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
文/高英 書法/孫志鋒
一
曾經(jīng),在絕大多數(shù)家庭里,父親都是一家之主。父親的形象,或威嚴,或沉默,或和藹,或親切。
每個人在成年后,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父親。一位父親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常常取決于他留給了孩子什么樣的童年印象。
童年的記憶,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深入骨髓,牢不可破。
在父親是一家之主的家庭里,即使隨著時光的推移,日漸長大的子女會因為具有了獨立的思想而顛覆了童年關于父親的印象,也更改不了父親在自己年幼時形成的巨大影響。
有的人,欽佩自己的父親;有的人,深愛自己的父親;有的人,憐憫自己的父親;有的人,仇恨自己的父親。既然世間的人是形形色色,社會上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父親,就會有各各不同的父子感情。
父親就像一本書,需要子女用心去解讀。一個人,只有讀懂了自己的父親,才會弄清楚自己的來路,從而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去向。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對于男孩子來說,父親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怎樣做人;對于女孩子來說,父親會直接影響到她們?nèi)绾螕衽肌?/span>
這種父親的直接影響,最常見的是會產(chǎn)生出兩種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男孩子很像自己的父親或者背叛了自己的父親;女孩子嫁給了與父親相似的男人或者嫁給了與父親迥異的男人。
二
毫無疑問,父親的影響力來自于父親在子女心目中樹立的形象。父親的形象,卻是產(chǎn)生于綜合作用力,并非父親一個人所能塑造完成。
首先,父親的形象靠他本人塑造。父親經(jīng)濟收入的高低、為人處世的優(yōu)劣、親子言行的厚薄,決定了父親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一個相對完美的父親自然集“收入高、處世好、愛子女”等綜合因素于一身。然而,這樣的父親,并不多見。
有的父親,收入高、處世好,卻未必懂得去經(jīng)營親子關系,似乎與子女隔著不可逾越的距離;有的父親,處世好、愛子女,卻未必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收入高,無法給孩子提供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有的父親,收入高、愛子女,卻未必是善于言辭和喜歡社會交際,不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出更多人脈資源以供利用……
以上只是籠統(tǒng)舉例,在實際生活中,父親的形象更為復雜。
其次,父親的形象來自于子女深刻的關于童年生活中和父親互動的記憶。提及父親時,一個人是先想到父親怒目相向還是笑容可掬,是先想到父親嚴厲苛刻還是寬厚包容,諸如此類的印象決定了父親在這個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最后,父親的形象來自于母親的評價。女性在孕育子女的過程中,具有親子關系的先天優(yōu)勢,這不僅是說女性作為媽媽曾經(jīng)與胎兒同體過,而且是說一般情況下女性作為媽媽日常與孩子聯(lián)系更多。由此,母親所說的話,包括對父親的評價,所具有的影響力很大。自然,被母親夸贊的父親,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會更高。
三
與正在積極樹立平易近孩形象的新生代父親不同,老一輩的父親,要么讓人望而生畏,要么整日忙碌在外,要么日常沉默寡言,很少對子女敞開心扉,更談不上讓子女主動來了解自己。
于是,在許多家庭中,父親雖然可以成為一家之主,但是未必能夠受到子女的由衷愛戴。孩子們對于父親的看法,往往來自于母親對父親的評價。
例如一個整日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家人的父親,在母親的評價中可以判若兩人。母親可以對孩子說,因為父親整日辛苦工作,才支撐起這個家;母親可以對孩子說,因為父親心里沒有這個家,才總借口工作忙不回來。
無論這位母親說的是不是實話,所作評價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于父親形象的理解,他們會因為母親的正面評價而以父親為榮,會因為母親的負面評價而以父親為恥。當然,以父親為榮的孩子會更積極,以父親為恥的孩子會更消極。
在心理上,出于熱愛父母的天性,每個孩子最需要的是對父母的積極解讀;出于忠誠于母親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樂于相信自己母親對于自己父親的評價。因此,母親對于父親的正面評價既可以促進良性的父子關系,又可以利于孩子在長大后積極開拓自己的人生。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的母親在這方面就做得相當成功。
然而,現(xiàn)實中常見的卻是許多母親出于自覺弱勢的自我保護心理,會把自己對丈夫的反感和嫌棄在日常向圍繞在身邊的子女傳遞,從而讓子女更加深愛自己。殊不知這樣做,會導致子女在成年后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難以擁有幸福人生。
不過,這并非是無法破解的親情困境。一個人要想真正理解自己的父親,必須懂得把自己母親關于自己父親的負面評價擱置一旁。除非自己的父親是惡棍,否則你會發(fā)現(xiàn),脫離了自己母親負面評價的父親,或許是另外一種美好形象。
四
親子關系出了問題的家庭,往往會使得子女一生都有擺脫不了的陰影。許多子女,尤其是兒子,往往因與父親對抗而在長大后迷失了做人做事的方向,就像沒有根基的浮萍一樣。
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極端的心理咨詢案例:父親是個企業(yè)家,忙于打拼忽視了陪伴家人,作為全職太太的母親對丈夫充滿了不滿和猜忌,一直在對子女訴說自己丈夫的這不好那不好。孩子們?nèi)帕?。在長大成人之后,以父親為恥的子女,一個自殺了,一個得了抑郁癥,還有一個則在父親去世后因發(fā)現(xiàn)了真相而內(nèi)疚痛苦不已:原來父親沒有那樣不堪,是狹隘的母親扭曲了父親的形象。
還有這樣一個真實故事:當一位小學校長因強奸女生被捕入獄之后,他的妻子悲憤交加,立即打電話告訴了正讀高中的兒子。這位母親完全忽略了兒子會有怎樣的感受,原本高大的父親瞬間淪為禽獸,兒子因絕望選擇了自殺。雖然這位母親屬于實事求是地跟兒子說了父親的犯罪事實,但是她沒有想過兒子在面對真相的同時需要積極引導,她應該與兒子面談,告訴兒子,他的父親只是一時沖動。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除了父親自己要積極樹立形象之外,母親作為妻子也要避免把夫妻關系的負面評價帶入到父子關系中去,一碼歸一碼,夫妻關系與父子關系并不能等同。
有時候,一位好父親未必是一個好丈夫,一個好丈夫也未必是一位好父親。作為子女,要客觀地區(qū)分開父母之間的恩怨和父親與自己之間的問題,不要混淆在一起糾纏不已。只有做到這一點,每個人才有可能真正去了解自己的父親。
五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這意味著,作為父親,做人要穩(wěn)如泰山,做事要扎好根基,對子女要愛得格外深沉。
每個人都渴望有一位這樣的父親。這樣的父親,是子女精神的依靠,是子女前進的動力。
然而,父親也曾是孩子,父親也會有一位在他把握之外的父親,父親原生家庭的父子關系也會影響到他的一生。我們無法要求自己的父親完美無缺,正如我們無法一輩輩去追究父親、父親的父親、父親的父親的父親的責任。
無論自己的父親是怎樣的人,每個人都應直面現(xiàn)實,坦然接受真實的父親,而非去拿自己的父親和別人的父親予以比較,覺得自己的父親不如別人而怨天尤人。我們不能把父親看成理想中的神,而應把父親還原為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的人。
家有慈父的人是幸福的。父親的慈愛,不一定明顯表現(xiàn)出來,更不一定會親口說出來,他總在默默地希望你過得好的同時,還牽掛你活得累不累??v然他無力為長大后的你遮風避雨,卻也是一直真心待你,盼你平安在外。
理解父親的苦衷,理解父親的付出,理解父親的高大,理解父親的脆弱,理解父親的局限,理解父親的平凡,正如理解我們自己。再倔強的父親,也不會是鐵石心腸;再嚴肅的父親,也不會是冷血無情。父親,同樣需要子女來愛自己。
每個人,都應該向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的女主人公學習,盡管她的父親那樣不堪,她也在欣賞父親的優(yōu)點,一直尊重著自己的父親。
每個人在長大以后,都要放下對父親的抵觸、排斥和對抗,才有希望讓自己活成更為理想的模樣。畢竟,背負著對父親的不滿乃至仇恨的人,無法展開自己的雙翼去自由飛翔。
如果你愛你的父親,就請趁他在世時,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無條件的愛,讓他得到親情的慰藉;如果你愛你的父親,萬一父親已經(jīng)辭世,不要沉溺于悲痛,你的父親,會繼續(xù)活在你的心里,活在你的生命中。
當我們理解了父親,懂得了父愛,才能夠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無論未來的日子是陰是晴,都可以從此坦然前行。
(寫于2017/6/18父親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