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萬歷新政”就一定會讓人想起張居正,他是繼商鞅、秦始皇之后又一新政的創(chuàng)始者,他給一個“爛攤子”制定了新的法則,為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續(xù)命100年。
張居正對明朝功不可沒,但他死后卻給家人帶來了不小的災(zāi)難。
踏入官場,卻做成了不倒翁
夏言和嚴嵩的斗爭
張居正初入官場時,就碰到了夏言和嚴嵩的斗爭,夏言奪得內(nèi)閣首輔寶座之后,嚴嵩一直是耿耿于懷,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時,嚴嵩成功離間了嘉靖皇帝與夏言的關(guān)系,誣陷夏言收了曾銑的賄賂,嘉靖皇帝聽聞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處死夏言,嚴嵩也就順利地坐上了內(nèi)閣首輔之位。
此時的張居正左右逢源的能力確實令人欽佩,一邊夸著嘉靖會做皇帝,另一邊對嚴嵩是阿諛奉承。
嚴嵩和徐階的斗爭
張居正對嚴嵩“面子工程”做的可謂是十足的,但他卻私底下找到了人生中的導(dǎo)師——徐階。
張居正知道徐階對嚴嵩非常不滿,但又無法撼動其在朝廷的地位,為了自保不得不臣服于嚴嵩。
張居正暗地里幫助徐階出謀劃策,徐階在對張居正觀察了許久之后,將張居正推薦給裕王朱載垕做了老師,也就在那時候張居正積攢了不少人脈,這或許就是徐階目的——“臥薪嘗膽”。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倒臺,徐階繼任首輔,在內(nèi)閣之中最年輕的張居正,有了徐階這個牢固的靠山,他的仕途開始平步青云。
高拱和徐階的斗爭
嚴嵩和徐階斗法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高拱,在許多人選擇站隊時,他保持了中立,對嚴嵩和徐階是進退有據(jù),不失尊嚴。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高拱就是一個老好人,兩邊我都不得罪,這樣不僅沒有被爭斗的兩人記恨,反而為爭取他這一票,都爭著去嘉靖皇帝跟前推薦高拱。
成了內(nèi)閣一員后的高拱,野心不斷膨脹,終于顯露出丑惡的嘴臉,開始和徐階反目成仇,不過他開始并沒有掀起什么風(fēng)浪。
當(dāng)時張居正在干嘛?看到又是一場權(quán)力的斗爭,張居正或許預(yù)感到些什么,主動承擔(dān)內(nèi)閣中繁重的政務(wù)工作,以此為借口,在徐階和高拱的斗爭中巧妙保持了中立,不得不夸贊張居正的明哲保身。
在隆慶二年(1568年)七月,徐階退休歸鄉(xiāng)之后,高拱繼任內(nèi)閣首輔。
高拱和張居正的斗爭
高拱坐上了高位,難以掩蓋內(nèi)心喜悅,在眾人面前變得趾高氣揚,還經(jīng)常和一些官員發(fā)生沖突,過于張揚的他,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不過高拱和張居正卻志趣相投,二人的關(guān)系非常要好。
官場上的朋友,關(guān)系再好也是靠不住的,高拱的親信透露出傳言,說張居正為了救徐階的三個兒子收了三萬兩白銀,正是因為此事,高拱和張居正的梁子才算是正式結(jié)下。
不過張居正可不是吃素的,在經(jīng)歷接二連三的斗爭后,張居正早已變得成熟、穩(wěn)重,于是張居正開始想辦法扳倒高拱。
張居正知道高拱得罪了宦官馮保,于是張居正找到馮保,二人聯(lián)手將高拱從內(nèi)閣首輔的位子上拉了下來,“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今年到我家”,張居正接過了內(nèi)閣首輔的位置。
更為神奇的是張居正不僅在4次斗爭中屹立不倒,還能和斗爭雙方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主動出擊,不失為最明智的選擇。
為國效力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明神宗朱翊鈞繼位,也就是萬歷皇帝,張居正在這一年六月?lián)瘟耸纵o,自此也登上了權(quán)力的頂峰。
張居正就任之后,看到的是國家經(jīng)濟處于崩潰的邊緣,官僚主義嚴重,辦事效率極其低下,而且每位官員都覺得自己忙得不可開交,卻看不到任何成績。
萬歷元年(1573年)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的官員考核制度,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nèi)閣控制六科。
這是怎么個制度呢?其實就是咱們現(xiàn)在所說的績效考核,明確了每個人職責(zé)所在,這么一來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賞罰分明,使朝廷發(fā)布的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這個“考成法”實施之后的第九年,張居正說:“近年以來,正賦不虧,府庫充實,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笨梢妼φD田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也起了很大作用。
緊接著,萬歷九年(1581年),張居正下令,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一條鞭法,它簡化了賦役的項目和征收手續(xù),使賦役合一,也就是“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到了萬歷十年(1582年),國庫存銀七八百萬兩,太倉的存糧也可支十年之用,張居正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同年他因勞累病逝。
死后清算
“人走茶涼”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張居正去逝世后的第四天,神宗下令抄了張居正的家,并削盡其宮秩,剝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家屬或餓死或流放,神宗甚至還想將張居正開棺鞭尸,不過迫于輿論壓力神宗最終放棄了。
究竟是為什么會何讓功勛卓著的張居正,死后遭受這般凌辱?
張居正把持朝政,神宗要樹立皇權(quán)
神宗繼位時僅10歲,張居正不僅是神宗的老師,還是內(nèi)閣首輔,此時張居正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小皇帝還需要倚仗張居正,這讓張居正心理上產(chǎn)生了變化。
經(jīng)過幾次的權(quán)力斗爭,張居正目睹一次次地朝政混亂的局面,奈何當(dāng)時自己的能力有限,無法阻止。
現(xiàn)在張居正手握重權(quán),皇帝又年幼,一人獨大,正好實施改革的大好時機,一方面默默籌劃,另一方面好好教導(dǎo)皇帝,希望自己的新政能被他繼續(xù)推行下去,以至于張居正對他十分嚴格。
一次,小萬歷讀《論語》,誤將“色勃如也”的“勃”字讀成“背”音,“當(dāng)作勃字!”張居正大喝一聲,聲如雷鳴,嚇得小皇帝驚恐萬分。
小皇帝母親對張居正的嚴厲教育還是十分的支持,可幼小的神宗表面順從,在心底卻埋下了一顆炸彈。
萬歷七年(1579年),神宗想要十萬金,以備光祿寺御膳之用,卻被張居正以戶部入不敷出為由拒絕了,之后張居正還上疏皇帝停止一切無益之費。
一個皇帝伸手要錢,不僅被一個大臣給拒絕了,還來要求自己節(jié)省開支,這樣一國之君顏面何在,讓誰做這個皇帝都覺得窩火呀!
由此可見,張居正效忠國事,獨握大權(quán),神宗失了皇帝真正的權(quán)力,二人反而成了對立面,張居正的態(tài)度在神宗眼中便是對自己的一種蔑視。
推行新政時,張居正的變革是朝著好方向在發(fā)展,國家的經(jīng)濟是日益昌盛了,可是卻沒有幾個人體諒他的辛苦,張居正在改革過程中,罷免了很多官員,而且執(zhí)法嚴苛,沒有任何人情味,因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張居正生前因為功勛卓著,在朝廷中影響力巨大,并且各個重要部門遍布自己的門生和親信,想清除張居正的羽翼,以當(dāng)時的神宗,無疑是“蚍蜉撼樹”,而他能做的只有等。
直到張居正死后,在一些官員的彈劾之下,神宗順水推舟,將張居正舉薦的潘晟罷免,張居正一派見大勢已去,紛紛倒戈,都不在為張居正辯解,其實天下畢竟還是皇上的,想要繼續(xù)為人臣子就要看清楚形勢。
明神宗要想坐正這把龍椅,就要對張居正進行制裁,就像秦惠文君下令誅滅商鞅全家是一個道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