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歷來號稱“廚師之鄉(xiāng)”。早年,操辦婚壽嫁娶的宴席就頗有講究,也氤氳著獨特的文化氣息。
那時,時間很慢、人們很閑、院子很大,正好為操辦宴席提供了絕好條件。廚師一般是提前一周就拉出了宴席所需物料,包括各類菜蔬,茴香、八角、花椒等調(diào)料,豬肉、羊肉、雞肉等,安排主家采購,然后提前兩天撐棚搭帳,在院子里壘好“霸王爐”。該爐用活磚擺放、麥秸泥外裹,下邊有五六個出灰口,頂部有添炭口,爐體為微圓鼓形,先塞進木柴引燃煤塊,再放焦炭,因火勢猛烈,故叫“霸王爐”。爐子要壘一大一小兩個,大點的用于蒸制,小點的用于炒作。據(jù)有經(jīng)驗的廚師介紹,現(xiàn)在的后廚改用煤氣、電氣,雖然安全方便了,但菜肴的味道少了煙火氣,也少了人間至味。
緊接著,盤盤、碟碟、盅盅、匙匙、勺勺、碗筷,還有桌子、椅子、凳子、燒水的茶爐等席器悉數(shù)到位。廚師分為葷廚房、素廚房兩撥,葷廚房負責煎、烹、烤、炸的肉蔬,素廚房負責蒸、煮、捏、搟的面食。正日子的前一天謂之“下鍋”,也是廚師開練、大展身手之時。先分肉、煮肉、熬制壓軸的骨湯,再按傳統(tǒng)宴席的標準進行預(yù)制,切片的切片、切塊的切塊,蒸煮的蒸煮、烤炸的烤炸,整個院落,爐火的“呼呼”之聲、案板的“叮咚”之聲、蒸籠的“滋滋”之聲,和著說笑聲,奏出一曲歡快、愉悅、舒心的和音。
辦事當日,氣氛達到高潮。天剛剛亮,廚師及幫廚一眾人等早已就位,冷菜裝盤排成好幾溜,肉盅盅入籠再次蒸制。隨著“啪啪”二響炮的聲音,油鍋開炸,將昨晚眾鄰居幫忙捏好的“素糕”端出,三五一組小心放入滾燙的油鍋,用長筷子來回翻動,直至油糕表面氣泡迭起、色彩金黃,方可出鍋。油糕一般采用黍米面制作,內(nèi)包紅豆、紅棗煮熟擠爛的餡料,寓意“步步高升”。迫不及待地咬一口剛出鍋的油糕,外脆、黏軟、嫩滑、甘甜,讓人垂涎三尺!那時村中人家辦事一天吃兩頓飯,早飯相對簡單,8個或10個盤子;中午飯則豐盛多了,一般家庭都是傳統(tǒng)的“二八八”席:8個盤子8個碗,有葷有素、有熱有冷、有菜有湯,沒有海鮮就用蝦醬豆腐、假魚而代之,外加主食、熬菜、饃饃和本地的杏花村白酒,親朋好友圍桌而坐,推杯換盞,劃拳喝令,盡興而歸。忙到最后的廚師盡管饑腸轆轆,但大家伙一句“好味道”,便是對他們無上的夸獎。
年少的我們,一聽到親戚、鄰居辦宴席便歡呼雀躍,放了學背上書包直接去赴約,唯恐錯過這“打牙祭”的難得機會。記得有一年,10月份為奶奶辦八十壽誕,12月二哥結(jié)婚,轉(zhuǎn)年又臘月、正月,吃好的、好吃的接二連三,真是好好飽了一回口福,乃至現(xiàn)在連油糕也不怎么喜歡吃了。母親說是轉(zhuǎn)“食性”了,我心里明白,不過是撐腸拄肚吃傷了而已。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小小的一場宴席一次聚餐,滿足的不僅僅是口腹之欲群歡之樂,更是維系熟人社會的情感所在、根脈所在。傳統(tǒng)宴席一桌用肉2斤左右,遇到家境窘迫的,做肉盅盅時,聰明又善良的廚師便以山藥蛋切塊托底或加湯汁,以顯盤滿碗滿,給主家省了肉錢長了面子。
現(xiàn)在,農(nóng)村操辦宴席也都轉(zhuǎn)向飯店、酒店,宴席標準高了、花樣多了,食材更豐富,環(huán)境也更衛(wèi)生了,但人們依然懷念那露天人擠人的喧囂、那滿院滿村都彌漫的香氣!發(fā)小老張,原是子承父業(yè)的鄉(xiāng)村廚師,一直走村串戶服務(wù)偏遠群眾。針對人們厭食大魚大肉、渴望至真至純家常味道的需求,前不久,他改造了自家院子,開設(shè)“一桌飯”的家宴,中午和晚上各一桌,桌子是核桃木的八仙桌,椅子是有扶手的太師椅,光坐一坐就極盡舒適、尊貴之感。他親自掌勺,妻子幫襯,從用油到食材,務(wù)求綠色環(huán)保;烹飪杜絕過度加工,務(wù)求原汁原味。菜品以本地家常菜為主,冷的有粉皮、旋粉、豆芽、壓花肉等,熱的有過油肉、醬梅肉、大小酥肉、羊肉釀山藥等,還有大米燜子、撮疙瘩、圪壘、拌加加等,每一道菜都是本真的呈現(xiàn),不用增色劑、黏稠劑,清利、爽口、地道、味美,自開張以來預(yù)約不斷、生意火爆,尤其是他燒制的糖醋丸子,用番茄醬、白糖、白醋、生抽、鹽、芝麻等做料汁,鋪一層翠綠的青菜作底色,丸子清亮香脆,色彩艷麗誘人,大家無不嘖嘖稱贊。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比藗兠詰佟凹已纭?,其實就是迷戀家的溫馨氛圍、迷戀家常的地道香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