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guān)注
一個凡事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最終也一定會被暴力反噬。
家有男孩,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小紳士”,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
視頻中,一個10歲大的男孩,在等待媽媽就醫(yī)期間,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在會議室中落單的4歲小女孩。
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男孩仔細檢查了前后兩個門后,將房門落了鎖。
然后一把卡住了小女孩的頭頸,直接將其摔倒在了地上!
小女孩驚恐萬分,開始掙扎哭叫。
可沒等女孩站起身,他又猛地將她推到,女孩的頭“咚”地撞在了地板上。
看著女孩痛苦的樣子,男孩仿佛找到了樂趣,一拳,一拳,砸在女孩的頭上。
放女孩起身,又猛地將其壓倒在地,兩腳死死踩住了女孩的手。
期間,更是不斷擊打著女孩的頭部,死死地把女孩的臉往地上按。
直到女孩的叫聲引來大人,男孩才善罷甘休,裝起了乖孩子,坐在一邊一動不動。
隨后,警方通報稱,女孩被打傷致前臂骨折,警方已對男孩及其監(jiān)護人進行了批評教育,雙方家長達成和解。
看到這里,網(wǎng)友的心都揪起來了:
“心疼死這個小女孩了!這是孩子?這是惡魔!” “十歲就這樣施暴?家長到底是怎么教育的?”
無緣無故,對比自己弱小的女孩暴打出手,這個男孩,明顯已經(jīng)“施暴成性”。
可更令人悲哀的是,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
如果你關(guān)注社會新聞,就會發(fā)現(xiàn)這類事件絕非個例,而且往往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各類社交事件起沖突后,訴諸暴力的,往往都是男孩。
那個對3歲玩伴拳打腳踢,最終推下5樓的陳某熙,是男孩;
那個猛踢2歲女孩頭部,致人大腦受損、牙齒脫落的,也是男孩;
雖然,生活中的絕大多數(shù)男孩都不如社會新聞那么極端。
但男孩和別人起沖突后,的確更傾向于用“暴力”解決問題。
美國司法部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所有罪犯中,男性占比75.6%,女性僅為20.1%,男性的犯罪率是女性的三倍以上;
我國也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至2016年,男性被告人與女性被告人比例為97:3,男性被告人人數(shù)遠遠多于女性。
作為一個男孩媽媽,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和數(shù)字,我頓悟:
每個男孩體內(nèi),幾乎都藏有“暴力因子”。
如果小時候不管不教,放任他們發(fā)展,那么等他們長大以后,定會釀成大錯,被社會“毒打”。
英國“Nurture紀錄片頻道”曾做過一個實驗:
將10個12歲上下的男孩邀請到一個食物、玩具、紙筆充足房子里住5天,沒有大人的干預和照顧,會發(fā)生什么?
和平度過了第一個“狂歡日”后,男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就接連發(fā)生。
他們因食物吵、因睡覺吵、因玩具吵、因焦躁吵......
吵到最后,“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推搡、踹門、掀被子、彈彈珠、扔食物和飲料瓶......
所有用言語說服不了彼此的時刻,最終都演變成了“混戰(zhàn)”。
這部紀錄片一上映,很多人就說,男孩果然“暴力”且“危險”。
但其實,這是由男孩獨特的生理結(jié)構(gòu)所決定的。
男孩身體中獨有的睪丸素,決定了他們熱衷于冒險和刺激性喜好。
相較于遵守規(guī)則,他們更喜歡挑戰(zhàn)規(guī)則,用武力決出勝負,用戰(zhàn)斗解決問題。
并且他們大腦中,控制情緒、理性決策的前額葉皮層發(fā)育緩慢,要到成年后才能發(fā)育成熟。
這也導致了男孩往往更沖動、易怒,起沖突后也更容易產(chǎn)生攻擊性。
哲學家柏拉圖說:
“在所有的動物之中,男孩是最難控制和對付的?!?/strong>
因為好斗就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沒有后天的引導和控制,他們的脾氣只會一漲再漲,最后如撐不住爆炸的氣球,升級成傷害他人的暴力。
社會遲早會狠狠毒打他
但男孩難管,不是父母不管的理由。
就像那句話說的:地上降不住的妖精,都有一個天上的老子。
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李玫瑾教授,曾在一場講座中分享過一名強奸案罪犯對自己父親的感受:
“我爸對我可好了! 9歲那年,我強奸過街坊的小女孩,被公安機關(guān)教育,父親得知后不忍看我受罰,第一時間幫我把事情擺平。 后來我參完軍回來,又第一時間幫我找了工作?!?/strong>
父親在做完這些后對兒子說:
“我只能為你做到這些了,其他也做不了了!”
可實際上,這位父親該立下的規(guī)矩、該引導的三觀、該給予的陪伴、該教育的道理......一件沒做。
錢能買來工作上的便利,卻走不出教育的捷徑。
正是父親從小對孩子教育的缺失,對孩子犯錯后的包庇和縱容,才造成了孩子一步步走向墮落,跌入了最黑暗的牢房。
孩子年幼時,你因為溺愛和心軟放縱他的壞習性,等他長大,別人會狠上百倍千倍地教訓他。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反擊熊孩子?
收到了4317個回答,4.5萬人關(guān)注。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三倍氫二氧一,分享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jīng)歷:
中秋節(jié)的時候,懷孕4個月的嫂子正在和自己聊天,突然被一個身高1米4,體重120斤的熊孩子猛推了一把。
若非答主及時扶住嫂子,肚子里的孩子可能就保不住了。
事后家里人質(zhì)問熊孩子為何這么做,他吃著零食,不以為然:
“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chǎn),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chǎn)?!?/strong>
此話一出,答主直接崩潰,直接抄家伙把熊孩子從餐廳打到客廳。
最后,打得他在門廳都跪地了,又連腳帶踹地把他踢出了家門。
故事的結(jié)尾,答主憤懣難平:
“對付熊孩子就要以暴制暴,打到你老實?!?/strong>
沒有人愿意慣著別人家的孩子,父母不管的孩子,進了社會,自然會有人管教。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
“很多家長把不守規(guī)矩當做活潑可愛,把不講道理當做獨立自主。這種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教育?!?/strong>
沒有教養(yǎng)、沒有規(guī)矩的孩子,遲早會被社會撞得頭破血流。
需要父母從小管起
有句老話說得好:小樹在砍,孩子在管。
父母今天縱容了孩子的小惡,慢慢就會積累成明天的大惡,你再想管,也沒辦法管了。
如果說孩子是一棵正在成長的小樹苗,那父母就要充當起花匠的角色,及時修剪、除草,促使這棵樹苗茁壯成長。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說過:
“今天,孩子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甚至一個眼神都不行。 明天,說不定他就能提刀去殺人了?!?/strong>
想要告別易怒沖動的“暴力漢”,養(yǎng)出有底線、有教養(yǎng)、情緒穩(wěn)定的“小紳士”,父母可以從這4個小方法入手:
1. 樹立規(guī)矩,堅持要求,監(jiān)督男孩嚴格執(zhí)行
在節(jié)目《童言有計》中,應采兒分享起育兒心得,就提到了自己給兒子制定的規(guī)矩:
......
一旦Jasper犯錯,她都會嚴肅對待,指出他的問題,讓他勇于承擔,而不是發(fā)泄和耍賴。
對很多父母來說,給孩子立規(guī)矩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的提醒,和在孩子哭鬧面前的堅持。
2. 男孩崩潰、失控時,將他“暫時隔離”
很多男孩生氣、拒絕對話時,都容易不分場合地沖動、暴躁。
為了不傷及他的自尊,可以先帶他到安靜的地方,讓他好好宣泄一下,同時告訴他,只要他平靜下來了,就會跟他好好談一談。
“暫時隔離”絕不是冷落他,更不是懲罰、威脅,而是避免和男孩起正面沖突。
要時刻讓男孩知道:
我們允許你表達負面情緒,也接納這樣的你。不管你是哭,還是鬧,我們都在場。
3. 以身作則,給孩子良好的示范
很多男孩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
對孩子發(fā)火,用打罵管教,是一種教育上的偷懶,弊遠大于利。
作家詹姆斯·鮑德溫說:
“孩子們從不善于聽從長輩的教誨,但是他們從不會錯過模仿長輩的行為?!?/strong>
想讓孩子變得溫良、陽光、積極,首先父母要成為這樣的人。
4. 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感到被愛
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內(nèi)心憤怒的最大來源,是他們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沒有人愛。
和女孩一樣,男孩任性、使性子時,最怕父母的忽視和拒絕。
他也需要擁抱、親吻和柔軟的身體接觸。
多一些正面的鼓勵,多一些愛的抱抱。
讓他明白:就算他的行為讓人失望,父母也會無條件愛他、接納他。
養(yǎng)育男孩,很多時候父母都不可勇奪,只可智取。
不想他受情緒所困,被暴力所擾,被錯誤的表達方式所傷,父母就更要理解他、包容他、教導他。
育兒專家金韻蓉說過:
“給兒子最好的愛,就是幼時嚴格管教,長大給他翅膀?!?/strong>
小時候放任不管,大了想方設法地管,無論是從孩子的心理成長角度,還是教育角度,都是非常錯誤且適得其反的。
教育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不用考試,但是是父母的一場修行,需要我們秉持終身學習、不斷反思的心態(tài):
既要懂得尊重孩子,也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悉心呵護孩子的同時,也要讓他明白是非對錯,形成正確的三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