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螳螂
類別:平肝息風藥
拼音:Tánɡ Lánɡ
拉?。?em>1.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2.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3.Stalilia maculata Thunb4.Hierodula pat
別名:不過、蟷(蟲曩)、蛑、巨斧、拒斧、髦、天馬、螗螂、石螂、齙朧、食朧、刀螂、蟷螂、斫父、斫郎、猴兒、怒備、馬螂康
藥用部位:為膛螂科動物大刀螂、南方刀螂、小刀螂、廣腹螳螂等的全體。
藥材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多為干癟的蟲體,長4-8cm,黑褐色或黃棕色。頭部三角形,復(fù)眼1對,單眼3個,呈倒三角形排列于兩觸間上方;前胸背側(cè)緣具細齒。翅、足多殘缺不全。體輕、質(zhì)脆,易碎。氣微,味微咸、澀。
栽培要點:氣候:喜暖,樹上棲生。野生、自由繁殖。
產(chǎn)地:1.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2.分布于南方各地。3.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4.分布于我國廣東、臺灣和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間捕捉,曬干。凈制:除去雜質(zhì);切制:用水燙死,曬干或烘干。
地道沿革:
性味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定驚止搐;解毒消腫。主小兒驚癇抽搐;咽喉腫痛;疔腫惡瘡;腳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1-2只。外用:適量,搗敷、研末(口畜)鼻、吹喉或調(diào)敷。
【附方】
①治小兒急驚,定搐:螳螂一個,晰蜴一個,赤足蜈蚣一條。上三味,同為細末。每用一剜耳,吹入鼻內(nèi)。(《圣濟總錄》中分散)
②治喉癥,不論新久,咽喉腫痛或破爛:螳螂一只(曬干),凈冰片一錢,硼砂七分,正綠窖梅(去蒂)五分。共研細末,吹入喉內(nèi)。能生肌,消炎。(福建)
③治痔瘡:燒螳螂(褐色者)服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