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現(xiàn)象:全女性管弦樂隊。女性由于性別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天賦)而被排除在傳統(tǒng)管弦樂隊之外,這些女音樂家們聚集在一起,組成了自己的管弦樂隊。
維也納也有女子管弦樂隊,由約瑟芬·溫利希組建。該樂團從弦樂四重奏,發(fā)展到七重奏再到小型樂團,截止1871年,他們共有22名演奏者。在俄羅斯巡演結束后,因評論家們要求更多的銅管樂器,樂團又增加了7名男子——于是女子管弦樂隊就男女均有之了。
1888年,波士頓菲德管弦樂團組建并在美國巡回演出:在1890年至1920年間,他們舉辦了超過6000場音樂會,其中多半引起巨大反響。他們的曲目包括歌劇序曲和交響樂,以及較輕量級的樂曲。他們的指揮是卡羅琳·尼古拉斯,她指揮管弦樂隊唱達30多年。
英國作曲家瑪麗·烏爾姆原為克拉拉·舒曼的學生,1898年在柏林創(chuàng)建并領導了一個女子管弦樂隊。在那之前,她是1887年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一位女指揮。
當時的評論家認為,所有的女子管弦樂隊都應該只演奏輕歌劇,在需要社交活動時管弦樂隊時才能上臺演出。長時間的巡演和長時間的排練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婦女認為,雖然她們把時間和金錢花在專業(yè)培訓上,但所有的工作還是都屬于男子。
原本婦女所學習傳統(tǒng)樂器時鋼琴、豎琴和吉他(因為它們適合家庭娛樂,不涉及面部活動或身體動作,因此不會影響所謂婦女的優(yōu)美形象),后來女性才開始學習小提琴、銅管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以及管弦樂隊中的其他樂器。
在1909年關于菲德女子管弦樂團的報道中我們看到,文章標題強調這些樂手的美麗和她們“從杰出的祖先”繼承而來的才華,卻絲毫沒有提及她們在琴房里付出的時間!從1919年倫敦皇后廳交響樂團開始,婦女開始被男子管弦樂隊接納,但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改變了婦女的境遇。
由于男性到前線作戰(zhàn),國內管弦樂隊里出現(xiàn)席位空缺,而越來越多女性憑借自身實力證明了自己值得這份工作。一位交響樂演奏家承認,他的管弦樂隊中加入了女性,意味著以往全員男性樂隊的嘈雜天性得到了改善。
世界上最古老的女子管弦樂隊是克利夫蘭女子管弦樂團,成立于1935年,至今仍在演奏。在那段時間里,他們只有兩個指揮家:海曼·尚德勒(當時是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第二小提琴手),55年后,羅伯特·克朗奎斯特接棒指揮。
不要把女子管弦樂團看作是一種性別隔離。女性創(chuàng)造的樂團和男性樂團一樣訓練有素。婦女接受的訓練與男子相同,但公共表演的機會必須是自己爭取,而不是國家資助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