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外,老子騎著一頭青牛與尹喜論道。從他嘆出那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后,玄學之風便逐漸成形。發(fā)展至魏晉時期,玄學已經(jīng)成為文壇的主流思潮。人們沉迷玄學,向往它的清高與隨性,好像這種“虛無之美”的意義大于世間一切事物。然而王羲之卻尤為獨特,在愛好“清談”的貴族圈層中鶴立雞群。
永和九年,會稽蘭亭,王羲之喝得酩酊大醉。他的眼前是山水景色,他的身旁觥籌交錯,他本人的狀態(tài)飄飄欲仙。王羲之仿佛瞬間溝通了天地,鋪開宣紙,筆舞龍蛇,千古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就此誕生?!肮讨凰郎鸀樘撜Q,齊彭殤為妄作”,王羲之傾盡筆墨,贊頌生命的美好,嘆息時光的易逝。
《蘭亭集序》不僅是一幅高超的書法作品,更是一篇千萬+爆文。它火速刷遍當時權貴們的朋友圈,引得文人墨客爭相轉(zhuǎn)載。
《蘭亭集序》
在那個玄學鼎盛的年代,王羲之也曾尋仙問藥,服用五石散。但他這一生,卻一直堅守著自己獨有的信條:為百姓做官,為自己做人。走進王羲之,你會發(fā)現(xiàn),他不僅是名垂千古的書圣,更是一位熱愛生活的“趣味家”。
王羲之有別于當時文壇的個性,其實深受童年生活的影響。
王羲之的童年是孤獨的,一直伴隨著流浪與失去。
公元310年,王曠被迫卷入皇室內(nèi)斗,率領三萬兵士與劉聰作戰(zhàn),全軍覆沒。7歲的王羲之,再也見不到爸爸了。
《資治通鑒》:“曠等逾太行與聰遇,戰(zhàn)于長平之間,曠兵大敗,融、超皆死?!?/p>
6年后,因為內(nèi)部腐朽加上外族入侵,西晉覆滅。它存在時間之短宛若曇花一現(xiàn)。中原大地戰(zhàn)火連綿,百姓與豪門氏族開始南遷避難。從長安到建康,年幼的王羲之用雙足丈量著長達2176里的土地,13歲的他看懂了書上說的世態(tài)炎涼。左眼中,豪門的車馬載滿朱玉。右眼中,窮人的尸骨無人收斂。坐在車內(nèi),他是備受寵愛的貴族少爺。走在路上,他與萬千忍饑受餓的百姓們成了命運的共同體。
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讓王羲之學會與平民的痛苦共情。數(shù)十年后,他官至右軍,手中的筆桿卻從未停歇,一直為了身后的百姓們奮力書寫。
抵達建康后,王氏家族定居在一處幽深的巷內(nèi),與謝家隔街相望。因王、謝兩家青年才俊愛穿烏衣,這條巷子被稱作烏衣巷。短短數(shù)十年間,烏衣巷中便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謝安、謝靈運等名留史冊的大家。這段歷史佳話看似充滿墨香,令人向往,其實也曾經(jīng)歷過兇猛的波濤。
公元322年,擁兵自重的王敦舉起了反叛的大旗,進攻建康。據(jù)《晉書》記載,劉槐等人勸說皇帝司馬睿誅殺王氏一族。為了挽救家族危機,武岡侯王導率領家族才俊每天清晨向皇帝跪拜領罪。據(jù)專家考證,王羲之也是其中一員。
《晉書*王導傳》:“王敦之反也,劉隗勸帝悉誅王氏,論者為之危心。導率群從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詣臺待罪。”
天灰朦朦亮,刺骨的寒風割過臉頰,膝蓋跪到僵硬,周遭不停投來憎惡的目光。這樣的日子王羲之不知持續(xù)過了多久,很苦,但他早就學會忍受。當司馬睿宣布赦免王氏家族的時候,王羲之的心情又跌入了谷底。因為兩位他最敬重的兩位長輩王導與王敦徹底決裂,亮出刀劍,狠狠刺向?qū)Ψ健?/p>
公元324年,王敦病魔纏身,懷恨逝去。他的尸首被掛在城南朱雀橋上示眾。王羲之無言,他童年常常纏著王敦陪伴入睡,是這位表叔給予了自己父親般的溫暖。然而也正是他將王氏一族推入深坑,倒施逆行,千萬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遠離故鄉(xiāng),父親與表叔接連去世,王羲之的痛苦可見一斑。他將全部的情感灌注到筆桿中,一撇一捺,字字泣血。因為曾經(jīng)失望,所以他想要點燃希望。因為曾經(jīng)飽嘗苦難,所以他做官后更加勤勉,立志為百姓謀福。
為百姓做官,為自己做人。既有政績,也少不了閑情逸致。
盡管西晉吃盡了朝廷內(nèi)斗的苦頭,但晉文帝司馬昱顯然沒有吸取教訓。他暗中培養(yǎng)殷浩,與桓溫分裂兩派。公元349年,殷浩上書,想要領軍北伐。
飽嘗戰(zhàn)爭之苦,親眼見證百姓流離失所的王羲之無法冷眼旁觀。他多次寫信勸阻,只可惜殷浩一意孤行。3年后殷浩攻打許昌,慘敗而歸,被流放至東陽。對朝堂事務心灰意冷的王羲之求任宣城郡,卻沒有得到應允,不久后被調(diào)為會稽內(nèi)史。
《晉書*王羲之傳》:“時殷浩與桓溫不協(xié),羲之以國家之安在于內(nèi)外和,因以與浩書以戒之,浩不從。及浩將北伐,羲之以為必敗,以書止之,言甚切至。”
蘭亭聚會
王羲之任職期間鬧起了災荒,他當機立斷,開倉賑濟。饑腸轆轆的百姓們望見白花花的大米,一掃心中怨氣,歡呼聲響徹整個會稽。私開糧倉的罪名可不小,但王羲之依舊雷厲風行,果斷下令。朝廷賦稅繁重,本就窮困的百姓苦不堪言。王羲之常常上書抗爭,意見多被采納。曾經(jīng)與難民一同南渡避難的少年長大了,雙臂變得寬厚有力,擁有了庇護弱小的能力。
內(nèi)史大人政績顯赫,百姓安居樂業(yè),自然要以山水美景犒勞自己。他常常出入深林,訪問仙蹤,結(jié)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例如謝安、許詢、支遁等以品行著稱的名士。果然,高潔的靈魂總是惺惺相惜。王羲之不僅愛與友人聚會,醉酒蘭亭。他也時常微服出游,與民同樂。
某日,王羲之路過山陰,瞧見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太太。老太太拎著竹籃賣扇子,蹲在橋邊,生意慘淡。王羲之心生憐憫,決定寫些字在扇子上,幫她促進銷量。一開始老太太還嫌他的字跡太過潦草,誰知囤積的扇子竟被聞風趕來的人們一搶而空。
這事放在現(xiàn)在,就是國民級偶像的親筆簽名跳樓甩賣,粉絲爭相搶購真的太正常不過了。作為那個時代的胡歌+趙忠祥,坐擁全年齡段粉絲的王羲之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默默退場。
《晉書*王羲之傳》:“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p>
人生少不了意外,王羲之清閑歡樂的日子被一位名叫王述的男人打了個措手不及。王述早年憑借父親的余蔭做官,且才華顯露較晚,王羲之向來看不起他。誰知當朝大員恒溫的女兒竟與王述的兒子看對了眼,摩擦出愛情的火花。王述父憑子貴,官位扶搖直上,成了王羲之的頂頭上司。
王述利用職權,屢次羞辱王羲之。心懷傲骨的王羲之咽不下這口氣,跪在父母的面前發(fā)誓不再為官,與數(shù)十年的宦海生涯揮手告別。小小一個會稽內(nèi)史不應該是王羲之的官場終點站,但棄官歸隱對他本人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此后,他將精力徹底投入親友、書畫和山水自然之中。
種桑果,逗白鵝,王羲之的退休生活瀟灑且有趣。
作為名門之后,自身又是大師級人物,王羲之顯然不必為錢發(fā)愁。相比同時代的陶淵明,王羲之的退休生活就要快樂隨性多了。他帶領家人遷居至金庭,建書樓,種桑樹。王羲之不僅教導孩子們學習書畫經(jīng)文,也不忘養(yǎng)鵝、釣魚,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
金庭是太湖中一座島嶼,叢林茂密,堪比5a級景區(qū)。王羲之喜歡抱著孫子四處散步,隨手摘下路邊的果子,將美味分享給家人。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閑適,光聽著就很適合養(yǎng)老。
《晉書*王羲之傳》:“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p>
古代有五行拳,學習動物捕獵的動作,應用到實戰(zhàn)之中。王羲之則喜歡觀察大白鵝的神態(tài),從中參悟書法理論。武學宗師打出一套虎形拳,威風凜凜。王羲之下筆就是白鵝體,靈動且孤傲。有人聽說王右軍喜愛白鵝后,腦袋瓜立刻活絡了起來。
王羲之聽聞附近有位道士養(yǎng)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鵝,想買,前去拜訪。道士不要錢,搖頭晃腦地說:“你我有緣,莫提錢。施主為貧道抄寫一份《黃庭經(jīng)》即可?!蓖豸酥缇涂闯隽说朗康幕ɑc子,可那群大白鵝實在太俊俏,太惹人喜愛了!心里癢癢的王右軍最終還是敗下陣來,乖乖抄寫了一份《黃庭經(jīng)》。
服用“五石散”在王羲之心中是與養(yǎng)鵝同等重要的興趣愛好。當時人們崇尚服用“五石散”,說是能延年益壽,增強男人特殊的體魄。時至今日,這類傳言依舊盛行,只不過對象從“五石散'變成了烤腰子和韭菜。它們從未得到正統(tǒng)中醫(yī)的肯定,但依舊受到了廣大男性中老年人的熱情追捧,王羲之也不例外。
王羲之經(jīng)常同道士許邁一起研究藥石的各類功效。兩個沒有任何醫(yī)學基礎的人自然探討不出什么門道,但這并不妨礙他們跋山涉水去尋覓奇石。所謂'五石散'不是真的要收集五種石頭,只是一種稱呼而已。王羲之最常服用的便是山洞里的石鐘乳。隨著年月的累積,'五石散'殘余的毒素一步步侵蝕著他孱弱的身體。
王羲之的晚年疾病纏身,卻依舊是那個真性情的書圣。
因為長期服用五石散等藥物,50歲的王羲之總是頭暈耳鳴,身體刺痛。尋不到治愈良方的他,只好收住腿腳,安心居家養(yǎng)病。即便如此,他依舊關心著各位友人的動態(tài),時常書信交流。
《得八日書帖》:“仆下連連不斷。無所一欲噉,輒不化消,諸弊日甚,不知何以救之?!?/p>
謝安的弟弟謝萬被授予西中郎將一職,肩負北伐大任。謝萬雖然才華橫溢,卻桀驁不馴,行事浮夸,一切都被王羲之看在眼里。王羲之寫信叮囑這位老友,勸他多加收斂。自認天命之子的謝萬哪會乖乖聽話,依舊我行我素,最終慘敗歸來。
前有殷浩,后有謝安。他們都曾身居要職,也都因為不聽從王羲之的勸阻而被貶為庶人,顏面掃地。王羲之看人的眼光毒辣,只可惜因為性格過于和善,缺乏令人信服的威嚴。
公元361年,王羲之與世長辭,享年59歲。朝廷想要追贈他金紫光祿大夫,王獻之等人遵從遺囑,沒有接受。這是王羲之對東晉官場最后的倔強。
《晉書*王羲之傳》:“年五十九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諸子遵父先旨,固讓不受?!?/p>
在東晉,王羲之只是一位短暫閃耀過的書法大師。經(jīng)歷200多年的沉淀后,他的藝術地位被唐太宗李世民推向了歷史高潮。這位千古一帝賦予了王羲之“書圣”的名號,并傳承至今。然而相比人人稱贊的“書圣”,我更喜愛他作為“王右軍”的一面。
作為“王右軍”的王羲之是如此鮮活生動,令人倍感親切。查閱相關資料時,我仿佛瞧見了一位眉宇軒昂的男子,一邊撫摸著白鵝,一邊微笑走來。討厭的人他絕不交往,討厭的官場他果斷遠離。唯有身后的百姓和身旁的親友,得到了王羲之全部的溫柔。
后世對那場蘭亭集會,對于王羲之的追憶從未斷絕。北宋米芾驚嘆說:“敘引抽毫取奇札”,或許也只有瀟灑出塵的王羲之才能寫出《蘭亭集序》這般“奇”文。然而他內(nèi)心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他向世間傳達的思想,又怎是一個“奇”字能夠完整闡述出來的呢?
全文完,感謝觀看!
大家好,這里是,與你一同走進歷史,與人物對話。如果喜歡,歡迎點下關注,跟我交個朋友吧!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晉書》、《王羲之作品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