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肖白把合唱歷史分為四個時期:一、復調時期;合唱定型,15-18世紀達到高峰,以宗教音樂為主體。這時期的合唱是音樂理論、記譜法、音樂教育等方面的搖籃時期,奠定了基礎。 二、主調時期。也稱古典時期,18-19世紀。三、旋律時期,到20世紀。四,色彩時期,直到現(xiàn)在。
肖白,作曲家,指揮家,中國合唱協(xié)會常務顧問。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兼修作曲,擔任上海歌劇院常任指揮30余年。早在學生時期,肖白就在維也納舉行的青年大型作品比賽中獲得過金獎。此后創(chuàng)作大合唱7部,聲樂套曲4部及大量合唱作品,他的作品《仰天長嘯》曾經(jīng)獲文化部特別獎。被眾多明星演唱,深受觀眾喜愛。
合唱是一門獨立的藝術演唱形式。它是集群體人聲元素、多聲部音樂元素、文學元素、美學元素以及人的心理、生理與科學歌唱方法等多種元素高度融合而成的音畫藝術。所以,在合唱訓練和演唱過程中,合唱指揮、合唱個體必須充分認識和正確運用合唱唱法的諸多技能技巧。
肖白把合唱歷史分為四個時期:一、復調時期;合唱定型,15-18世紀達到高峰,以宗教音樂為主體。這時期的合唱是音樂理論、記譜法、音樂教育等方面的搖籃時期,奠定了基礎。 二、主調時期。也稱古典時期,18-19世紀。三、旋律時期,到20世紀。四,色彩時期,直到現(xiàn)在。
想要唱好合唱,氣、聲、字鏈式滾動技巧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正確認識呼吸。其中胸腹聯(lián)合呼吸是目前被合唱界普遍認為最為科學、最適合合唱的呼吸方法。在“呼”中提前準備“吸”,“吸”中積極推動“呼”,這樣的氣息循環(huán)是自如的、積極的。其次要注意循環(huán)呼吸。循環(huán)呼吸時,整體色調要保持平衡,不能大起大落,要讓聽者感到感覺無氣口。同時,換氣時不能有抬胸、提肩等動作表現(xiàn)。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些合唱呼吸中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分為六種。
1.氣淺。氣淺多屬胸式呼吸的結果。表現(xiàn)為抬胸提肩,小腹過度回縮 ,其在合唱個體參與聲部氣、聲、字鏈式滾動時,造成氣息不能有效掛住聲音,唱三五個字就少氣無力,并靠擠卡聲帶發(fā)出“羊聲”或“尖叫”,給聲部造成音響上的極不穩(wěn)定。
2.過深。吸氣過深多屬合唱個體單一追求腹式呼吸的結果。在合唱氣、聲、字鏈式滾動中明顯感覺聲部鏈條過緊,聲部運行笨重拖沓,層次含糊不清,無法輕松地演唱跳躍、活潑或感情委婉細膩的合唱作品。
3.過滿。吸氣過滿大多屬于合唱個體過分強調氣息儲備的結果。引起身體肌肉的過度緊張,從而引起發(fā)聲器官的緊張、僵硬,強弱控制力差,音準易偏高,難以適應抒情、輕柔作品的聲音控制。
4.漏氣。在氣、聲、字鏈條滾動中,總是感覺力不從心,氣不夠用,體力消耗大,控制聲音困難,音準偏低。
5.假吸。
6.鼻吸。
合唱呼吸的訓練方法主要有吹塵法,驚訝法,聞花法和吹蠟法。對于初學者,必須先準確掌握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的基本要求,進而明確在做胸腹聯(lián)合呼吸的同時,充分張開呼吸器官吸氣,配合積極亢奮的表情,完成歌唱狀態(tài)下的呼吸連動,為合唱發(fā)聲、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達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合唱發(fā)聲對鏈式滾動訓練的色彩影響
合唱聲音的訓練,是通過集合合唱個體的聲音,打造成具有個性特色的群體聲響,以滿足合唱不同風格作品的群體聲響和不同風格作品的色彩需要。所以合唱個體的聲音質量決定著合唱群體聲響的色彩效果,群體聲響又迫使合唱個體不斷滿足群體的需要。
(一)合唱個體發(fā)聲的生理機能 。合唱發(fā)聲主要有發(fā)聲器官、共鳴器官等歌唱器官組成。聲帶是人體重要的發(fā)聲器官,要培養(yǎng)合唱個體良好的發(fā)聲習慣,提高對聲帶的保護意識,避免不正確的發(fā)聲對聲帶造成損害。 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咽腔和頭腔三大共鳴腔體。如果每個合唱個體都能正確、合理地運用這些共鳴腔體,并能相互協(xié)調配合,就能獲得圓潤、悅耳、豐滿、動聽的合唱音響效果。
(二)合唱的聲音概念
女高聲部:圓潤、細膩、甜美、有彈性、有穿透力、有爆破力、有磁性。
女低聲部:圓潤、結實、飽滿、有磁性、有金屬感、自如連貫、聲音位置高。
男高聲部:圓潤、渾厚、洪亮、有彈性、有穿透力、爆破力和金屬感,自如舒展。
男低聲部:圓潤、寬厚、結實、低沉、有磁性和金屬感、自如流暢。
(三)合唱發(fā)聲訓練的基本要求
在合唱發(fā)聲時,合唱群體均要保持基本一致的喉器穩(wěn)定,喉嚨充分打開,貼著咽壁發(fā)音,張開眉心,聲音全部搭在氣息線上,氣息通暢無阻,聲區(qū)轉換不露痕跡,共鳴腔體運用得當。以下介紹幾種合唱發(fā)聲訓練的幾個要點。
1.松弛打開咽喉區(qū)。
喉頭是合唱個體發(fā)聲的核心部位,也是合唱聲部穩(wěn)定的基礎。一般來說,合唱個體喉頭位置低于說話狀態(tài),喉頭處于吸氣位置,不能向上、向下游移,在“哈欠”狀態(tài)下完成開喉。
2 .扎實推進中聲區(qū)。
中聲區(qū)都是歌唱的基礎,初學者應重視中聲區(qū)練習,不要急于向上或向下擴展音域。從中聲區(qū)小音量開始。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做到吸氣深,有彈性,狀態(tài)積極,聲音連貫、統(tǒng)一、圓潤。
3.平穩(wěn)過渡換聲區(qū)。
每個合唱個體都會有個換聲區(qū)。解決換聲區(qū)幾種方法:一是在過渡換聲區(qū)時,多用“驚訝”狀態(tài)調整。二是用母音轉換方法做好真假聲的結合。三是練聲時加強“哼鳴”練習,如閉口打哈欠狀態(tài)。
4.逐級穩(wěn)固高音區(qū)。
唱高音時,一是把聲帶感覺轉移在胸口,唱每一個字都不要離開這個支點;二是轉移咬字吐字部位,感覺在喉下或胸前換字。
5.合理運用共鳴腔區(qū)。
合唱發(fā)聲時,每個合唱個體需要掌握好各自共鳴聲區(qū)的混合比例,使共鳴腔保持平衡,獲取良好的“混合音”后,積極地與聲部群體音響融合。
(1)口咽腔共鳴的運用??谘是还缠Q是聲帶發(fā)出聲波隨著氣息向前推送而離開喉室的第一站,發(fā)聲時應盡量上抬小舌、軟腭,放平舌面,放松舌根,咽壁充分打開,可給聲音以足夠大空間。
(2)頭腔共鳴的運用。頭腔共鳴是聲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聲音具有明亮、光彩、輝煌、穿透力強的特點,發(fā)聲時聲音反射點集中在軟腭上,瞪大眼睛,張開眉心,小舌盡量上提,形成高位的頭腔共鳴區(qū)。
(3)胸腔共鳴的運用。練習胸腔共鳴可多在咽喉部呈打哈欠狀態(tài)尋找上下通達的感覺。
二, 合唱咬字吐字對鏈式滾動訓練的意境影響
咬字吐字是合唱訓練氣、聲、字鏈式滾動的重要表現(xiàn)環(huán)節(jié),它影響合唱音色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在二度創(chuàng)作中,對集體抒發(fā)作品的思想情感以及表達作品的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 合唱咬字吐字的基本技巧
合唱個體掌握咬字吐字統(tǒng)一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好合唱的起音、入聲、歸韻與收聲。
1.起音。獲得良好起音的要訣:在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開口前,用韻母形態(tài)準備字的聲母,出音有力,由此起點延續(xù)全曲,完成字與字的無縫隙滾動鏈接。
2.入聲。以a、o、e、i、u、ü為核心,發(fā)音時要求口腔的開、齊、撮、合適度,舌位的高、低、前、后恰當,發(fā)音的長、短、強、弱準確,低聲部的韻母色彩要盡力向高聲部靠攏,以保持聲部音響的均衡。
3.歸韻。歸韻是合唱個體對每個字尾部分完整準確整齊地吐出過程。歸韻要清晰、完整,做到不漏音、不錯音,不改變音響,前字歸韻后不影響后字韻母形態(tài)的準備,直至整個樂句結束。
4.收聲。做到“三收”:先收聲,后收氣,再收情。
(二)合唱咬字吐字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1.輕“聲”重“韻”。常見聲母發(fā)音問題有以下幾種:
(1)字頭軟。即合唱個體咬字無力點,字音含糊不清。
(2)聲母亂。一是邊音和鼻音混淆。二是平舌音和卷舌音混淆。三是送氣爆發(fā)聲母與不送氣爆發(fā)聲母混淆。解決字頭準確,多用普通話規(guī)范語音是關鍵。
2.有“聲”無“韻”。字尾不清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歸韻。合唱個體不歸韻通常是把字腹唱得過滿,或搶占字尾時值,造成韻尾不完整,聽起來像唱半個字。
(2)字腹短。字腹是字音中最長和最響的部分,要靠它把聲音傳遠。
(3)字尾重。
3.有聲無調。主要指字的聲調與旋律的演唱,沒有達到和諧統(tǒng)一,直接影響了詞義。
最后,肖白先生對合唱團有幾點建議: 了解自己團的特點,選合適的歌曲。前期訓練要以美聲為主,講氣息,講共鳴。 合唱團以團為中心,只有團的聲音,沒有個人的聲音。每個人也要找適合自己的團再參加。唱得準確,統(tǒng)一,平衡,就是好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