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云說:“不懂這六大社會真相,一生都不會翻身成為富人。文官愛錢,武官怕死,老師無品;醫(yī)生無德;專家無知;資本無情。
這個世界上,只有輪回的四季,沒有輪回的人生,成年人的世界,除了生命的終點越來越近,其他任何的都是在漸行漸遠。”
岳飛講過:“文官不要錢,武將不怕死,天下太平矣”;其實這句話有片面的,文官不要錢,但是他們都怕死,武將盡管不怕死,但是都愛錢。
人的一生都在干兩件事:生存和繁衍。生存,必須依賴金錢;繁衍,必須依賴欲望;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人的行為動機只有:趨利、避害。
趨利,多以“誘惑”的方式呈現(xiàn)。避害,多以“懲罰”的方式呈現(xiàn);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利益面前,道德是用來綁架弱者的;倫理是用來保護強者的。
《左傳》中說:“兩害相形,則取其輕;兩利相形,則取其重”,人類行為的底層邏輯就是,避免痛苦和追逐快樂。
人和人之間,只要不傷害自己的利益,仁義道德都會講得清清楚楚;一旦牽涉到自己利益,寧損一千,也要傷敵八百。
永遠不要對任何人掏心掏肺,你的好心好肺,會變成別人餐桌上的菜肴;永遠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你的一片赤誠,換來的是雞飛蛋打。
《管子》說:“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保诵詮膩矶紱]有變過,始終都是趨利避害、嫌貧愛富、拜高踩低。
人性,只有經(jīng)受考驗,才知道是善是惡;花瓶只有打碎那一刻,才知道是好是壞;世界的所有溫柔,都來自于你的強大。
在利益面前時的抉擇,人性都是趨利的。不要對人要求太高,是人都有局限性。背叛你的那一刻,都是蓄謀已久。
《孟子》說:“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保墒欤⒉皇强炊巳饲槭拦?,而是理解人性善惡。
親人中,誰最富,誰的親戚多。朋友中,誰有錢,誰的人脈廣;同學中,誰漂亮,誰的朋友多。
鬼谷子說:“益者,利之也。損者,害之也,人之所向,就是人之所趨,世人以利相親,因為,利益觸手可得,好處肉眼可見?!?br>
《廣子》說:“人之情,逢利無不趨之,逢害無不避之。”,小恩小惠面前,人性容易控制;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經(jīng)常失控。
人性的本質是利己,人性本無善惡,人只關心自己。。心不死則道不生,心不苦則智不開。在人品和人性之間,永遠選擇人性。
《莊子》說: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異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
混社會必須承認人都是自私的,一個人,真誠中有多少做作,高貴中有多少卑鄙,最高明的利己,是利他。
《紅與黑》中寫道:在人生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人都是在為自己打算。人都是自私的,只要能滿足欲望,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人都可以做出來。
羅翔說:“作為一位法官,現(xiàn)在不管看到什么案件,我都不會感到震驚,這不就是人干的嗎?因為人的幽暗沒有止境,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會比人更壞”
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說:“趨利避害是本能,迎難而上是本事。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抱怨人性之惡,而是利用人性規(guī)律成大事。
欲成大事,必反人性,舍小我顧大我,先利他后利己。欲高反下,欲取反與,以理服人,以信取人;以誠待人,以情感人。”
人生所受的傷害,90%都源于不懂人性;因為不懂人性的自私,所以被人妒忌;因為不懂人性的貪婪,所以當好人不得好報。
如果你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一定不是你不會做人,而是你太過單純,推薦你讀一讀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
這本書對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一針見血,講透了人性的本質,每讀一遍,就會清醒一次,經(jīng)常會有一語點醒夢中人的驚嘆。
劉震云耗費30年寫成的這本書,2011年擊敗莫言的《蛙》,輕松斬獲茅盾文學獎,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暢銷世界,被法國授予文學騎士勛章,還榮獲埃及文化最高榮譽獎。
好的作品,一定是有口皆碑的,一定是教人成長的,讀完這本書,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真理,從此不再被人所惑,人生一路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