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邊款刀法詳解
邊款是篆刻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之一,如同書畫作品,若正文或畫面很精彩,結(jié)果落款很糟,不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造成對作品的破壞,給欣賞者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的綜合修養(yǎng)恐怕也會大打折扣。所以,邊款水平的提高與印面同樣重要。有些初學者認為只要把印刻好,邊款好壞無所謂,這是錯誤的認識。
(一)款識的位置
印側(cè)的前后、左右和印頂,都可鐫刻邊款。邊款的位置和順序排列是有一定講究的,如圖9—19所示,共分五面,從①起款至⑤長款收頂。每方印的款語多少不一,但必須按順序進行。如文字較少,只需刻一面或一二行,為單面款,刻在印側(cè)的左面①;需刻兩面的為①、②,稱兩面款;文字較多的長跋,可刻滿五面,最后在印頂收尾,圖9—20為五面款。
(二)邊款的刻法
刻法分雙刀、單刀、單雙相間三種。單雙相間法只要有雙刀、單刀刻法的基礎,稍加練習便能創(chuàng)作。下面就雙刀、單刀作一介紹。
1.雙刀法
先在印側(cè)用小楷筆寫好款文墨稿,然后像刻碑一樣用沖刀,一來一回兩刀刻去筆畫墨線,即成白文。陽文與白文刻法相反,刻去筆畫墨線以外,保留墨線。
2.單刀法
顧名思義,每一筆畫只能用一刀來完成。刻單刀款不寫墨稿,以刀代筆隨手刻成,轉(zhuǎn)刀不轉(zhuǎn)石。
刻法一般用切刀,以刀的一角稍用力按入石中,即成三角點(
),各種筆畫皆從點出,在點的基礎上,移刀延伸便成線條。
(1)橫畫,刀桿向右前傾斜,以右刀角切入石內(nèi),刀桿向左推動,刃口切向左,成一橫(
)。
(2)豎畫,刀桿向前傾,前刀角入石中,刀桿向后(懷內(nèi))切下,刀痕成一豎畫(
)。如豎畫較長,刀切下后再往內(nèi)移動,便成長豎(
)。
(3)撇畫,撇的刻法與豎相同,只是切入的方向有別(
)。
(4)捺畫,通??坛煞崔?,即長點。切入方向從右下往左上運刀,刀痕成長點(
)??陶啵枰咽D(zhuǎn)動180°角,刀痕成(
)。
(5)點畫,根據(jù)點的正側(cè)俯仰方向順勢點切,便成各種不同方向的點(
)。
(6)斜鉤,起刀切入石內(nèi),刀刃往右下切成點,再向下移刀,成“
”,最后在尾端用右下刀角(刀刃與線條重合)稍用刀一頂,便成斜鉤(
)。
(7)豎鉤,直線處與豎畫相同,刻成“
”,在豎的尾部再用內(nèi)刀角橫向往左一頂,成豎鉤(
)。
(8)豎彎鉤,先刻成豎點,下移,再向右轉(zhuǎn),刻成豎彎“
”,然后與豎鉤同一方法,點出鉤(
)。
(9)心鉤,從右起刀,順弧形向左上移動,刻成“
”,再刀桿向右內(nèi)傾斜,以右下刀角對準起刀處切入,即成心鉤(
)
初習單刀難以把握結(jié)構(gòu)字形和行距、行線,可先在所刻印側(cè)用墨抹成墨面,再用鉛筆打上行線,在行線內(nèi)用鉛筆把所刻內(nèi)容寫成楷書,最后再操刀鐫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