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愿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想失也。故主明則不安,以此養(yǎng)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yǎng)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靈蘭”“秘典”的含義
“靈蘭”就是靈臺蘭室。靈臺是儒家對心的比喻。蘭室就是君子居住的地方。所以如臺蘭室實際上就是本性真實不虛的意思。
那“秘典”又是什么呢?在《黃帝內(nèi)經(jīng)》里有一句話“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傳”就是不找到合適的人選就不要把《黃帝內(nèi)經(jīng)》教給他,否則你就是漫泄天寶,就是隨便地把中國很精粹的東西拿出來送人了。因為學醫(yī)跟學別的不一樣,如果學醫(yī)的人心術不正,他學了醫(yī)以后有可能去害人,所以秘典是不能輕易給人看的。
所以黃帝聽完了《靈蘭秘典論》以后說了一句話:“善哉!余聞精光之道,大圣之業(yè),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辈⒉皇呛喓唵螁蜗丛璩运鼐徒旋S戒,而是要讓自己清心寡欲,除去自己的欲望,不要有任何的私心雜念。就是說《靈蘭秘典論》是真正最偉大的真理,要學這篇文章,就一定要在讀它的時候,除去任何雜念,這樣才能領悟它的真正含義。否則的話,就一定要藏起來,人欲橫流的人是看這篇文章的。
“象”思維
首先看原文第一句,黃帝問曰:“愿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何如”就是“像什么”。
你要想進入中醫(yī),就一定要懂這個“象”字,不懂得“象”,你就不懂中醫(yī)是如何將世間萬物關聯(lián)起來的;你要是老想著實物,你就永遠懂不了中醫(yī)。中醫(yī)總是在說這個東西“像”什么,而不會具體地描述它到底長什么樣,有幾斤幾兩,這就涉及到中醫(yī)的一種特殊的“象”思維。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你要真說出它是什么,就成了西方的語言方式。一個西方哲學家就曾經(jīng)問過一個中國的哲人,“你奶否用一句話解釋‘道’到底是什么”?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思維邏輯,總想用一句話來概括世界。這個中國哲人覺得很為難。最后這個中國哲人就把這個西方人拉到陽臺,說你現(xiàn)在看到什么?西方人說我看到馬路、人群、還有風……然后中國哲人就說那就是“道”,就是當下所存在的這一切,以及你對這一切的感悟力就是“道”。中國人從來不說事物“是”什么,而說它“象”什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把這個原則記住才能幫助我們理解中醫(yī)。
十二藏之相使?!跋嗍埂本褪窍嗷プ饔谩J鼐褪俏宀丶恿?,再加一個膻中。貴賤何如?就是問:十二藏之間的相互關系到底是什么樣的?
五藏
首先講五藏。什么叫五藏?五藏有什么作用?打個比方,五藏就是“貴賤”的“貴”相當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功能就是統(tǒng)籌規(guī)劃。大家仔細想想,其實中央政府產(chǎn)東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它會通過收老百姓的租稅,然后再服務于整個國家,你看著它好象什么都沒干,可是呢,沒有統(tǒng)籌規(guī)劃,國家就沒有辦法運行,所以說五藏“象”這個東西。
心——統(tǒng)攝臟腑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首先,“心”字是肝心脾肺腎這五個字里面比較特殊的,它沒有“月”字旁?!霸隆弊峙栽诠糯彩恰叭狻弊峙?,“腎”底下也有“肉”字旁,都跟肉有關,只有“心”不涉及這個概念,所以心很特殊的,它的“象”就像火一樣,只見其用,不見其象,沒有形狀可以抓得住的。
其次,“病”字上面的偏旁就是病床的意思,然后底下是丙,南方丙丁火,火對應的是中醫(yī)的“心”。所以“病”就比疾重,疾只是受了外傷而已,是小病,病則是“疾加也”,就是疾加重為病。心病難醫(yī)啊。
所以對于疾病來說,心病也是這樣,心一旦得病,就已經(jīng)是極重的了。
在功能上,心是主疏布的,心不凝聚,所以沒聽說過誰得心癌的。而癌就是淤滯太過導致的疾病。所以我們中國們常用的一個詞“心猿意馬”,就是說我們的心像猿猴一樣永遠跳躍不停,意念像馬一樣永遠奔跑,這實際上就是說得“心”:人體都休息了,也還有一個東西不能休息,就是心。永遠在跳動。所以中醫(yī)就用一個“君主之官”來烘托出心的重要性。
君主,中國古代又叫天子,翻譯過來就是天的兒子。那么心是君主,是天子,在地上的有形質(zhì)的東西里面處于最高位,而“天”是誰?“天”就是我們老提的那個“元氣”是無形的。所以天子雖然統(tǒng)攝五藏(相當于百姓),但是還有元氣管它。
人間的天子誰管呢,氣數(shù)管他。那么人體的這個元氣藏在哪兒呢,藏在腎。說白了就是心有人管,腎管。所以心臟病的根源在腎,如果腎氣虧了的話,心臟的病就會突顯出來。所以治心臟病,中醫(yī)一定要看到它的源頭,從腎治起。
腎氣不是元氣,元氣是父母給你的先天的精華,是使你能生長成為人的基礎,五藏也都是元氣生成的。腎是五藏里的老大,元氣是五藏的父母;所以父母就住在大兒子家,元氣就藏在腎中,叫先天之本。元氣是人先天帶來的這個東西,按說是補不了的,但要是儲藏好了,會通過后天的慢慢積攢,有那么一點點利息,這點利息靠的是每天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在卦象里,心屬火,是離卦;腎屬水,是坎卦。如果是火在上,水在下,這個在卦象進而叫未濟卦。未濟是六十四爻結(jié)束的卦象。暗示做什么事都做不成。為什么呢?離為火上行,坎為水下行,從卦象上看陰和陽是分離的。那么真正的心腎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應該是水在上,火在下,這就是既濟卦。“既濟”就是腎水上濟,離火下降,陰陽交融融合,從醫(yī)學上解釋就是說我們的心火應該下降,腎水應該上行,二者應該是相交合的。
如果心火和腎水不能交合,就會出現(xiàn)許多病癥,像經(jīng)常腿發(fā)沉,白天在外面覺得精神特好,回到家就累或睡不著覺,或者睡不踏實老做夢等。為什么啊,虛火全在上面飄著呢!虛火為什么在上面飄著,就因為腎水不能把它收斂下來。所以治心臟病不是治心,而是治腎,治元氣,元氣的固攝力量強了,才能把飄在外面的虛火拉回來。
這只是告訴你治心臟病的原理,但不要以為固腎就是補腎,補腎大錯特錯。因為人體需要達到的是陰陽、水火交匯融合的狀態(tài),只有經(jīng)脈通暢的狀況下才能達到,所以用藥只需要讓經(jīng)脈通暢就可以,而不是補腎。只要經(jīng)脈通暢了,腎水就可以上行,就可以和心相交,就能把虛火斂下來。所以經(jīng)脈不通狀態(tài)下的“補”就是在體內(nèi)制造垃圾,是增加腎的負擔:本來腎中的真火就很微小了,還得去消耗垃圾,最終只能越來越虧,所以這個時候肯定就成了戴陽癥(陽氣全斂不住都飄走了)。
第三,心藏神。中醫(yī)講“心主血脈”,“心藏神”。心主血脈是說心對臟腑經(jīng)絡的統(tǒng)攝能力,心氣健旺才可以帶動血脈的運行。也是氣為血之帥的意思。神又是什么意思?中醫(yī)講“兩精相搏謂之神”。兩精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氣血,就是陰和陽相互作用,通過它們的相互作用體現(xiàn)的功能就是神,就是人體的生命活力。氣血交通的能力越強,神就越大。氣血交通的能力靠什么來產(chǎn)生?還是要靠經(jīng)脈通暢。
人要得病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得的是經(jīng)脈堵塞的病。剛開始得的時候,你可以通過針刺疏導經(jīng)脈,等病已經(jīng)很深了,堵得很厲害了,針刺就不管用了,必須要靠藥來通。只有氣血調(diào)和、經(jīng)脈通暢,神才足,才有生命活動的動力。
心的功能還有一個體現(xiàn),就是“在志為喜”。相對于正常情況下,喜是一種好的情緒,有助于人體氣機的宣發(fā);而如果歡喜太過,就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在這時候就會成為邪氣。中醫(yī)講“喜則氣緩”,“緩”通“渙”,過度的喜會讓氣一下子散掉,比如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牛皋,聽說金兀術死了以后,大笑而亡。就是過喜會使氣一下子散掉。這是“心在志為喜”的意思。
肺——權(quán)衡治理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
《靈蘭秘典論》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相是宰相,傅是師傅“相傅”實際上有一點帝王的老師的意思央中國就專門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不僅僅是一個宰相,還有帝王師。比如商湯的大廚師伊尹,還有管子、姜子牙、諸葛亮等等,他們都有宰相的職能,同時又是帝王的老師。
從醫(yī)學解剖上看,肺在心的上面。如果只是宰相,應該只是在它兩邊輔佐它對吧。所以心這位君主也要有個師傅,就是肺。也就是說肺的這個職能有點像領導人的高參,同時又有溝通君主和百官的作用,屬于文官之首,這才是相傅之官的作用,所以中醫(yī)說“肺朝百脈”主管全身脈的運行。
第二點是關于氣的問題。肺主一身之氣,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咳嗽、呼吸困難都是肺氣的問題。其實“司呼吸”只是肺的某一項功能而已,而不能代指肺的所有功能。如果這個人肺氣特別虛,你就算給他上呼吸機,他也喘不過氣來。所以呼吸不是單純呼吸氧氣的問題。
關于“氣”,中醫(yī)里面涉及到兩個詞,一個是營氣,一個是衛(wèi)氣。《黃帝內(nèi)經(jīng)》說: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氣,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營周不休”。我為什么把這句話寫在這里,實際上我在強調(diào)這個要點:肺主的是全身的營衛(wèi)之氣。那么氣是什么,由什么產(chǎn)生的?營衛(wèi)之氣又是什么呢?我們?nèi)梭w的氣,千萬別老想著是呼吸。人“受氣于谷”是說“氣”來源于我們?nèi)粘3缘臇|西,由飯來生“氣”?!秲?nèi)經(jīng)》說“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有人說脈就是血管,但是不管怎么說,經(jīng)脈有一個聯(lián)系作用,就是經(jīng)脈直接聯(lián)系藏腑,所有的經(jīng)脈都直接落在藏腑上。營衛(wèi)之氣是水谷所轉(zhuǎn)化成的精微物質(zhì),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營氣,主要起濡養(yǎng)作用;膘悍滑疾的是衛(wèi)氣,周行全身,溫煦護衛(wèi)機體。所以營衛(wèi)之氣都是借助“脈”通行五藏、供養(yǎng)藏腑。我們中國人講究孝道,這個孝道是怎么來的,實際上是從五藏的本性來的。就是說你吃了東西以后,胃就要生出氣來,不是自己把它獨吞了,而是把這個氣再傳到藏腑去供養(yǎng)藏腑。胃將氣傳給肺,然后由肺權(quán)衡治理,看每個藏腑需要多少氣,重新分配。脈外是什么意思?就是全身都有谷氣的精華的疏布,實際上就是奇經(jīng)八脈和丹田。
第三是治節(jié)出焉?,F(xiàn)在很多書都按字面意思解釋,認為治就是治理,節(jié)就是調(diào)節(jié),我個人不敢茍同。什么叫“治節(jié)出焉”?“治”和“亂”是相對的,代表正常,“節(jié)”,《黃帝內(nèi)經(jīng)》里有一個解釋:所言“節(jié)”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游行、出入,就是樞紐、關口?!肮?jié)”實際上是往來的通道、樞紐。所以“治節(jié)”就是使“節(jié)”的功能正常。
“節(jié)”還和節(jié)氣有關。膝關節(jié)就是人體最大的一個節(jié),膝蓋是胃經(jīng)所過,膝蓋的病與胃經(jīng)相關。現(xiàn)在西方人認為,小孩子生出來就會走路,所以在月子里就要扶著孩子鍛煉鍛煉,一定要記住這是錯的。中國古代認為小孩子的膝蓋一定要一年以后才能走路,早走對孩子有損傷。膝蓋是由二十四塊骨頭組成,二十四塊骨頭跟什么有關,二十四節(jié)氣啊。所以早走傷的是肺氣,因為正常節(jié)氣的轉(zhuǎn)化與肺氣相關。二十四個骨頭就是一年的十二節(jié)的十二氣組成的,所以小孩子一歲左右學走路才不傷氣。
第四肺藏魄。中醫(yī)涉及到魂、魄這些內(nèi)容,不是封建迷信,都是有物質(zhì)基礎的。人死有兩條路,同時死,同時散,叫“魂飛魄散”。所以中國的死是“死亡”兩個字,不是西醫(yī)“die”一個詞就代表得了的。一個死一個亡,死是指肉體的死,亡是指靈魂的走失。
魂魄,魂是肝的神、魄是肺的神。據(jù)說西方有一個研究,就是在人臨死前,把快要死的人放在體重器上,當他咽氣的那一瞬間,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人少了那么幾兩,總有那么一點重量步知道哪去兒了!其實,就是人的魂魄離體了?;陮儆诟文荆曰晔巧仙?,從上面或者是從嘴散掉,就是“魂飛”‘魄是肺的神,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魄氣下沉,從肛門走,就是魄散。所以凡是要救上吊的人,千萬不能一下子就把它拉下來,中國民間的做法是,必須先捂住他的嘴,然后把他的腿彎上去用腳后跟抵住他的肛門,實際上就是要固住魂魄,讓氣別走,然后再慢慢把他的身體放下來。否則,即使將人救過來了,醒來后也會有點癡傻。因為用西方心理學來解釋,魂代表理智,魄相當于本能。所以這是肺藏魄的問題。
再比如高血壓,高血壓的病人現(xiàn)在很多,是一種常見的病了。高血壓也是西醫(yī)難控制的一種病。中醫(yī)認為高血壓是肺的功能失衡了。就是相傅之官、君主的老師有點力不從心,不能夠權(quán)衡治理了,這是打比方,那么實際上道理在哪兒呢?大家記住,人體有三個藏器沒有一個可以缺精血,一個是腎,一個是心,一個是腦。如果這三個部分虛損的話,就必須通過增加血壓的方式,來快速地將虛損的地方補足了。比如腦的精血出現(xiàn)虛損了,腎氣就要努力,把這個氣泵到心臟那兒,然后再繼續(xù)往上泵,讓精血補充到腦去,這時顯出來的象就是高血壓。實際上高血壓在中醫(yī)看來,就是屬于人體的自保功能,是因為你那兒虧了,你就要用這種增加血壓的方式來保護它。所以治高血壓不能單純地降壓,只能通過疏通經(jīng)脈,鼓舞腎氣,使氣血能上行到腦濡養(yǎng)腦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肝——蘊含生機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夜里1點到3點肝經(jīng)當令,這個時辰是丑時。丑是一個手,三個手指頭,以及一道,是指這個時候雖然有生發(fā)之機,但是不能生發(fā),絕對要收斂,所以它前面加一個道。
就是說,雖然將軍智勇雙謀,但是出手的時候就得三思:看看你的后備軍怎么樣。肝的后備軍是腎,水生木,你的腎水。你的后援都沒上來呢,你就打仗去了,那不是找死嗎?將軍是負責全體軍士的,首先生命第一,你不能說我?guī)銈兙褪侨ニ退赖?,所以叫謀慮出焉。古人講“深謀遠慮”謀一定要深,想的東西一定要深,慮,想的東西一定要遠,所以“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是指要蘊藏生機,而不是把生機一下子散掉,要讓自己的后方足了才可以發(fā)動生機。也就是說,從夜里11點開始,我們的陽氣開始從膽經(jīng)生發(fā),生發(fā)到肝經(jīng)的時候,應該有所收斂,收斂才能成熟壯大。下一步肺經(jīng)才能開始統(tǒng)攝、分配,沒有這個積聚,怎么分配,給誰分配?
第二個問題是肝主筋。
筋這個字從竹從肉從力。竹子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而且中間是空的,所以柔韌性很強,所以筋就有這個特性,筋就像竹子那樣枝干聯(lián)結(jié),它有張弛性,連綴百骸。如果身體“經(jīng)筋暴起”或“經(jīng)筋疲軟”都是肝病所致,是肝藏所藏的生發(fā)之機不好了,只要能讓生機起來,病就解決了。
第三是肝藏魂,剛才我們已經(jīng)講了,魂魄這個問題就不用多說了。
第四是肝主疏泄,在志為怒。肝的主要特性是主疏泄,疏泄就是看你經(jīng)脈是否通暢,能不能將精微物質(zhì)吸收進來?!霸谥緸榕迸硎局萍s、約束,有理智,隱而不發(fā),但是過度的怒成了邪氣,注表現(xiàn)為壓抑和憋悶。
假如一個人怒氣沖天,實際上是肝的功能失調(diào)。謀慮、理智都沒了,全靠情緒去做事,這就會造成很多很嚴重的后果。所以在這里要強調(diào)的關鍵是:要想發(fā)揮聰明才智最重要的就是肝的功能正常。你要想孩子聰明,就要養(yǎng)他的肝的生機,整天老逼著孩子學習不要壓抑住了肝的生機,要讓孩子的天性都發(fā)揮出來,該學就學、該玩就玩、該睡就睡,只有睡養(yǎng)生機,別逼著孩子把那點生機給毀了。
肝病治療的要訣是肝無補法,也沒有疏解法,肝只有破法,必須把郁怒破掉。所以有肝病的人,情志上會有很大的問題,你不把他的心結(jié)打開,給他吃再多的藥也沒有用。而若要補肝,只能補腎。因為水生木,木為肝,水是腎,你把腎水補足了,水自然能夠生出木來,肝氣自然就能旺。
脾——輸布四方
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諫”的本意是下面的人給上面的人提意見,所以中國古代有一個詞叫“諷諫”,就是指你給老板提意見。怎么提?中國古代早就告訴你方法了,就是諷諫。諷是暗示,說打比喻也可以。就像《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發(fā)現(xiàn),國王自以為全國人民都認為他英明,然后就有點得意忘形。鄒忌就說,你看,我家里有大老婆和小老婆,我大老婆夸我漂亮,是因為她愛我;我小老婆夸我漂亮,是因為他怕我、畏懼我;我們家的客人夸我漂亮是因為他有求于我。齊王一聽就明白了。所有的人夸他都是抱著個人的目的去的。這就叫諷諫,就是諫議之官應該得使的責任。
脾在中醫(yī)里又叫做后天之本,他的位置很獨特。脾的功能相當于檢查長,只對心和肺負責。心肺有問題,脾一般最早知道,所以叫知周出焉?!爸堋本褪巧舷伦笥胰溃l都瞞不過我。因為脾居中央,但是處理問題又處理得非常微妙,所以叫“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但脾只是通過運化水谷來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水谷的運化能力不全,他連自己的功能都不能保證,就不能“知周”了,所以它不像肺那么重要,只是“諫議之官”而已;但如果它沒有做好前期工作,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那肺的管理方面也會出現(xiàn)失誤。
脾的功能一般通過你的吃飯和消化能力表現(xiàn)出來,所以《黃帝內(nèi)經(jīng) 素問痿論篇》說脾主一身之肌肉。如果你有肌肉方面的毛病,一般都是脾的問題。要是脾的功能很好,臉就很豐滿,口唇也比較紅潤,吃東西也香;如果面黃肌瘦,口唇不紅潤、顏色特別淡,就有脾的運化能力出問題了。還有一類病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多,比如說有的人以前挺精神,后來上眼皮就搭拉下來了,有人認為是自己老了,其實不是,是“脾主肌肉”的功能差了,屬肌無力了,因為中醫(yī)講上眼皮就屬脾。還有人早晚眼皮總是腫的,那是脾陽不振,濕邪化不掉。
脾在志為思,思傷脾??偠灾痪湓?,少想事,多開心。有人說:人之所以稱之為人,不就是因為人是思索的動物嗎?人能夠思索,你說這也是缺點嗎?不是這個意思,思傷脾是說如果思慮過度,或是鉆牛角尖出不來,這樣就會傷了脾氣,傷了你的運化功能。
腎——造化形容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強”現(xiàn)在讀強(qiang)在古代叫“作強(jiang)之官,伎巧出焉”,王冰(唐朝醫(yī)家)解釋為“造化形容”。
首先看作強之官,強,從弓,就是弓箭,要拉弓射箭首先要有力氣。前面曾講過,我們的力量從腎來,腎氣足是人體力量的來源。所以“強”實際上就引申為特別有力,是腎氣足的表現(xiàn)。那么伎巧出焉是什么意思,又為什么叫造化形容?伎巧,就是父精母血運化胎兒,這個“伎巧”是你沒法想象的,是由父精母血來決定的,是天地造化而來的。
第一,腎主藏精。精是指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質(zhì)和能源,“主”就是主管。腎不僅是儲藏總能源——元氣的倉庫,還主管元氣的運用。元氣是我們生命活動的根本,是極其有限的,不能隨意消耗。舉個例子,元氣就是你先天帶來的一缺罐煤氣,有的人先天帶的煤氣就量少不足,可是因為他不足,所以他就省著用,他就能晃晃悠悠活到九十;有的人一看那罐煤氣特別特別足,他就天天在那兒大火煮水,有可能很快就用光了,那他的生命也就到頭了。所以說腎藏精的作用很重要,只有腎中所藏的精氣足,而且不亂消耗,人才能正常生活。
那什么是精足和氣足的表現(xiàn)?中醫(yī)認為,在沒有任何欲念的情況下,陰莖能夠勃起,是腎氣足的體現(xiàn),比如說人睡醒覺早晨起來會有這個現(xiàn)象。而這個現(xiàn)象在小孩子的身上體現(xiàn)得最清楚。老子說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毙『⒌脑獨馐亲钭愕?,他們“未知牝牡之合而俊作”,你去觀察,尤其小嬰兒、小男孩三歲之前經(jīng)常會有勃起的現(xiàn)象,這是小孩子精氣足的一個大體征。氣足的表現(xiàn)就是小孩子終日嚎啕而聲音永遠那么嘹亮,他不會啞,但是大人哭一個試試,真的動了氣,傷了心以后,嗓子是啞的。因為嗓子是咽喉要道,我們形容比較險峻的地方都叫咽喉要道,八條經(jīng)脈上來全都要經(jīng)過這個咽喉,陽氣一傷,就會在這里表現(xiàn)出來。
但為什么有欲念的勃起就不好呢?因為中國古代認為欲念是損傷真氣的非自然狀態(tài),你的勃起是靠欲念來的,這就是你的非自然狀態(tài),就比較損耗身體。用《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原話來說就是“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是精所在的地方,而腎氣最關鍵的特性是封藏,是不能老動的。所以中國古代城池北門應該是閉的、不開的,這就是腎,就是取其閉藏之意,動了腎氣就等于泄了元氣。
現(xiàn)在小孩子所謂的多動癥都是心神外散、腎精不固的表現(xiàn),這跟平常用藥、吃東西都有關,因為現(xiàn)在小孩子把冷飲、寒涼性質(zhì)的藥吃得太多了。我就講一個簡單的道理,人體的內(nèi)部是恒溫的,你一下子吃很多冰水進去,人體的自保功能就要調(diào)腎精上來把這個寒涼破掉,以繼續(xù)維持原來的體溫。元氣是應該固住的,而不能總是調(diào),老是動用元氣,人就會越來越虛,這就是現(xiàn)在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
第二,伎巧出焉,第一個意思就是腎精如果足,而且氣化功能強的話,精就可以上升于腦,實際上這也是練功或道教里面所說的“補精還腦”。腎精足大腦小腦就會作用很強,所以“技巧出焉”,才思敏捷,心靈手巧。你要是覺得最近大腦有點遲鈍,那就很好解釋,第一是腎精不足,第二是陽氣不足,膀胱經(jīng)氣不能上輸于腦。膀胱經(jīng)入巔頂、走后腦,所以下午3點到5點膀胱經(jīng)當令的時候人的頭腦最清楚,如果這個時候腦子不清晰,或者容易疲勞,實際上是陽氣虛的表現(xiàn)。所以第一種解釋是腎精足可以上輸于腦,使人聰明、靈活。第二種解釋是腎是力量之源。大家應該還記得那個“膂”字,膂力過人。膀胱經(jīng)、腎經(jīng)都和膂有關,實際上腎的力量強不強,全看腰子上面包的油多不多,那就是你力量的源泉。你如果特別瘦,后腰那兒都塌進去了,膂也沒了,外面保護的那層東西不存在了,腎也自然有損傷。
第三,腎藏志。志是什么?最淺顯的解釋主是志向。大家可能會發(fā)現(xiàn)小孩子志向特別高遠,總想當科學家什么的,所謂“家”,就是某一行當里的掌門人和權(quán)威。這是一般成年人不太敢想的事;而當問到老人,你說你有什么志向???他會說;“沒志向了,活著就行”。這是為什么?。坷先四I精不足了,腎精不足就沒志向。
膻中——疏通氣機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膻中就是心包。心包是西醫(yī)沒有的概念,那中醫(yī)的心包類似于什么?打一個比方,心包有點類似天紫禁城,去過故宮吧,紫禁城就是國王住著的宮殿的那個外圍。包嘛!就是包住心的那個外圍,所以實際上紫禁城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保護著帝王不受外面的侵害。心就是一個國王,國王一般不出紫禁城,因為有心包在這兒護著,這就是心包的概念,他可以代心臟受邪,就是說皇帝總得有個替身在那兒替他受罪,心要得病也是心包先得病。所以你們會發(fā)現(xiàn),心臟有邪氣侵襲的第一征兆先是心包得病,就是心“澹澹大動”地跳,這就是心包的病,是心的外圍——心包在代心臟受邪。
心包的職能叫臣使之官,臣使有很多職責,例如公安、例如專員、密探,就是說什么事他們得先知道,他們代君行令,而君主是發(fā)號施令的。
君主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中國古代有一個算卦法叫做“梅花易”,就是通過人的一舉一動來占卜。比如說你來問什么事,我就看你一個動作就可以,或者直接占時間,你幾點進來的,我就知道你這個問題是什么。這就叫“形于色”,其實暴露的不只是色的問題,而是你的眼神、你的很細小的動作,這些都會暴露你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因為君主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心包代表心去宣發(fā)布散,所以喜樂出焉。
膻中有什么特發(fā)呢?總結(jié)一句就是:“阻擋邪氣,宣發(fā)正氣”,它有兩個特性,要么把邪氣擋在外面,要么就宣發(fā)正氣,這是它的功能。
膻中在兩乳聯(lián)線的中間,氣機不暢的時候,會打嗝,如果生氣了,這個地方會疼,這說明你的心包在幫你抵御邪氣。中醫(yī)講“氣會膻中”,就是說膻中是全身氣機匯聚的地方,如果生氣使氣結(jié)住,就可以按摩這兒來輸理氣機。膻中是“氣之會”“喜樂出焉”,所以你歡樂高興,周身都暢快,氣機就通暢,自然就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五藏講到這就結(jié)束了,包括膻中一共是六藏,接下來,我們講講六腑。
六腑
中醫(yī)是按照陰陽屬性劃分藏臟腑的,藏是陰,腑是陽。腑之所以是陽,就是說六腑都有一個特性叫“瀉而不藏”就是始終要保持著一種通暢的狀態(tài)。
六腑的特性是瀉而不藏,永遠得動著,這就有點像地方官員。地方官員就是成天忙忙叨叨,這也得管,那也得管,哪兒出了問題他都得在第一線。他不像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一聲令下,地方官員就得責任到人。所以陽就主動,陰就主靜,陰總是坐鎮(zhèn)中央,發(fā)號施令。但是底下的這些地方官員得能干,底下的官員要不好,不就把五藏給累著了嗎?因為陰陽是互為表里的,五藏六腑都有表里,大腸不好肺就不好,就是說大腸這個官員干不好活兒,肺氣就好不了。
陰陽表里又意味著什么?其實它們又有點像夫妻關系,丈夫病了老婆就得在內(nèi)忙,老婆病了丈夫就得往外忙,反正總得有一個人忙碌,事情總得有一個人去解決。病也是這樣,比如說心病了,小腸就得多干活。這也是把脈的要點,哪個藏器做功多,哪個藏器的脈氣就強,所以,中醫(yī)一把脈,就可以知道你的哪個藏器生病了。
好,現(xiàn)在我們開始講六腑。
膽——生發(fā)真陽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后面這句話特別關鍵。
什么叫中正之官?打個比方,有點類似于法制系統(tǒng)、法官,但只是打比方,你千萬別說膽就是法官,它只是有點類似于法制系統(tǒng),但這法制系統(tǒng)還得是好的法制系統(tǒng),比如包公,包公就算中正之官,所謂包公就是“太子犯罪我也得殺”。
所謂“中正”是什么?比如說左是陰右是陽,膽就在中間,他就是交通陰陽的樞紐,讓兩邊都不出問題。膽是少陽之氣,膽又是春木,是人體一天的陽氣生發(fā)的起點、動力,所以,少陽子時,夜里11點到凌晨1點,是陽氣最少但又最寶貴的時候,養(yǎng)生的秘訣就是一定要養(yǎng)少陽,所以你子時不睡覺,那就傷了生機,叫“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于百度”,藏腑的功能也相應地會受到損害。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下面這句話:凡十一藏皆取決于膽,就是指藏腑功能都取決于膽的生發(fā)之機。所以子時又稱老鼠,就是說生機雖小,但是力量大,實際上就是生命一定要有生機,沒有生機,萬物就都生穆斯林不起來,而你夜里11點睡覺就是養(yǎng)你的生機。養(yǎng)生機的好處就是決斷出焉。就是說,如果“中正之官”是掌握著鑰匙的人,那么“決斷出焉”就是你知道什么時候開這把鎖,這就是你的決斷力,這就是膽。
脾胃——受納分類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我們先看看“胃”字的寫法:胃,上面是一個“田”下面是一個“肉”。實際上就是指田能夠生長五谷,胃能夠受納五谷,所以它是受納和分類。但它不是只收不出,它受納完了以后還要往外疏散,所以就叫倉廩之官。胃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圍受食物”,也就是把食物給圍在里面。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胃者,五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腑皆稟氣于胃”所有人體、藏腑需要的氣血津液都是從你吃的飲食物當中變現(xiàn)出來的,所以把胃叫做“五藏六腑之?!?。
胃主血所生病,胃病跟血有關,血病也要治胃。什么叫血?《黃帝內(nèi)經(jīng)》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也就是說,手足陽明經(jīng)脈(都屬于中焦)收受了飲食物,在元氣的溫煦作用下將它們變化成為水谷精微,然后疏布到全身。“赤”就是疏布出來的意思,能疏布出去的就是血。這是中國古代對血的定義,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血液的定義。像乳汁就是血變現(xiàn)出來的,就是精,乳汁的營養(yǎng)價值高就在這里。
人身沒有一處沒有精血,因為“四季脾旺”在東、南、西、北四方都有脾胃的作用,胃是造精血的源頭,飯是精血的來源。水谷入于胃,變化然后疏布,所以要吃飯才能夠變成精。不要以為吃補藥能夠變成精,補藥要想變成精,也得經(jīng)過消化吸收功能。所以一年四季都是要吃飯的,只有好好吃飯才養(yǎng)身體。
小腸——容納變化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先解釋一下什么叫腸,“腸,暢通也”腸就要保持通暢。
受盛的字義為“承受和興盛”意思是:小腸接受由胃傳送下來的水谷并將其解析變化成精微物質(zhì),并大量吸收,使體內(nèi)的精微物質(zhì)顯得非常富足,故稱“興盛”。這些精微物質(zhì)就是“精”精就是能夠興盛人體臟腑功能和真陽元氣的最基本的物質(zhì)。小腸將脾胃腐熟的水谷接受容納,并充分腐熟和吸收。按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將食物中能夠消化的部分都化成人體能夠吸收的最基本、最簡單的元素——精,這就是化物出焉。
所以小腸就是接受由胃送下來的水谷精微,把精華全吸收了。當你吸收能力差了,就是小腸經(jīng)出問題了。但是小腸吸收和精華跟小腸沒關系,它自然不能留著,東西就在它這兒過一過手,收完了就要上交給腎,由腎藏起來。如果你的吸收能力弱了,東西都收不了,只好形成垃圾堆著,時間長了女人就長蝴蝶斑。治療起來很簡單,就是恢復小腸和吸收能力。
小腸主液所生病。“津”和“液”,首先要把這詞性改一下,什么叫“津”?津,天津,天津是什么概念?天津就是往外出的一個港口,所以“津”是一個動詞,是把那個水往外“津”,就是只出不入,就像流出去的汗,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這就是津的作用。那么“液”是什么呢?“津”是不能倒流,而“液”有點像吸收,就是把精給吸收上來,就是剛才所講的小腸的吸收功能,如果你的吸收功能出問題了,就是小腸的病。
大腸——滲透分類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大小腸的功能是相關的,大腸是主傳道的,就是說,水谷被小腸吸收后,傳送焉的物質(zhì)主要是水和糟粕以及少量沒有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依舊是清濁混雜,只是濁多清少,這時就必須依賴大腸的道路進行傳輸。傳輸?shù)倪^程就是要在大腸中進行最后過濾,以分別清濁,清者(營養(yǎng)和水)被最后徹底吸收和利用,濁者(糟粕)被暫時傳送到魄門(肛門)做短暫停留,而后被排出體外。
總之,大腸具有分別清濁的功能,并把清濁之物分別傳向各自相應的去處,就像調(diào)度員管理道路運輸一樣,所以稱為傳道之官。
大腸主津所生病?!敖颉钡囊馑忌厦鎰傊v過?!秲?nèi)經(jīng)》上說,津就是“腠理發(fā)泄,汗出溱溱”?!半砝戆l(fā)泄”就是出汗?!昂钩鲣阡凇本褪呛艉舻赝獬龊?。
那么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便秘和溏泄。溏泄就是拉稀,這是我們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大腸具有將人體內(nèi)物質(zhì)中的水過濾析出,并使大便成形的功能,具體來說:由于陽明邪火盛,大腸的“津”的功能就會過強,就會把大腸內(nèi)本應留存的液體也排出腸壁以外,于是就造成了便秘;而陽明真火衰,大腸的“津”的功能就會很弱,大腸內(nèi)本應該排出腸壁以外的液體就會留存在腸內(nèi),于是就形成了溏泄。
三焦——輸布真陽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中醫(yī)里面一個很特殊的概念,到現(xiàn)在為止對這個概念的解釋都還沒有得到大家公認。
三焦在中醫(yī)里各種解法都有有,有人說心肺屬上焦,脾胃屬中焦,肝腎屬下焦,實際上是將人體橫著劃分了三個部分。這大概值得商榷,因為類似的還可以將人由外向里分,有里圈、外圈、中圈,這應該也算三焦。所以,人體就得立體地看待,不能簡單地說上中下、左中右,得把它看成一個整體,全面考慮。事實上,人體裝裝藏五藏六腑的這個大腔子就叫三焦,更確切地說,五藏六腑都不是懸在那里的,用來連綴五藏六腑的系掛,也就是那個如網(wǎng)膜的東西就是三焦。
關于三焦,《華佗中藏經(jīng)》上就有一句話叫做:“三焦者,總領五藏”,總而言之,哪兒都跟它有關。前面講過“焦”字的意義,上面這個“隹”就是小鳥,下面這個四點是火,所以中醫(yī)講三焦就是少陽火,就起溫煦全身的作用。人體這個腔子不能有大火,但是一定要有小火,因為烤小鳥是不可以用大火的,大米烤小鳥就會焦,就不能要了。所以人的身體就要用這點小火來不斷地溫暖、溫煦,才能正常發(fā)揮功能。如果三焦火太小了,小到溫煦不到四肢了,就會出現(xiàn)手腳冰涼等癥狀,中醫(yī)把這叫做四肢厥逆癥。
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瀆之官”是什么意思?中國古代有一項很重要的國家職能就是興修、疏通水利,“決瀆”就類似于這個功能。在人體來說,哪兒是水啊?中醫(yī)把人的經(jīng)脈比做河流,氣血就順著脈流動,腎主水,所以三焦就是把人體這個大腔子疏理通暢了,讓氣血,尤其是精可以回來腎那里去藏起來,所以三焦一定要通。
膀胱——氣化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是很重要的一腑。膀胱經(jīng)從足后跟一直上到腦,是貫穿人體上下的一條大陽經(jīng),大家千萬不要把膀胱單純理解成西醫(yī)講的儲尿器,這完全是兩回事。
但是膀胱跟尿有什么關系?《黃帝內(nèi)經(jīng)》說,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所謂“州都”就是水聚之處,膀胱為水府,是儲水的地方,但它的功能是氣化。膀胱氣化不足的話,小便的量就少;膀胱氣化如果出問題,被憋住了的話,雖然氣化的功能還有,但你就是撒不出尿來。所以很多人到老了以后就覺得小便很困難,老尿不出來,這都跟膀胱的氣化功能有關。但是,“津液藏焉”是指膀胱所屬的足太陽經(jīng)脈的功能可以使“津、液”這兩種物質(zhì)和功能存在于身體內(nèi),而不是存于膀胱這個器官內(nèi),“氣化則能出”是使它們發(fā)揮正常的作用,而不僅僅是指尿液的排泄。
所謂“氣化”,它的能量來源于人體的陽氣,如果陽氣不足,氣化能力就弱,就會導致糖尿病和三高癥的問題。糖尿病、三高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虛火過旺,導致“津”的功能過度;因為津的過度,所以使藏腑組織里的液體都收不住,都往個排,所以就會尿糖高、血糖高,而且這個病是小腸的吸收功能、膀胱的氣化功能都出問題了。但實際上,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腎,是因為腎的元氣虛了,陽氣的功能弱了,機體各方面的功能都不能正常發(fā)揮出來了,所以才會出現(xiàn)血液黏稠、血糖高、口渴、尿多、食多、便秘這些現(xiàn)象。從另一個角度講,由于人體需要用水來進行代謝,所以糖尿病人就特別喜歡喝水,這中醫(yī)里叫“消渴”,因為好東西全“津”出去了,營養(yǎng)物質(zhì)都留不住了。這時候大量喝水叫做“飲水自救”,就是必須用喝水來自救,就是你津得多我喝得多才可以。同時又“消谷善饑”,虛火過旺人就特別能吃,就叫“消谷善饑”。但是因為吸收不了,所以糖尿病的人怎么吃都胖不起來,人也就越來越虛。所以治療糖尿病、三高癥的關鍵就是要恢復藏腑的功能。
膀胱還有一個功能是主筋所生病,大家一定要記住,人體的筋脈是靠“液”來滋潤的,這里的“液”是指營養(yǎng)豐富、質(zhì)地較稠厚、具有滋養(yǎng)作用的一種物質(zhì)。液不足則筋就不能發(fā)揮它柔韌有力的特性,所以液不足的話,就會出現(xiàn)腰酸、背病、腿抽筋等癥狀,這些都是因為“液”的濡養(yǎng)功能出問題了,和小腸經(jīng)、膀胱經(jīng)功能都有很大的關系。
總結(jié)一下以上所講的。善于養(yǎng)生的人就要牢記以下的觀點:“凡此十二官者,不得想失也”。作用君主的心要“明”,那么在它統(tǒng)攝下的藏腑功能就能正常發(fā)揮出來,就可以做到“以此養(yǎng)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肮手髅鳌眲t藏腑功能都得不到正常發(fā)揮,經(jīng)脈“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yǎng)生則殃”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戒之戒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