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jīng)允許,請勿私自轉(zhuǎn)載,否則視為侵權(quán)!
恬恬在新的幼兒園,結(jié)識了一些新的朋友,也逐漸建立了友情。原本我還挺擔心,恬恬作為插班生,在新環(huán)境交朋友會受挫。但后來聽到恬恬陸陸續(xù)續(xù)交了幾個朋友,我也就放心了。
本以為有了友情的羈絆,恬恬每天在幼兒園會更開心,誰曾想,小朋友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恬恬常常因為這“塑料姐妹花”的友情而不開心,影響心情。
起因其實很簡單,恬恬新交的這個好朋友也是女孩,也是一個活潑開朗、性格外向的女孩,但這個小女孩有句口頭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恬恬每次都會因為這句話很受傷。
還記得開學第一天,放學后,恬恬興高采烈地跟我說“媽媽,我交到新朋友了,我太開心了。”看著孩子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她高興。
可好景不長,第二天放學回到家,恬恬悶悶不樂的,我忙問她發(fā)生了什么事讓她如此不開心。恬恬告訴我“媽媽,我新交的朋友今天跟我說,以后再也跟我做朋友了?!?/span>
聽孩子講完事情的經(jīng)過,原來是因為在幼兒園選擇區(qū)域時,恬恬選擇了科學區(qū),那個小女孩選擇了語言區(qū),恬恬沒有跟她選同一個區(qū)域,小女孩生氣了,就告訴恬恬“我再也不跟你做朋友了”。
我覺得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用太在意,所以只是寬慰恬恬:因為你的好朋友想跟你在同一個區(qū)域玩,你選了自己喜歡的區(qū)域,沒有跟她在同一個區(qū)域,所以她有點不開心,才口不擇言,跟你說了這樣的話。不過你也不用太在意,明天你們一起商量,選擇你們倆都想去的區(qū)域一起玩吧。
聽完我的分析,恬恬如釋重負,也覺得是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用太糾結(jié)。后來我又告訴恬恬:能堅持自己的選擇,是一件很棒的事。即便跟好朋友協(xié)商,也要建立在雙方都“同意”的基礎(chǔ)上,這樣心甘情愿做的選擇,大家都不會覺得不開心。
果不其然,第二天,恬恬回來告訴我,她跟好朋友和好了,今天她們一起在數(shù)學區(qū)玩,玩的很開心。
風平浪靜了幾天,我以為這事就翻篇了,沒想到,接下來又發(fā)生了一件事,讓我意識到我之前的想法可能錯了。
在幼兒園,恬恬跟好朋友一起蹲在花盆前觀察他們自己種的花,當時陽光剛好灑在了她倆的頭上,恬恬看到陽光直射到好朋友的頭發(fā)上,摸了摸好朋友的頭發(fā)說“你看,陽光把你的頭發(fā)都曬熱了”,好朋友也摸了摸恬恬的頭發(fā)說“你的頭發(fā)也曬熱了”,接著好朋友突然不開心了,說“恬恬,我再也不跟你玩了?!碧裉裼X得莫名其妙,委屈得快哭了,剛好有老師看到了這一幕,才及時化解了她們的不愉快。
晚上回到家,恬恬告訴了我整個事情的前因后果。說真的,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安慰我的孩子,因為我也無法理解她的好朋友突然就生氣的動機。我想,即便是孩子之間打打鬧鬧跟過家家一樣,也不是這么隨心所欲吧。
這時候,我真正的意識到,我看過的那些教育理論,在生活面前,是多么的不接地氣。
因為想不到動機,我無法幫孩子分析,所以我又問恬恬,她的好朋友是不是經(jīng)常會說“我再也不跟你玩了”這樣的話,恬恬不假思索的點了點頭。然后又跟我說了幾件發(fā)生在幼兒園的事,比如排隊沒有按好朋友的要求排在后面,運動時恬恬比好朋友跑得快,又或者恬恬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通過恬恬的描述,我才意識到,恬恬的好朋友會因為事情不在自己控制范圍內(nèi)時,就會用“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句話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
我終于弄明白了原因,原來是孩子的控制欲作祟,企圖用這句話“要挾”別人,來讓事情變得可控。找到了原因,那么事情就好辦多了。我告訴恬恬:如果下次好朋友再說這樣的話呢,你不要難過,她可能只是當時比較生氣,但我們也沒必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既然你的好朋友當時很生氣,跟你說“再也不和你玩了”,那么你也有選擇交朋友的權(quán)利,可以告訴她“好的,那我跟其他小朋友玩。”
恬恬聽我這么說,一臉困惑,忙問“媽媽,那她真的不跟我做朋友了怎么辦?”我好想跟孩子科普“朋友”的含義,但又不忍心打擊她。
所以我換了一種方式告訴恬恬:如果當一個人不開心,內(nèi)心沮喪的時候,她需要做一些事或者一點空間來消化自己不好的情緒,可能就像你的好朋友這樣,跟你說“再也不跟你玩了”這樣的話,其實她只是因為自己不開心,但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不開心的情緒,所以她用了這樣的語言來表達。
那既然你的好朋友不開心的時候,不想跟你一起玩,那么你就先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等好朋友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了,你們還是好朋友。
聽了我解釋,恬恬明顯安心了許多,也明白了她要怎么做。不過我還是囑咐恬恬,這雖然是調(diào)整情緒的方法,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們不可以效仿。我通過換位思考,舉例說明,最終恬恬表示理解了。
當恬恬學會了如何應對“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句話時,她在幼兒園的情緒明顯有所好轉(zhuǎn),也沒有那么在意好朋友的口頭禪了。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試過讓恬恬換一個朋友,班里孩子那么多,不一定非要認準這一個。恬恬卻覺得這是她在這個新幼兒園交的第一個好朋友,平常兩個人在幼兒園的學習玩耍中,很多方面可以互補,她覺得偶爾有不開心是正常的。既然是孩子自己的選擇,我也就不過多干涉了。
通過這件事,也讓我對自主這件事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交朋友這件事,本是孩子自主去面對和處理的事,但當孩子遇到自己不能處理的情況,我們成人應該怎么做?
凡事必有因果。我們教孩子去處理問題時,必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一味地按照我們心中的“理論”去給孩子講道理,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相反,沒找到真實的原因,跟孩子講一些無效的道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被動。
交朋友,只是孩子眾多自主能力中的一項,當孩子跟孩子之間發(fā)生摩擦和矛盾時,家長大可不必一刀切地幫孩子做決定。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辯證的看待當前的問題,可以給孩子一些處理意見,而不是出于好心私自幫孩子做一些決定。
孩子在不斷的成長,總要學會面對糾紛,處理矛盾,也會在處理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凡事都包辦的好心,只會阻礙孩子自主能力的發(fā)展。
面對小朋友的“要挾”,家長也不必過于緊張和著急,可以把它看作是鍛煉孩子內(nèi)心強大的一個機會。引導孩子在面對這種困難挫折時既能保持自我,還能勇敢面對。家長把所謂的“要挾”當作是培養(yǎng)孩子強大內(nèi)心的跳板,那么在逆境中逐漸建立的內(nèi)心將會越發(fā)強大,也越發(fā)無所畏懼。
面對“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終于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既保護了孩子的友誼,又鍛煉了孩子的內(nèi)心。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有同樣的感受?你贊同我的觀點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