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公園里散步,蟬聲飄浮在周遭的空氣中,讓人沉醉。想想,如果夏天里沒有蟬鳴,那該是多么落寞、寂寥。
兒時生活在鄉(xiāng)下,老屋房前屋后綠樹成蔭,三伏天里,蟬兒開始叫了,不知是哪一只率先登場,發(fā)出一陣清脆悠長的高音。一蟬唱,百蟬和,那叫聲一浪高過一浪,在陽光里打著漩渦,把炎炎長夏鼓搗得沸沸揚揚。
蟬的叫聲像一只溫潤的小手,把孩子們的心撓得癢癢的,其實這叫聲是很難吸引我們的,最多是無聊時捕幾只蟬來玩,我們垂涎的是蟬蛹的美味。晚飯后,孩子們?nèi)齼蓛纱蛑蛛娡?,睜大眼睛在樹林下四處尋找,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破洞而出的蟬蛹在緩慢爬行,有的已經(jīng)爬上了樹干,我們像摘豆莢似的一伸手就捉了下來。
將蟬蛹洗凈瀝干,然后入油鍋爆炒。爆炒出來的蟬蛹黃燦燦、油亮亮,吃起來咸咸的,鮮鮮的,糯軟中有一絲柔韌,淡淡中藏一縷異香,實在是人間美味。
中藥里有一味藥叫“蟬蛻”, 它是蟬由幼蟲變?yōu)槌上x時蛻下的殼,據(jù)說可以疏散風熱、治療音啞等癥。我們在找蟬蛹的時候也撿蟬蛻,穿成長串,掛到房檐下,風干了賣給收購站,換得的錢用來購買學習文具或心儀已久的小人書。
古人對蟬是心懷敬意的,它甚至成了復活和永生的象征,當時人們愛把一只玉蟬放入死者的嘴里,以求得庇護和永生。西晉詩人陸云在《寒蟬賦》說蟬集“文、清、廉、儉、信”五德于一身,這話未免有點言過其實,但蟬的文雅、清寒卻被賦予豐富的象征意義,初唐四杰中的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下獄,寫下了著名的《在獄詠蟬》,此詩以蟬比興,寓情于物,抒發(fā)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
《昆蟲記》中法布爾談到蟬的生活,“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樂?!鼻f子在《逍遙游》里寫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我們所說的蟬。也許蟬兒早已了悟生命來之不易而又極其有限,所以只要生命不息,這些大自然的歌唱家就不會停止歌唱,這份執(zhí)著、堅韌與淡泊,讓人心生敬畏,也讓我對世俗人生多了一些通透的看法。
如今,童年早已遠去,家鄉(xiāng)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屋四周的林子,已變成了一幢幢樓房。隨著鄉(xiāng)村樹木的大面積減少,蟬聲也稀落了,這不免讓人心生悵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