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知視角
(一)別稱:上帝視角,零度焦點敘事
(二)含義:全知全能的視角
(三)優(yōu)點
1.自由自在: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換。
2.客觀全面:讓讀者能夠了解到所有的真相。
(四)不足:降低了文本的真實度和可信度。
(五)注意:在不同的人物、事件中切換不好,就會影響敘述的流暢度。
(六)舉例:《史記》便是全知視角。
全知式視角即敘述者處于全知全覺的視角,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描述事件中每一個人物的經(jīng)歷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場景等無不處于其主宰之下,調(diào)度之中。這種敘述形式在小說創(chuàng)作的長期使用中,不斷得到豐富,不斷走向完善,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不少偉大的偉世之作。
二、限知視角
(一)別稱:有限視角,內(nèi)焦點敘事
(二)含義:受到限制的主觀視角
(三)優(yōu)點
1.增加代入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2.所知有限,更有懸念,也更加真實。
(四)不足:很多情況不能了解,受到限制。
有限視角是限知限覺的視角,用第一人稱“我”的角度去敘述事件的過程,敘述的眼光往往較為主觀,帶有偏見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五)分類
1.第一人稱限知視角
(1)特點:用“我”視角來觀察、講述整個故事,并參與到故事之中。
(2)分類:
“我”是文本中的某個人物
“我”就是作者的化身
(3)分類2:
“我”講述的是自己的故事。
“我”講述的是另一個人的故事,“我”是見證者、講述者,有可能是參與者。
2.第三人稱限知視角
(六)舉例:偵探懸疑小說一般采取此種視角。
三、純客觀視角
(一)別稱:外焦點敘事
(二)含義:純粹客觀記錄事物表象,摒棄一切主觀思想情感。
(三)優(yōu)點:作為純粹的觀察者,只提供客觀表象,最大限度地保留事物的本來面貌,不進入人物內(nèi)心。
(四)不足:沒有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立場的滲透,沒有對現(xiàn)象進行提煉、歸類和概括,需要讀者自己判斷、整合和思考。
(五)舉例:一部分紀實新聞報道,采取此種視角。
四、舉例
(一)《祝?!?/p>
1.開頭和結(jié)尾,采取第一人稱限知視角,通過良心未泯的“我”的視角,來敘述故事。增加真實性。
2.回憶祥林嫂的生平,采取魯鎮(zhèn)人整個群體的限知視角來敘事,所以魯鎮(zhèn)的生活略去不說,因為魯鎮(zhèn)人都知道。
3.祥林嫂離開魯鎮(zhèn)的生活,包括被賣進山里的情節(jié),由衛(wèi)婆子的限知視角來敘述。
(二)《林黛玉進賈府》
1.全知視角和林黛玉的限知視角自然切換。
2.王熙鳳出場這一段,是非常典型的黛玉視角。
3.寶黛相見時候,黛玉的視角和寶玉的視角交替出現(xiàn)。
第三人稱敘述時既可以是全知視角
如:寶玉說到“林妹妹不說這樣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她生分了”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與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所嘆者,你既為我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矣,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今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y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至勞怯之癥。我雖為你知己,但恐不能持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淚又下來,待要進去相見,自覺無味,便一面拭淚,一面出去了。
藝術(shù)效果:直接揭示人物微妙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便于讀者了解人物。
也可以是有限視角。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開西瓜,紅紅的汁水,順著刀把滴滴嗒嗒淌,饞人極了! 應(yīng)該是平生吃過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誰也說不出味來,誰都不知道,那幾塊西瓜是怎么落進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沖破風沙,奇跡般的來到這里,最終也沒弄清,因為誰也聽不懂蒙語,只好讓它成為一個美好的謎,永久地留在記憶里。 《天囂》 藝術(shù)效果:“他”的視角所知有限,強化神秘的氛圍,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