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孫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的主要原則

《九地》篇是《孫子兵法》的第十一篇,主要論述了九地及其應對策略。全篇分為九章。第一章講九地的定義和應對策略。第二章使敵人兵力不能有效集中,奪愛則聽,方法為快速和隱蔽,即快速隱蔽的打擊敵人的依仗點。第三章講為客之道,深入則專。深入敵方國境,我方的士卒就會專心作戰(zhàn),因為別無他路。第四章講士兵齊勇若一,是因為士兵不得不這樣做。第五章講將軍御兵訣竅是愚兵投險,士兵深處險境,就能爆發(fā)更大的力量。第六章講九地正面的應對策略。第七章講不爭天下之交,不養(yǎng)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第八章講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第九章講集中兵力打擊敵人弱點,隱蔽和快速進行進攻(如圖1所示)。

1《九地》篇的主要原則

第一章講九地的定義和應對策略。

【原文】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zhàn)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zhàn)則存,不疾戰(zhàn)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zhàn),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zhàn)。

【譯文】孫子說:按用兵的規(guī)律,戰(zhàn)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等九類。諸侯在自己的領地上與敵作戰(zhàn),這樣的地區(qū)叫做散地;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qū),叫做輕地;我先占領對我有利,敵先占領對敵有利的地區(qū),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可以來的地區(qū),叫做交地;敵我和其它諸侯國接壤的地區(qū),先到就可以結交諸侯國并取得多數(shù)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敵境,越過許多敵人城邑的地區(qū),叫做重地;山林、險阻、沼澤等道路難行的地區(qū),叫做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退出的道路迂遠,敵人以少數(shù)兵力能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qū),叫做圍地;迅速奮戰(zhàn)則能生存,不迅速奮戰(zhàn)就會被消滅的地區(qū),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戰(zhàn);在輕地不可停留;遇爭地應先敵占領,如敵人已先占領,不可強攻;在交地,軍隊部署應互相連接,防敵阻絕;在衢地則應結交鄰國;在重地則應奪取物資,就地補給;在圮地則應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則應巧設奇謀;在死地要迅猛奮戰(zhàn),死里求生。

【詳解】第一章講九地的定義和應對策略,應對策略主要是從反面講的不要做什么,第六章的應對策略主要是從正面講的要做什么(如圖2所示)。

2九地的定義和策略

散地指的是在自己的國家作戰(zhàn),應對策略是散地則無戰(zhàn)以及散地吾將一其志。散地離家近,人心渙散,最好不要打,要打的話要統(tǒng)一士兵的意志,使得軍隊專心一致。輕地指的是剛剛進入敵國領土,應對策略是輕地則無止和吾將使之屬。在輕地不要停留,要部署連續(xù),防止掉隊。輕地因為是剛剛進入敵國境內,離本國較近,士兵并沒有專心打仗,很容易掉隊或者逃跑,所以不要停留,停留的越久,逃跑的士兵可能越多。爭地指的是我和敵人得到都對自己有利的地方,這種地方可能是敵我之間的一個小國或者一片爭議區(qū)域,誰得到都會增加自己的國土面積,士兵補充和糧食補給等,也就是誰得到誰的力量就會加強。爭地的策略是爭地則無攻和吾將趨其后,爭地如果被地方占領就不要強攻,要繞到地方背后進行進攻,因為從陸軍配置的角度來說,陸軍的前面是強點,側翼和背后都相對弱。交地指的是敵我都可以往來的地區(qū),這個地區(qū)可能是敵我雙方的邊界。交地的策略是交地則無絕和吾將謹其守,交地要使軍隊不脫節(jié)不斷絕,并且要謹慎防守。因為交地是敵我交界之處,敵我都會在邊界駐軍防止敵人入侵,敵人也可能隨時入侵。所以交地的軍隊要互相照應不斷絕,防止被敵人各個擊破(如圖3所示)。

3九地示意圖

衢地指的是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衢地可能是和敵我都接壤的大國。衢地的策略是衢地則合交和吾將固其結。衢地是大國,敵我都無法將其吞并而增強自己的實力,它不像爭地那樣弱小,所以吞并不了只能進行結交來增強自己的實力,至少不讓其增加敵人的實力。衢地是他國,與我結盟而不與敵結盟最好,這樣我方力量得到增強;不與我也不與敵結盟也可以,中立的話對敵我都無實力影響;與敵結盟而不與我結盟最差,敵人實力得到加強,對我方不利。重地指的是進入敵國境內較深,重地的策略是重地則掠和吾將繼其食。進入敵國較深,那么離本國的給養(yǎng)地勢必較遠,很容易被敵人切斷補給線,并且補給的成本和時間都很大,所以重地最好能就地補充補給。《作戰(zhàn)》篇也強調就地補給,寫道:“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芑稈一石,當吾二十石?!臂艿刂傅氖切猩搅?、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圮地就是難以行軍的路,比如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所走的路很多都是圮地。圮地的策略是圮地則行和吾將進其途。圮地不適合舍營,要趕緊離開,快速通過。圍地指的是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也就是進路隘,退路遠,進退兩難的境地。圍地的策略是圍地則謀和吾將塞其闕。圍地就是被地形困住,要趕快想辦法,我自己將出口堵起來,激發(fā)士兵士氣,進行拼死一戰(zhàn)。死地指的是疾戰(zhàn)則存,不疾戰(zhàn)則亡者,也就是無所往的地形,前路和后路都沒路的地方。比如退路有高山阻礙,前路有敵人重兵,我方軍隊無路可走。死地的策略是死地則戰(zhàn)和吾將示之以不活。死地沒有出路,只能拼死一戰(zhàn),所以就要士兵明白自己處于死地,不拼死一戰(zhàn)就是等死。

第二章講使敵人兵力不能有效集中,奪愛則聽,方法為快速和隱蔽,即快速隱蔽的打擊敵人的依仗點。

【原文】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后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譯文】古時善于指揮打仗的人,能夠使敵人前后部隊無法相顧及,主力與小部隊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斷,不能收攏,士卒潰散,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齊。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也要堅持有利就行動,不利就停止的原則。試問:“如果敵軍眾多而且陣勢齊整地向我進攻,該如何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敵人的要害之處,這樣,敵人就會被迫聽任我的擺布了。”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

【詳解】奪取敵人的依仗,則敵人就會聽我的擺布。軍事學的核心原則是:集中力量打擊敵人的弱點。而從反面來說就是防止敵人集中力量打擊自己的弱點(如圖4所示)。

4奪愛則聽

“能使敵人前后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這幾句就是不讓敵人有效的集中兵力,這樣敵人的力量就不會強大。而我方則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弱點,即先奪其所愛,敵人的實力就會大大削弱,從而更容易打敗敵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這句話指的是用兵要隱蔽和快速,隱蔽和快速是奇襲的雙翼。隱蔽自己才能使得敵人沒有準備,這樣就可以以有備之師打擊無備之師,快速才能才能不給敵人時間集中兵力和調兵支援。

第三章講為客之道,深入則專。深入敵方國境,我方的士卒就會專心作戰(zhàn),因為別無他路。

【原文】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于饒野,三軍足食;謹養(yǎng)而勿勞,并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余財,非惡貨也;無余命,非惡壽也。令發(fā)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譯文】凡是進入敵國作戰(zhàn)的原則:深入敵境則軍心專一,敵軍無法勝我;在富饒地區(qū)奪取糧秣,使全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注意保養(yǎng)士卒的體力,勿使疲勞,提高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揣測我之企圖。把部隊置于無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會敗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就會盡力作戰(zhàn)了。士卒深陷危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能穩(wěn)固;深人敵國,軍心就不會渙散;迫不得已就會拼死戰(zhàn)斗。因此,這樣的軍隊不待修整,都懂得戒備,不待筑勵,都會竭盡全力戰(zhàn)斗,不待約束,都能親近相助,不待申令,都會信守紀律。禁止迷信,消除部隊的疑慮,即使戰(zhàn)死也不退避。我軍士卒舍棄多余的財物,并不是厭惡財物;不怕犧牲生命,并不是他們不想長壽。當作戰(zhàn)命令下達的時候,士卒們坐著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躺著的則淚流面頰。把軍隊置于無路可走的絕境,就會像專諸、曹劌那樣的勇敢了。

【詳解】孫子喜歡客場作戰(zhàn),也就是到別國作戰(zhàn),這樣當我軍深入敵國時,士兵除了拼死戰(zhàn)斗別無選擇,所以就可以像專諸和曹劌一樣英勇。深入敵國就要注意自己的補給問題,搶奪敵人糧食就地進行補充(如圖5所示)。

5為客之道,深入則專

在他國作戰(zhàn)要注意保存體力,因為身處敵國,危機四伏,隨時可能遭受敵人的攻擊,并且自己遠離本國,無法快速的補充士兵,所以力量不能亂用,要用到最有用的地方。部署兵力,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我方的意圖和弱點,以防止敵方進行針對性的定點打擊。將士兵置于無路可走的境地,士兵就只能拼死戰(zhàn)斗。從另一方面來說,要防止敵人將他自己的軍隊至于絕境而激發(fā)其拼死決心,所以要給敵人留有逃跑的路,這樣敵人就不會拼死決戰(zhàn)。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這四句都是指不需要管理,士兵自己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強調的是無人管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環(huán)境逼迫他們不得不這樣,否則就會影響自己的生存。禁祥去疑是為了防止士兵心生雜念,不能專心戰(zhàn)斗。

第四章講士兵齊勇若一,是因為士兵不得不這樣做。

【原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狈騾侨伺c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譯文】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一樣。所謂“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中部,頭尾都來救應。試問:“可以使軍隊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眳菄伺c越國人雖然互相仇視,可是,當他們同船渡河時,如遇大風,也能互相救援,猶如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因此,想用系住馬匹、埋起車輪的辦法來穩(wěn)定軍隊,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軍齊心奮勇,在于組織指揮得法;要使強弱都能各盡其力,在于恰當?shù)乩玫匦?。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提摯三軍就像使用一人那樣容易,這是由于把士卒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

【詳解】常山之蛇可以在一方受到攻擊,多方前來支援。要想使士兵全部一齊奮勇作戰(zhàn),那么就在于將帥領導得法。合理使用地形,可以使得士兵都能有效的發(fā)揮作用。善于用兵的人能使眾人像一人一樣聽從指揮,是因為使他們不得不這樣(如圖6所示)。

6士兵齊勇若一

要想士卒聽從指揮,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修道而讓士兵與上同意。比如《始計》篇寫的:“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钡诙?,通過平時的文武訓練,使士兵養(yǎng)成良好的軍事素養(yǎng)。比如《行軍》篇中的文武治軍寫道:“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钡谌瑦郾缱?,淘汰不聽管束的士兵。比如《地形》篇寫道:“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钡谒模ㄟ^指揮系統(tǒng)使得共同進退,比如《軍爭篇》中寫道:“《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钡谖宸N利用地形逼迫,投兵于險,讓士兵不得不拼死努力。比如九地篇寫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span>

第五章講將軍御兵訣竅是愚兵投險,士兵深處險境,就能爆發(fā)更大的力量。

【原文】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fā)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于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譯文】統(tǒng)率軍隊這種事情,要鎮(zhèn)靜以求深思,嚴正而有條理。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計劃毫無所知;戰(zhàn)法經(jīng)常變化,計謀不斷更新,使人們不能識破;駐軍常改變駐地,進軍迂回繞道,使人們無法推斷行動意圖。將帥賦予軍隊任務,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使他們有進無退。率領軍隊深入諸侯國土,要像擊發(fā)彎機射出箭一樣,使其一往直前。燒掉船只,砸爛軍鍋,表示必死決心;像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趕過來,使他們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聚集全軍上卒,投置于危險的境地,使他們拚死奮戰(zhàn),這便是將軍的責任。根據(jù)不同地區(qū)采取不同的行動方針,適應情況,伸縮進返,掌握士卒在不同情況下的心理狀態(tài)。這些,都是將帥不能不認真考察和仔細研究的。

【詳解】將軍通過將士兵投入險境,使得士兵除了拼死決戰(zhàn)而無其他路可走,就會爆發(fā)更大的戰(zhàn)斗力。靜以幽,正以治指的是將軍主持軍事行動,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這句話實際上是孫武從兩個方面對將帥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沉著冷靜;另一方面要嚴格公正。愚兵投險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愚兵,不讓士卒知道更多的情況,以免其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而和將帥的想法產(chǎn)生沖突;另一部分是投險,將士兵投入危險的境地,使其因為生存危機而爆發(fā)更強的戰(zhàn)斗力(如圖7所示)。

7愚兵投險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這句話指的是將帥賦予士兵任務,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使他們有進無退,所以只能前進(如圖8所示)。

8登高抽梯

抽梯之說最早源于《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有一個和登高抽梯類似的計謀叫做上屋抽梯。上屋抽梯是一種誘逼計。做法是:第一步制造某種使敵方覺得有機可乘的局面(置梯與示梯);第二步引誘敵方做某事或進入某種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斷其退路,使其陷于絕境(抽梯);最后一步是逼迫敵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動,或予敵方以致命的打擊。

第六章講九地正面的應對策略。

【原文】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后;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涂;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譯文】深入敵國作戰(zhàn)的規(guī)律是:進入敵境越深,士卒就越專心一致,進入得淺,士卒就容易逃散。離開本國,越過鄰國進入敵國作戰(zhàn)的地區(qū),叫做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qū)叫衢地;進入敵境深的地區(qū)叫重地;進入敵境淺的地區(qū)叫輕地;后險前狹的地區(qū)叫圍地;無處可走的地區(qū)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就要使軍隊專心一致;在輕地,我就要使部隊相連接;遇爭地,就要迅速前出到它的后面;逢交地,我就要謹慎防守;在衢地,就要鞏固與諸侯國的結盟;人重地,就要保證軍隊糧食的不斷供應;經(jīng)紀地,就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顯示死戰(zhàn)的決心。士卒的心理狀態(tài),被包圍就會協(xié)力抵御,迫不得已就會拼死戰(zhàn)斗,陷于危險的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詳解】本章從正面論述了九地的應對策略,在第一章中我們已經(jīng)一起做了分析,此處稍微展開一下。比如散地是指在諸侯在國內進行的戰(zhàn)斗,反面的策略是散地則無戰(zhàn),正面的策略是吾將一其志,也就是不在自己國內與諸侯進行戰(zhàn)爭,而是要使各諸侯國團結一心。散地的策略可以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東北,然后不斷入侵中國其他地區(qū)。1927年至1937年間,國民政府先后調集兵力對共產(chǎn)黨的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實行五次“圍剿”,前四次遭到失敗,但在最后一次“圍剿”中,迫使中央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江西瑞金轉移至陜西延安。1935年華北事變爆發(fā),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1937年的七七事變更是加劇了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全國各界要求國共停止10年內戰(zhàn)。西安事變爆發(fā)后,蔣介石被迫答應與共產(chǎn)黨合作,組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9月國民黨發(fā)表由共產(chǎn)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國共內戰(zhàn)屬于諸侯自戰(zhàn)其地,是散地,是人民的內部矛盾,而國共與日本屬于外部矛盾。孫子對于散地的策略是散地則無戰(zhàn)和散地吾將一其志,就是要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內戰(zhàn)會消耗整個國家的戰(zhàn)斗力,使其無力抵抗外來侵略。而停止內戰(zhàn),合作抗敵才能集中自己的兵力對付侵略者,最終中華民族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企業(yè)內部只有成本”。企業(yè)內部人員的內斗,增加了企業(yè)的消耗,增加了企業(yè)成本,不利于企業(yè)與其他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如果從整體的角度來說,內戰(zhàn)也是增加了國家的消耗,增加了國家成本,不利于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競爭。

第七章講不爭天下之交,不養(yǎng)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

【原文】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xiāng)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yǎng)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譯文】不了解列國諸侯計謀的,不能與它們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的,不能得地利。對于“九地”的利害,有一樣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的軍隊。霸王的軍隊,攻伐大國,可使其軍民來不及動員、集聚;威力加在敵人頭上,可使其無法與別國結交。因此,不必爭著和別的諸侯國結交,也不必在別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權勢,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于敵,就可以拔取其城邑,毀滅其國家。

【詳解】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這句話指所以不了解諸侯各國的圖謀,就不要和他們結成聯(lián)盟,因為諸侯國的實力很大,是不容忽視的力量,結盟屬于外交戰(zhàn)略,一旦戰(zhàn)略錯誤,就會滿盤皆輸,戰(zhàn)略失誤比戰(zhàn)術失誤的破壞性更大(如圖9所示)。

9信己之私,威加于敵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xiāng)導者,不能得地利。這句話是指不知地形就不能行軍,因為不能得到地利,而使用熟悉地形的向導就能獲得地利了。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說,影響戰(zhàn)爭的有三大因素,我方的實力及戰(zhàn)術、敵方的實力及戰(zhàn)術和地形。如果我方和敵方均得到了地利,那么地利的作用對于敵我的總體影響就很小,這時就看雙方的實力及戰(zhàn)術了。如果我方?jīng)]有得到地利,而敵方得到了地利,那么地形相當于削弱了我方的實力,并且相當于增加了對方的實力,在敵我最初實力和戰(zhàn)術相當?shù)那闆r下,敵人就能依靠地利而獲勝。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指的是九地有一種不了解的就不是霸王之兵,因為霸王之兵之所以可以稱為霸王,就是可以在各種地形上都能處理得當而不失敗。比如一個“王者之師”不知重地的策略,沒有“繼其食”而保障軍隊的補給,那么軍隊就會挨餓,戰(zhàn)斗力就會減弱。拿破侖所率領的法軍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卻在俄法戰(zhàn)爭中進入俄國重地,沒有做好“繼其食”,導致大量士兵餓死,戰(zhàn)斗力減弱而最終戰(zhàn)敗,他也被流放到一個小島上,最終死在了島上。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合。這句話指的是霸王的軍隊,攻伐大國,可使其軍民來不及動員、集聚;威力加在敵人頭上,可使其無法與別國結交。這句話是戰(zhàn)略威懾,用來減少敵人的抵抗力量。前一句是伐兵,是從敵人內部講的,來降低敵人內部的抵抗力量;后一句是伐交,是從敵人外部講的,防止其他國家協(xié)助敵人,增加其抵抗力量。使敵人其眾不得聚至少有兩種大的方法,一種是我軍作戰(zhàn)迅速,敵人來不及集中兵力就被我方打敗,比如二戰(zhàn)時德國的閃電戰(zhàn)。第二種是我方使用謀略等方法分化敵國,使其分散為幾種力量互相敵對,這樣也無法集中兵力,比如美國常用的扶植敵國反對派的方法。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合。這是一種伐交戰(zhàn)略,防止其他國家?guī)椭鷶硣?。二?zhàn)時英、法、美的綏靖政策,就是德國伐交的勝利。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xié)的政策。在英、法、美的綏靖政策縱容下,德國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1938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舉行會議,簽署《慕尼黑協(xié)定》,把蘇臺德區(qū)割讓給德國,然后把此協(xié)定強加給捷克斯洛伐克,史稱“慕尼黑陰謀”。慕尼黑協(xié)定是綏靖政策的頂峰。19399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zhàn),綏靖政策走向失敗。19405月—6月,德國入侵法國,622日法國淪陷,綏靖政策破產(chǎn)。德國伐交的勝利,使得他的實力大為增加,并且不需要擔心歐洲各國聯(lián)合起來對付自己,為自己各個擊破敵國贏得了最佳的時機,而英、法兩國則并沒有因為綏靖政策而受益,相反,它們培養(yǎng)起來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yǎng)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這句話是說不必爭著和別的諸侯國結交,也不必在別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權勢,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于敵,就可以拔取其城邑,毀滅其國家。這句話的本意是我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不需要其他人的幫忙也能打敗敵人。現(xiàn)在國際上流行的戰(zhàn)略則與此不同,在別國培植反對派這種方法用的比較多,培植反對派可以快速的削弱敵人的戰(zhàn)斗力,成為了美俄首選的戰(zhàn)略。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國家,美國都扶植反對派來對抗敵國。培植反對派有幾大好處。第一,從直接入侵改為間接入侵,減少了自己的國際壓力,也減少了其他國家協(xié)助敵人的可能。第二,培植反對派可以迅速的削弱敵國的實力,使其實力至少分為了2部分。第三,培植反對派,防止直接入侵而遭到敵國全國的抵抗。第四,培植反對派可以利用反對派的兵力進行作戰(zhàn),減少本國的傷亡。第五,培植反對派可以得地利,自己進入敵國作戰(zhàn)很難得到地利。第六,培植反對派可以利用反對派的力量進行斗爭,自己主要提供武器和資金支持,成本較小。第七,培植反對派可以在戰(zhàn)爭勝利之后,將反對派推上領導地位,間接控制敵國。

第八章講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原文】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

【譯文】施行超出法定的獎賞,頒發(fā)打破常規(guī)的號令,指揮全軍之眾加同使喚一個人一樣。驅使士卒執(zhí)行任務,而不告訴他們意圖;只告知他們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訴他們有什么危害。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士卒陷于危險的境地,然后才能力爭勝利。

【詳解】從廣義動量定理的角度來說,利益是人做某事的動力,害處是做某事的阻力。為了讓人做某事,就要給更多的利益,減少更多的害處。施行超出法定的獎賞,頒發(fā)打破常規(guī)的號令就是給更多的利益來激勵士兵聽從指揮,而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這句話則是不要告訴士兵聽從指揮有什么危害,因為告訴了他會影響他去執(zhí)行命令(如圖10所示)。

10投之亡地然后存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這句話的意思是將士兵投之于險,士兵就會因為自身安全受到威脅而拼死戰(zhàn)斗,爆發(fā)出更大的力量。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投之于險只是一種激發(fā)人們努力的方式,還有其他方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投兵于險屬于激發(fā)人們在安全上的需求。望梅止渴的故事屬于激發(fā)人們生理上的需求。五種需求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xiàn),很多人為了某個事業(yè)或者某種信仰可以付出一切,不僅僅是生命。

投兵于險中,士兵屬于被動的行動,他們不得不拼死戰(zhàn)斗,而自我實現(xiàn)是主動的,可以激發(fā)更大的力量。楊靖宇的自我實現(xiàn)。楊靖宇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qū)及其紅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人之一。他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zhàn)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zhàn)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他忍受了生理上饑餓的需求,忍受了安全上被殺害的需求,不是為了自己的安危而奮斗,而是為了解放中國而奮斗,從而達到了自我實現(xiàn)。(如圖11所示)。

1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日本管理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創(chuàng)立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yè)京瓷和KDDI,他還挽救了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并且創(chuàng)造了日航60年來最高的盈利記錄。他管理企業(yè)的員工,不是投之于險,強迫員工做什么,而是通過京瓷哲學來教育和引導員工以“何為正確的做人準則”這一判斷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讓員工主動為企業(yè)和個人而努力工作。

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保羅·喬布斯說:“We''''re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喬布斯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定義為改變世界,而他傳奇的一生也一直在踐行著自己的這個偉大的目標,即使罹患癌癥,即使瀕臨死亡。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xiàn),喬布斯完成了自我實現(xiàn),將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最大的程度,這與《中庸》的至誠盡性中的盡性道理是相同的。

第九章講集中兵力打擊敵人弱點,隱蔽和快速進行進攻。

【原文】故為兵之事,在于順詳敵之意,并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于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所以,指揮作戰(zhàn),在于假裝順從敵人意圖,一旦有機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敵人一點。這樣,即使長驅千里,也可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因此,當決定戰(zhàn)爭行動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口,銷毀通行符證,停止與敵國的使節(jié)往來,在廟堂上反復計議,研究決定作戰(zhàn)大計。一旦發(fā)現(xiàn)敵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機而入。首先要奪取敵人最關緊要的地方,而不要同敵人約期交戰(zhàn)。實施計劃要隨著敵情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以求戰(zhàn)爭的勝利。所以,戰(zhàn)爭開始要像處女一樣沉靜,不露聲色,使敵放松戒備,戰(zhàn)爭展開之后,要像脫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人來不及抵抗。

【詳解】順詳敵之意是為了找到敵人弱點,并敵一向是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弱點,這是軍事學的核心原則。夷關折符,無通其使是為了防止敵人查找到我方弱點,而集中他的兵力進行打擊(如圖12所示)。

12集中兵力打擊敵人弱點

厲于廊廟之上,以誅其事這是《始計》篇廟算要做的事情,計算敵我勝負條件。先其所愛就是要打擊敵人的依仗點,這樣敵人就不能有恃無恐了,而微與之期是指不要與敵人約期會戰(zhàn),因為這樣我方就不能奇襲對方了。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指的是要根據(jù)敵情變化而不斷改變,對于活動的獵物,固定方向的槍支是達不到的,必須根據(jù)敵人變化進行變化。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這句話闡述了戰(zhàn)斗要隱蔽和快速,隱蔽自己敵人就不能防備,這樣就能以有備之師打擊敵人無備之師,而快速則是不給敵人敵人集中兵力和派兵支援的時間。

 

 

《可以量化的軍事學》全書結構

 

《可以量化的管理學》全書結構

 

《可以量化的管理學》正面

《可以量化的經(jīng)濟學》全書結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孫子兵法》講義(第11講)
兵家寶典《孫子兵法》,助你百戰(zhàn)百勝!
孫子兵法 原文與翻譯 (三)
十一 九地篇
《孫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孫子兵法》《九地第十一》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