。所謂規(guī)范正確,首先就是“洋文”“中文”不能夾雜使用,在漢字文章中不得隨便出現(xiàn)外國文字,專用外來語詞必須翻譯成中文。我也是做編輯工作的,我的原則是,不管文章多么精妙,凡遇夾雜洋文者,要悉數(shù)譯成中文,譯不了的寧可割愛也絕不讓其出籠。就連已經(jīng)使用頻率極高的CHINA、WTO、GDP等,我也絕不輕易讓其出現(xiàn)在版面上,而要分別譯之為中國、世貿(mào)組織、國民生產(chǎn)總值等。在去年非典橫行期間,SARS乘機在媒體上頻繁出現(xiàn),而有的報刊是嚴防死守的,要么用“非典型肺炎”,要么用“非典”,要么用“沙斯”,始終沒有讓這4個英文字母在版面上作祟。前些日,奧運會一詞使用頻率絕高,媒體不是沒有照搬Olympic Games嗎?這樣做就對了,就是捍衛(wèi)母語。如果我們的媒體和出版界都能這樣做,對祖國的語言文字發(fā)揚高度負責精神,堅守陣地,字字不讓,詞詞必爭,漢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語言優(yōu)勢,不僅可望迅速撥亂反正,而且能夠很好地豐富提高,發(fā)揚光大
捍衛(wèi)母語,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責無旁貸,應該有所作為。一是進一步規(guī)范漢字出版行為,明確規(guī)定一些簡便易行的剛性的條條杠杠;一是強化檢查監(jiān)督,違者必罰。
響應漢語保衛(wèi)戰(zhàn),擁護漢語保衛(wèi)戰(zhàn),參與漢語保衛(wèi)戰(zhàn),為漢字文化偉大復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