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曾用“風箏不斷線”形容他的藝術探索之路。他將從生活中升華而成的作品比喻為風箏,雖飛入云天,但與人民的感情一線相牽,是生活的母體啟發(fā)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
?
這根“線”在吳冠中之子吳可雨捐贈給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即首次現(xiàn)世的《長城——秦皇島授課記》寫生冊中一覽無余,也由此展示出他擅長的“移花接木”法是如何練就的。
吳冠中 《秦皇島石河水庫》 速寫 1978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可雨捐贈
20世紀60年代,吳冠中、董希文、邵晶坤三位畫家赴西藏寫生。當時吳冠中主要畫風景,目標是康藏公路的札木。在移步換景的選景途中,吳冠中坐在車里,車外位于不同地點的雪山、飛瀑、高樹、野花等在快速移動,這在他的眼中構成了非同一般的景色。從此,他開始使用“移花接木”“移山倒?!笔降膭?chuàng)作方法來組織畫面。
吳冠中 《長城——秦皇島授課記之泊》 速寫 1978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可雨捐贈
這種方法在寫生冊中也能窺見一斑。《泊》這件速寫作品,所畫吊車線條粗重,并用灰色賦染。吊車所在的海港地面和其后的艦船用線較細,與前面吊車粗重的用線形成對比,營造出前后空間和層次感,可謂是一次空間上的探索與經營,也可看出吳冠中在“移山倒海”時對真實物象和視覺感受、空間安排之間關系的探索。
吳冠中 《泊》 彩墨 1988年
在《技與藝》一文中,吳冠中談道:“畫面構成中最基本的工程是‘平面分割’。平面分割中若有浪費,必造成無法彌補的缺陷。馬蒂斯說:畫面沒有可有可無的部分,若不起積極作用,必起破壞作用。中國繪畫技法中首先講究經營位置,中國畫中的空白是必須特別重視的頭等大問題?!嫲桩敽凇?,表明確已重視空白,但實際情況中空白往往是白白的浪費。面積,繪畫中最最要緊的資本,毫厘必爭?!?/p>
既然“面積”是畫家必爭之地,那么《泊》中通過線條對畫面進行有效分割,個中意味,就更值得玩味。
吳冠中 《長城——秦皇島授課記之交糧》 速寫 1978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可雨捐贈
還有《交糧》這件作品,畫面中心有一位頭戴干部帽、身披大衣守著磅秤的人,被幾個交糧的農民和圓鼓鼓的糧食袋層層圍住。干部身后有一位抱著幼兒的婦女背對著畫面,她的身邊還站著一高一矮兩名幼童。以這幾個人為中心,堆放在周圍的成千上萬的玉米形成密布的點,近處的幾個玉米棒子刻畫細致,遠處的玉米則前實后虛地簡化為單純的、細碎的線條,玉米短促的線條與人物整飭的豎直線條形成對比。中景處的谷堆成為與近景人群相呼應的一個塊面,而遠景處的農舍、遠山與樹木又連成了橫向的一片。
小小的一幅《交糧》寫生畫面,近、中、 遠景層次豐富,縱橫的線條、塊面與點的對比安排得匠心獨運。因此,這不是完全的“對景寫生”,而是畫家有取舍的用心經營。
也許畫家在不同時間的麥場看到了正在晾曬的糧食和正在交糧的人群,將這兩次所見糅合成一幅作品,同時出于對畫面整體的考慮,在麥場后添加了遠景的屋宇、山與樹。此類情況同樣可能出現(xiàn)在寫生冊里《村居》兩幅作品中。
吳冠中 《長城——秦皇島授課記之村居(一、二)》 速寫 1978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可雨捐贈
吳冠中雖然善于“移花接木”,但他始終沒有脫離生活。有時候,他會在鄉(xiāng)村找到各類典型的形象,精心地將各種形象組合到一幅畫面中,形成“雖有人工,宛如天然”的“寫生”作品。
比如有一次在嶗山漁村寫生,他被用大石頭修砌而成的漁家房屋造型打動,于是選取了漁村中最典型的院子進行寫生。此時這家院子已經沒有多少干魚了,但是要體現(xiàn)漁村特色,場院中晾曬的干魚必不可少,于是他就把別家掛曬的干魚安排在了這幅畫面中。
吳冠中 《長城——秦皇島授課記之漁民補網》 速寫 1978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可雨捐贈
當他完成寫生,在返回的途中遇到村中的婦女,她們圍著吳冠中吵吵嚷嚷地要看畫。待展開畫面,婦女們一眼便認出是某家某戶,并且驚詫于此家居然還有那么多的干魚!
吳冠中一向尊重群眾,他認為群眾也許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并不缺乏對美的感受。他的作品要達到“群眾點頭、專家鼓掌”的境界,也就是要讓作品成為既讓普通群眾理解和欣賞,又讓專家認可、鼓掌的雅俗共賞的藝術佳作。
“行遠或登高,總從腳下開始,而繪畫表現(xiàn)則包羅宇宙,無論用億萬萬筆墨,總是始于此而終于此,根據(jù)情況取舍?!?吳冠中尊奉石濤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之父”。那么借用石濤這段話,或許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吳冠中手中牽著的那條“風箏線”,更能明白他在“移花接木”背后對生活的那一份真情實感。
更多作品欣賞
吳冠中 春酣 紙本設色 96cm×181cm 2006年 清華大學藏 畫家捐贈
吳冠中 《雪山》 紙本設色 70cm×138cm 1996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可雨捐贈
吳冠中 《紅蓮》 布面油畫 66cm×91cm 1997年 中國美術館藏
吳冠中 《童年》 木板油畫 40.2cm×28.6cm 2003年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畫家捐贈
吳冠中 《微山島》 木板油畫 39.7cm×60.4cm 1962年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畫家捐贈
吳冠中 《直節(jié)如竹》 紙本設色 76.5cm×69cm 1993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可雨捐贈
吳冠中 《再繪高昌(高昌遺址之二)》 紙本設色 61.4cm×45.9cm 1987年 高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畫家捐贈
吳冠中 《燈下人》 布面油畫 80cm×65cm 1999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乙丁捐贈
本文節(jié)選自《油畫》2019年第4期
《讀吳冠中〈長城——秦皇島授課記〉寫生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