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在看待歷史的時候都犯一個毛病:開上帝視角。
絕大部分后人從一開始看戰(zhàn)國史的時候就會非常疑惑,為何東方幾國不聯(lián)手對付秦國?因為當時的人達成秦國能統(tǒng)一天下這個共識,要在長平之戰(zhàn)以后了。從春秋直到戰(zhàn)國,三晉和楚國才互為頭號假想敵。所以堅守不出死死拖住秦國,指望其他幾國來救援,共同擊破秦國,在當時對于趙國來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各國最大的愿望就是秦趙拖下去,兩敗俱傷。
當時韓國半死不活,燕國力量弱小,齊國太遠,宋國已經(jīng)滅亡,周朝政府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秦趙相持主要的外部勝負手就是魏國,以及在魏國背后的楚國。而魏國、楚國、齊國未必就更希望趙國獲勝。趙國向齊借糧,齊就沒借。
你要知道,當你身處在這個事情之中的時候,是根本不可能像后人那樣看待問題的。我們平時網(wǎng)上接觸過多少位的專家、能人,這個政策那個建議的。我不客氣的說,這些人中99%以上,你讓他當一個鄉(xiāng)長,他都當不了。因為根本就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
趙括不要說在當時,就是放在當代,個人能力也肯定屬于頂級。不說別的,就幾十萬人包括軍隊和老百姓在一塊每天吃喝拉撒,調(diào)度糧食,處理他們的垃圾,然后再布局軍營,能保證一個月不出大亂子,這就是99%以上的人做不到的。
趙國當時是什么國家?那可是戰(zhàn)國排名第二的雄國、強國。趙王和整個趙國統(tǒng)治階層上級不說身經(jīng)百戰(zhàn),那也是經(jīng)過了多少政治、軍事危機考驗,具有豐富斗爭經(jīng)驗。應該學廉頗那樣堅壁清野,不能貿(mào)然出擊,這還用我們知乎上這些鍵盤俠去告訴他們?人家都是傻子看不出來嗎?對于趙國國內(nèi)什么情況,人家不比你清楚的多。
趙括能到這個位置上,本身就說明統(tǒng)治階級上層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識,這個人的能力不在廉頗之下,就算在他之下也差不了多少。
可核心問題是啥?趙國拖不起。堅守不出拖個三年五年秦國肯定就退兵了,那不是廢話嘛。趙國有那個實力嗎?你拖著拖著自己就死了!咱們要先清楚個事情,廉頗不是一開始就死守的,他是吃了敗仗才退下去死守的;前線要出擊,也是趙王幾次催促的。這說明是趙國求速戰(zhàn)。
趙括是帶著領導的意圖空降在這個位置上的,領導讓你來是執(zhí)行的,不是讓你決策的。已經(jīng)工作的人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對著劉強東說今年這個業(yè)績指標不可能完成的京東高管,不是馬上就被開出決策層了嗎?
如果是你,你又能怎么辦呢?
我們在單位里工作也總有這樣的人,喜歡出來說風涼話,“你看,這樣激進冒險,我早說不行了吧!是不是果然失敗了?早用我的策略,公司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边@種說法最不值錢。
你怎么知道當初保守了,現(xiàn)在不會死得更慘?中國男足打平就能出線,哪一次不是被人打爆了。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這相當于趙國在和秦國對拼國力。而作為實力占劣勢的一方,你在棋盤上和對方對子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這一戰(zhàn)并不是秦國計劃好的滅國戰(zhàn),秦國想奪取上黨地區(qū),可以讓趙國一直在西面部署大量資源損耗實力;而趙國長久拖下去本身就讓秦國達到了這個目的。也就是說,丟掉上黨和長久拖下去結果一樣的。
咱們假設趙國能長久的和秦國相持下去,互相消耗國力,第二個嚴重的問題就是魏國和楚國虎視眈眈,另一邊燕國和齊國也不見得就是善茬。趙國擔心的多面受敵問題對于秦國是不存在的。東方幾國要想攻擊秦國,只有三面:北邊山地走不通;靠南楚國可以進武關進攻秦國,但是路非常不好走,秦國小股部隊把守就難以通過;剩下一條路只有進攻函谷關,這也是戰(zhàn)國時代幾國聯(lián)軍幾次攻擊函谷關的原因。秦趙兩國在長平集中幾十萬大軍相持,其他幾國要想偷襲函谷關幾乎不可能,而即便偷襲秦軍也可以快速回軍回防。也就是說在秦趙兩國相當于兩頭猛虎相持,趙國這頭猛虎的四周有其他狼群在窺探,秦國身后則是非常安全的空地。雙方看起來是勢均力敵,而實際上趙國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第三趙國萬一國內(nèi)民變起來了,那就很有可能真的是滅國了。滅國這個詞對于統(tǒng)治階級和老百姓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對老百姓來說,秦國滅了趙國大不了就是換一個主子而已,也未見得趙國的統(tǒng)治階層就比秦國的好多少。對統(tǒng)治階級來說,得先保住在趙國的統(tǒng)治權;沒了統(tǒng)治權和統(tǒng)治的合法性,國家再強大于他又有什么好處?
基于這些情況顯然趙國國內(nèi)的鷹派戰(zhàn)勝了鴿派。拖下去肯定百分之一百死路一條。還不如賭一把說不定能贏。世界杯決賽你已經(jīng)2:4落后了,還剩15分鐘,難道不是全面出擊狂轟對方球門嗎?這種情況下克羅地亞狂攻法國隊球門,你能說是戰(zhàn)術失誤嗎?
總結起來,第一,趙國軍隊和秦國軍隊總體上來說還是后者強。論野戰(zhàn)能力,硬碰硬,趙軍打不過,這是前面的戰(zhàn)斗已經(jīng)看得出來的。要堅守才能相持。第二,從整體經(jīng)濟實力來說,趙國也略遜一籌,拖下去很可能會先崩潰。趙國統(tǒng)治階級必然是達成了共識要去孤注一擲,而趙括就是具體執(zhí)行這個政策的執(zhí)行人。
說穿了,積極開拓市場的決策是董事會決議的,把責任怪在總經(jīng)理身上有意思嗎?
總體實力不占優(yōu),長期對戰(zhàn)無論是野戰(zhàn)還是堅守,總體上來說最終還是會失敗的,但是在偶爾的幾場戰(zhàn)斗中或者戰(zhàn)役中,你倒是有可能憑借著運氣或者一些有利因素取勝的,就比如說中國隊和韓國隊打50場,那最終肯定是中國隊輸?shù)模悄骋粓霰荣愂澜绫A選賽,中國隊有可能就狗屎運,1:0贏一場,趙國就要賭這一場。
如果你要選一個人,代表整個國家去賭一場,孤注一擲的,你選的這個人是不是國家統(tǒng)治上層階級比較認可的實力最拔尖的人,至少是鷹派認為的第一人選,那你說這個人他能力怎么可能差呢?
其他回答里也有人說,趙括的水平他爹不是最清楚嗎?他爹都說不行了,為什么翻案?首先人是會進步的,趙奢看見的是多少年前的趙括,不代表現(xiàn)在的趙括。2018年拿到國家自然科技一等獎的薛其坤院士當年考研三次才成功,但是不妨礙他成為當今中國頂級科學家。其次,一兩個專家看走眼非常正常,貝利預測比賽對過幾次?而整個統(tǒng)治階級上層集體看走眼的概率非常低,除非兩個國家不在一個文明層級上,像滿清對英國。但是趙國和秦國只是稍弱。第三,趙奢和趙括他媽這些話都是后人轉述的,極有可能是趙家為了推卸責任放的馬后炮而已。中國古代文人就習慣于編造這樣的故事,皇帝出生前一定是天有異象。出現(xiàn)這種大事情總喜歡說我早有了預料,這一點都不奇怪。
評論區(qū)也有人指出了,我這個回答本質(zhì)上也是開了上帝視角。這一點沒錯。但是,秦國發(fā)起狠來,確實比趙國能扛。這一點我認為后人怎么分析都不如趙國上層看得清楚,至少他們知道自己扛不住了。
■第一部分:關于有人給趙括洗白一些熱點回應
有一些不得不說在前面的話:
如果趙括不是在長平之戰(zhàn)中造成了如此慘重損失的話,他經(jīng)歷一次嚴酷的戰(zhàn)爭考驗,可能會成為一個名將,但是他沒有機會了。在長平之戰(zhàn)時,他肯定不是一個名將,讓他擔任趙軍總參謀長,都非常不夠格,擔任一個團長、旅長,就是都尉、中尉、裨將級別,都是破格提拔、大膽使用了。他肯定不勝任前線總指揮。
把屎盆子都扣在趙括頭上,確實非常不公平。在長平之戰(zhàn)中,趙孝成王是戰(zhàn)略上的最高決策者,是他不懂政治、不懂戰(zhàn)略、用人不當、意志不堅、外交失策,造成了長平之敗的慘烈結果,他是第一責任人,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趙括能夠代替廉頗,可能就是要用速決戰(zhàn)替代持久戰(zhàn),用運動戰(zhàn)替代陣地戰(zhàn),這既是趙括沒有自知之明,更是趙孝成王的瞎指揮、亂決策造成的。趙括是第二責任人。然而畢竟幾十萬大軍是在趙括手里送命的,趙括依然難辭其咎。
假如你說,馬云比打工仔更有錢,更有能力,這樣比較有意義嗎?趙括肯定比我寫文的厲害,也一定比知乎上評論的人的厲害,有意義嗎?比較馬云,要把他放在任正非、馬化騰、比爾·蓋茨這個群體里來進行比較,要放在商業(yè)史上的功過是非的層次上進行比較。
白起被“打敗”,那是佯敗,那是誘敵之計,那是已經(jīng)布好了口袋陣,已經(jīng)埋伏好了截斷趙軍后路的伏兵,是假打、假敗。而王龁當時帶領的秦軍對廉頗是真打,剛上來,正是精銳之師。當時,韓國已經(jīng)答應把上黨郡割讓給秦國,結果讓趙國給截胡了,秦昭王大怒,這才派兵來打。這時士氣正旺,因為感覺被“欺負”了,本來戰(zhàn)斗力就強的秦軍,這時不更是小鋼炮?。看藭r打是真打,是全力以赴地打。其實,廉頗的戰(zhàn)術,阻止了秦軍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
我們經(jīng)??磻?zhàn)爭片,一吹沖鋒號的時候,是誰帶頭往前沖呢?肯定是連排長啊。等到戰(zhàn)爭吃緊的時候,營長、團長、旅長一級級往上上。在長征時,干部團團長是陳賡,政委是宋任窮,這是紅軍干部的精銳,在土城戰(zhàn)役時,因為敵情弄錯了,敵人遠比預料中強大,不得已派上了干部團,周恩來親自做戰(zhàn)前動員。事情到了這一步,說清情況已經(jīng)糟透了,否則不會把干部當大兵使用。趙括作為前線總指揮,最高司令官,他的任務是策劃、用人、做決斷、排兵布陣,這才是他的職責,到了他開始沖鋒陷陣之時,就是部隊覆亡之時。
我多次看到這個說法,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出處,懇請全能的網(wǎng)友給出一個典籍上的出處,給我折磨壞了,我真的想知道啊。
戰(zhàn)爭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同歸于盡已經(jīng)是輸了,如果損失比過大,以自己全體陣亡為代價,不能是名將應該采取的打法吧?什么戰(zhàn)略戰(zhàn)術都不用,上來就決戰(zhàn),就死拼、血拼?以結果為導向,可以有這些結果:(1)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最高的用兵境界,然而很難達成);(2)完勝(自己損失極小,給敵人很大殺傷,這已經(jīng)是相當了不起了,趙奢的閼與之戰(zhàn)就是此類);(3)大勝(自己有一定損失,但通過用兵使得敵人喪失了戰(zhàn)斗力,也是勝仗);(4)慘勝(雖然勝了,在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然而也算達成了目標。對于秦軍來說,根據(jù)相關記載,應該屬于慘勝);(5)打平(雙方誰也戰(zhàn)勝不了誰)(6)小敗(雖然敗了,但是主力尚存,就是廉頗的效果);(7)大敗(已經(jīng)喪失了戰(zhàn)斗力,但事后還能恢復一部分戰(zhàn)斗力);(8)慘敗(就是趙括軍團這樣的命運)。學術上必須有合理質(zhì)疑、創(chuàng)造性假設、邏輯上的辯證,可是如果沒有權威的史料推翻《史記》《戰(zhàn)國策》的記載,還是不能過于主觀了。
有一篇文章叫《長平之戰(zhàn),趙括真敗于無能嗎?》,是一篇比較有學術水準的給趙括翻案的文章,關于這篇文章,我以后有機會,會詳細談談,作者李碩先生去過長平古戰(zhàn)場,做了必要的考察。里面的幾段是這樣的:
在和趙括孤軍的戰(zhàn)斗中,秦軍將領察覺到了趙軍主力的畏戰(zhàn)和遲疑,甚至可能收到了趙軍內(nèi)部投降派的情報。所以秦軍沒有急于進攻趙括營壘,如果不惜代價強攻,拿下這個營壘也不困難,但秦軍確信趙軍主力不會趕來救援:或者,即使趙軍主力貿(mào)然出擊,已經(jīng)穩(wěn)住了陣腳的秦軍也有信心將他們殲滅于野外。
最終,孤軍食盡,幾次突圍未果。趙括帶領殘馀的士兵做了最后一次嘗試,在箭雨中全軍覆沒。然后,防線上的四十萬趙軍主力全部繳械,成為俘虜。
從當時的實力看,趙括孤軍的覆滅對趙軍總體影響不大,他們?nèi)藬?shù)太少。而且,趙軍依托山嶺的防線仍完好無損,雙方的對峙態(tài)勢并沒有明顯改觀。但背叛了趙括的將領們己經(jīng)沒有了作戰(zhàn)勇氣,也許他們擔心日后趙國方面的清算,投降顯然最安全。
趙軍全體士兵、中下級軍官,卻很難接受作為戰(zhàn)俘的命運,因為他們并沒有被敵人擊敗,而是被一小撮上層將領出賣了:萬一他們知道了自己主帥英勇而悲慘的事跡,難保不會再生嘩變。秦軍統(tǒng)帥白起深諳這種可能,于是秦軍立刻展開了對趙軍俘虜?shù)耐罋?。關于那些主導投降的趙軍將領的結局,則沒有任何史籍記載。
《長平之戰(zhàn),趙括真敗于無能嗎?》原文鏈接:
xiaoyumanmanyou:長平之戰(zhàn),趙括真敗于無能嗎??zhuanlan.zhihu.com但是我更認可的是靳生禾先生的《長平之戰(zhàn)——中國古代最大戰(zhàn)役之研究》,寫這部書,山西大學教授靳先生前后九次去長平戰(zhàn)場考察,而且與他合著的謝鴻喜先生,是《山西地圖》雜志主編,兩人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做出了非常專業(yè)的學術考察報告。
有人說,根據(jù)隨軍的軍糧不適合過多,又說兩萬五和五千奇兵就切斷了趙軍,趙括一定是帶領少量兵力追擊,認為不會是幾十萬大軍,而是兩萬左右,這都是推論,假如真的是如此,說明趙括也不合適當統(tǒng)帥。而且,還有的說,廉頗舊部與趙括有矛盾,留守大本營的高層欺騙普通士兵,而與白起有了秘密協(xié)議,這才眼睜睜地看著趙括被圍被殲,要知道,趙國也是有軍法的,他們的妻兒父母兄弟都是在趙國的。而且,趙軍如果絕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壁壘里,完全是可以守得住啊,廉頗就守住了嘛,為什么要投降呢?說不通。關于兩軍決戰(zhàn)的地點,我不太認可《長平之戰(zhàn),趙括真敗于無能嗎?》中說是在丹河東附近,我還是認可靳生禾先生的考證,廉頗剛到長平,就建立了三道防線,從外到內(nèi)為空倉嶺防線、丹河東防線、百里石長城防線,而王龁則建立了沁河防線,向前突破趙軍的空倉嶺防線,就是《史記》記錄在初期,廉頗遭遇的一些敗仗,最后抵達丹河西防線,然后兩方在丹河展開長時間的對峙。白起佯敗后撤,趙括帶領大部隊應該是攻到空倉嶺防線,甚至是沁河防線時,白起才用堅固的壁壘阻止住了趙軍的前進,因為已經(jīng)進入了白起預設的口袋,然后兩路奇兵在其后守住了險要之地,切斷了糧道,切斷了大本營和出擊趙軍的聯(lián)系。當然,我這也是推論。大多數(shù)都認為是在丹河附近發(fā)生的決戰(zhàn)。我認為,一定要讓趙括追擊兵團遠離防線和大本營,這樣才會造成運糧和救援的困難,秦國的奇兵才有更大的活動空間。我以后有機會,也一定去長平古戰(zhàn)場去做做調(diào)查,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把關于長平之戰(zhàn)的所有史籍記載都看完,一些比較知名的學術文章盡量去看。
確實是找不到趙括擔任軍職的記載,很多人都推測他擔任過軍職,還有說他可能位置不在廉頗之下。我認為,雖然六國史記缺失,但是如果趙括擔任過一號軍事主官,應該會留下一些痕跡,他更不可能與廉頗同位,他父親趙奢是因為打完閼(yù)與之戰(zhàn),獲得這場抗秦大勝仗之后,才被封為馬服君,“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趙括不可能在擔任長平之戰(zhàn)主帥之前,是與廉頗處在同一行列的。
第二部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括的部分
因為如果要是想把上黨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邯鄲之戰(zhàn)的前因后果和所有細節(jié)都講清楚,需要10萬字以上。我們無法用一篇文章來完成,因此,在這里主要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括傳”部分為主體進行講解?!肚乇炯o》、《趙世家》、《白起王翦列傳》、《范雎蔡澤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其他部分、《戰(zhàn)國策》中的長平之戰(zhàn)記載,如果沒有必要,就不再細說了。
【譯文】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任命許歷為國尉。趙奢在國內(nèi)與廉頗、藺相如處在同一個級別。過了四年,趙惠文王(前298~前266年)去世,他的兒子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繼位。【嗣說新語注評】閼與之戰(zhàn)(閼,yù。閼與,主流說法是山西和順。發(fā)生在前269年)后,趙奢被封為馬服君(馬姓一個來源就是,趙括慘敗之后,一部分人深感恥辱,不姓趙了,以趙奢的爵位為姓氏,改姓馬服,后來又進化為馬姓),一下子地位實現(xiàn)了躍升,給趙奢提意見的許歷因為戰(zhàn)功,也升為國尉。這就是天不眷顧趙國,如果趙惠文王還在,趙國不會遭遇此敗。雖然他的勇武和戰(zhàn)略不及其父趙武靈王,然而能夠使用廉頗、藺相如、趙奢,也算一個明君。趙孝成王則是一個政治實習生,剛一上來,就遭遇這種大戰(zhàn),和有著豐富政治經(jīng)驗的秦昭王相比,真就是“政治小白”。
【譯文】趙孝成王七年(實際應為趙孝成王六年、秦昭王四十七年,即前260年),秦趙軍隊在長平對峙,當時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趙國派廉頗率領軍隊抗秦,秦軍多次打敗趙軍,趙軍不得已,只好堅守不戰(zhàn)。秦多次挑戰(zhàn),廉頗只是不應戰(zhàn)。
【嗣說新語注評】藺相如在趙惠文王二十八年,即前271年,也就是閼與之戰(zhàn)的前兩年,攻打齊國至平邑(今河南南樂縣東北),他是一個政委型領導者,也能帶兵的,可惜此時病重,而趙奢已死,廉頗的打法受到趙孝成王的多次責備。因此,這才有趙括之事。
【譯文】趙孝成王相信了秦國間諜散布的謠言。秦國間諜說:“秦國最擔心、最害怕的是趙國改派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統(tǒng)帥。”趙王信以為真,就真讓趙括代替了廉頗。
【嗣說新語注評】只要這條記載沒有被權威的考古史料所推翻,就不能隨便否定趙括有名無實的事實。秦昭王——范雎——白起的組合,可以說是當時天王級組合了,他們會運作一個戰(zhàn)神來與自己作對?傻缺嘛。而且通觀長平之戰(zhàn),秦國的諜報系統(tǒng)非常厲害,趙國在秦國眼里是透明的,而趙國的諜報系統(tǒng)好像沒有起到什么作用,連白起這樣人的動向都沒有監(jiān)測出來。我們看到的只是戰(zhàn)場上的失敗,其實趙國是全方位的失敗,伐謀、伐交、伐兵、諜報、國家大戰(zhàn)略,趙國都不是對手啊。
【譯文】藺相如勸阻道:“大王只是憑著虛名就任用了趙括,其實趙括的為人,就如同鼓瑟的,用膠水把系弦的柱子粘死,再也無法轉動。這個人只會讀他父親留下來的書本,根本不懂得隨機應變?!?/p>
【嗣說新語注評】當時印刷業(yè)不夠發(fā)達,兵書并非滿大街都是,家里有藏書,是一種知識壟斷,因此,趙括能夠通讀他父親留下的兵書,本身就有一種優(yōu)越感,父親還是那樣一個抗秦名將,他當然也水漲船高,備受矚目,可能他拿出背誦古文的勁頭來背兵書,而且他一定非常聰明,記憶力非常好,口才一級棒,因此當時非常有名,是滿腹經(jīng)綸的高富帥。然而,藺相如這種有實際才干的人并不看好他,認為他“膠柱鼓瑟”,瑟是什么樣,我不太了解,我們就用吉他來理解一下,系琴弦的柱被粘死了,就無法調(diào)整琴弦的松緊度了,最后彈出的曲子可能就一種調(diào)兒了,形容固執(zhí)拘泥,不知變通。名將們都看兵書,但不是靠著兵書打仗,李云龍到軍事學院進修之后,非常感慨,以前打仗的時候,就知道應該那么打,但是沒有理論高度和理論總結,名將打仗,不看兵書,但是打法暗合兵法。毛澤東在遵義會議時,被凱豐質(zhì)疑打仗是靠《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毛說,軍事斗爭那么激烈,哪能照著書本打哪?都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快速決策。這次以后,他才開始深入研究《孫子兵法》,這在《論持久戰(zhàn)》中,可以看到《孫子兵法》的影響。而趙括先生,恐怕以為自己熟讀兵書,就一定是個戰(zhàn)無不勝的將軍了。
1936年10月22日,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剛剛勝利結束后不久,鑒于迫切“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毛澤東就在《給葉劍英、劉鼎的信》中寫道:“買來的軍事書多不合用,多是戰(zhàn)術技術的,我們要的是戰(zhàn)役指揮與戰(zhàn)略的,請按此標準選買若干。買一部《孫子兵法》來?!?br>當時,葉劍英接受黨的委派,正在西安做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而劉鼎也受黨的委派,在紅軍與東北軍之間做聯(lián)絡工作。因此,毛澤東說:“請劍兄經(jīng)手選擇,鼎兄經(jīng)手購買?!?br>1961年3月23日,當毛澤東主席在廣州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時,人們才知道為什么他在25年之前,急切地要葉劍英等人買一部《孫子兵法》來看了。紅軍長征結束后 毛澤東要求"買一部《孫子兵法》"---中國文明網(wǎng)?www.wenming.cn
這是因為,過去有人講毛澤東的用兵之法主要靠兩本書,一本是《三國演義》,一本就是《孫子兵法》。但毛澤東卻說:“《三國演義》我是看過的,《孫子兵法》當時我就沒有看過。在遵義會議上,凱豐說:你那些東西,并不見得高明,無非是《三國演義》加《孫子兵法》。我就問他一句:你說《孫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第一篇的題目叫什么?請你講講。他答不出來。我說:你也沒看過,你怎么曉得我就熟悉《孫子兵法》呢?凱豐他自己也沒看過《孫子兵法》,卻說我用的是《孫子兵法》。那時打仗,形勢那么緊張,誰還管得什么孫子兵法,什么戰(zhàn)斗條令,統(tǒng)統(tǒng)都忘記了的。打仗的時候要估計敵我形勢,很快作出決策,哪個還去記起那些書呢?”
毛澤東的本意是,“正確的策略只能從實踐經(jīng)驗中產(chǎn)生,只能來源于調(diào)查研究?!蓖瑫r,他更認為:“在外面的人,一面工作,一面要提倡看書報?!彼圆庞辛嗣珴蓶|請葉劍英、劉鼎幫忙購買《孫子兵法》的逸事。
5【原文】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譯文】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喜歡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有人能比得過自己。他曾經(jīng)與其父趙奢談論戰(zhàn)略戰(zhàn)術問題,趙奢也說不過他,然而并不認為他真有本事。他母親問這是為什么,趙奢說:“戰(zhàn)爭,是生死攸關的事情,而趙括卻如此輕易地對待它。如果趙國不用趙括帶兵還好,假如一旦任用趙括,使趙國吃敗仗的一定是他。”
【嗣說新語注評】當男人吹牛和意淫的時候,總會認為自己如果有機會,也一定能夠成為名將,而名將一個時代也就是那么幾個,即便想成為一個普通將領,都需要九死一生。而且軍事一直就是以勝敗論英雄,除了一些偉大的有象征意義的正義戰(zhàn)爭,盡管失敗依然是光芒萬丈,否則,戰(zhàn)爭的結果就是不可逆的,就是以結果為導向。沒有出現(xiàn)結果之前,可以有無數(shù)種設想和構思,出現(xiàn)結果之后,這個結果就是唯一。這一段話,可能是記述者以果求因,但是“趙括這樣的人”非常多,在沒做一件事之前,把自己吹得上了天,把事情看得非常容易,所有這樣的人,最終沒有成事的。如果大家要是詳細研究一些古人和現(xiàn)代人的傳記,就會發(fā)現(xiàn)成事之人是如何大膽創(chuàng)意、小心求證的,他們基本會把一切災難性后果都想一遍,想得越糟糕,結局反而越美好,因為都在意料之中,沒有在意料之外。
6【原文】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蓖踉唬骸昂我裕俊睂υ唬骸笆兼缕涓?,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原王勿遣?!蓖踉唬骸澳钢弥嵋褯Q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譯文】等到趙括被任命為將軍就要出發(fā)了,其母給趙王上書說:“不可任用趙括為將軍?!壁w王說:“為什么?”趙母回答道:“過去我侍奉他父親的時候,他那時正擔任趙國的將軍,那時他每天端飯端湯恭敬對待的客人有幾十人,他友好平等地像朋友一樣對待的有上百人,當時大王(趙惠文王)和王室貴族賞賜給他的一切財物,他都拿出來分給下面的軍官和士兵,每當他接受了新的軍事任務,就開始不再過問家事??墒侨缃褛w括剛剛當上將軍,就傲慢地朝東坐著(坐西朝東,西為尊位。鴻門宴中項羽就坐在西邊位置,這是當時的C位)接受部下的參見,那些手下的軍官們都不敢仰著臉看他,而您上次給他的金銀玉帛,他都拿回家藏起來,每天都關注房地產(chǎn)市場上的信息,遇到良田美宅,就買下來。您認為他的這種表現(xiàn),哪一點像他父親?父子兩個完全不同,請您不要委派他。”趙孝成王說:“老人家別說了,我已經(jīng)決定了?!壁w母無奈地請求道:“您既然非得委派他,如果他因為不稱職打了敗仗,我可以不受牽連嗎?”趙孝成王答應了下來。
【嗣說新語注評】名將都不愛財,我能得到確認的是,吳起、趙奢、李牧、李廣、竇嬰、岳飛,這些人都不愛財。舉兩個例子: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終不言家產(chǎn)事?!?/blockquote>李廣為人廉潔,每次得到了朝廷的賞賜總是全部分給他的部下,有好的東西也都是和士兵們共享。他一輩子當了四十多年秩二千石的高官,但是家無余財,而他自己也一直對置辦私產(chǎn)不感興趣。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之廊廡(wǔ。古代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屋子)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blockquote>于是為了平定七王之亂,漢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竇嬰接受任命之后,隨即向漢景帝推薦了袁盎、欒布等一些賦閑在家的將領和賢士。竇嬰把皇帝賞賜的財物都擺在議事大廳下的走廊里,讓自己手下的軍官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隨便拿著用,他一點都沒有往家里拿。這才是名將的風范。有人用王翦的案例給趙括開脫,兩人是不一樣的。王翦出于韜晦之計,只是向秦王嬴政提出物質(zhì)要求,就是為了讓秦王安心,但是沒有記載他在出征楚國之前,關注房地產(chǎn)信息,并且親自過問和置辦私產(chǎn)。王翦是假愛,趙括可能是真愛。
7【原文】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譯文】趙括代替廉頗后,就立即改變了廉頗舊有的一切規(guī)定,撤換了軍隊里的大批指揮官。
【嗣說新語注評】讀者大人,注意“悉”字,是全部的意思。廉頗即便是立足于防守,但他在前線的指揮和部署,難道就沒有一丁點兒的可取之處?他就像否定公知的那些人,一旦否定這個人,就否定這個人的一切,否定到這個人沒有一丁點兒的好處和優(yōu)點。而且更換了大批的將領,很有可能這批人是他從邯鄲出發(fā)時帶的班底。這個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只要是這些人勝任,完全可以,如果是任人唯親,那就另外一說了。也有人說,廉頗舊部和趙括及新班底由此產(chǎn)生了一定矛盾,我認為是合理的,但要說,因為廉頗舊部見死不救,導致了趙括的慘敗,我則不認同。
8【原文】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
【譯文】白起聽說這些情況之后,就派出奇兵埋伏在指定地點,自己則率領大部隊假裝敗走,讓趙括傾巢出動來追擊,然后派出的兩路奇兵切斷趙括的糧道,把其軍隊截成了兩段,于是趙軍很快人心渙散。
【嗣說新語注評】有人翻譯這一段時是說,“派了一支部隊讓他們假裝失敗逃走”,我認為不應該這樣翻譯,根據(jù)白起傳,應該是這樣,白起安排了一支25000人和一支5000人的兩路奇兵之后,才佯裝敗走,而且這次敗走極有可能是大部隊敗走,讓趙括感覺他自己的“強大”和秦軍的“脆不可擊”,這樣,才能誘使他帶著大部隊一路向前來追擊,等到了指定的埋伏圈之后,兩路奇兵殺出,切斷趙軍的糧道和大本營中的趙軍。這樣才能是比較合理的解釋。另外,這里都說“士卒離心”了,可還是有很多人一再說趙括如何能穩(wěn)定軍心,之所以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叛逃,可能一是出于軍人的榮譽,一是出于對軍法的畏懼,一是出于對妻小家人的保護,并不是對趙括如何心悅誠服。你都給我?guī)У浇^境里了,我還服你什么???
9【原文】四十馀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
【譯文】待至被圍四十多天后,軍中已經(jīng)沒有糧食吃,開始偷偷殺人吃了,趙括也急了,只好挑選一部分精銳,親自帶著突圍,結果趙括也被射死了。于是整個趙軍大敗,幾十萬人被迫都投降了秦軍,被秦軍統(tǒng)統(tǒng)活埋了。這一仗,趙國前后損失了四十五萬人。
【嗣說新語注評】很多人為了洗白趙括,開始大書特書趙括親自擔任沖鋒隊隊長的“壯舉”,是,這件事表明,他不是一個膽小鬼,可這不能證明他厲害啊?只能說明,困獸猶斗,真到了徹底絕望的程度,于是他寧愿拼個魚死網(wǎng)破,一個前線總司令到了當沖鋒隊隊長的時候,說明他作為總司令已經(jīng)沒有價值了,他就是沖鋒隊隊長的價值而已。另外,還有人說,這時趙括如果選擇投降,也會如何如何,不能說,他不珍惜父親的榮譽,沒有氣節(jié),可是一個總司令沒有投降敵人,也絕算不上光榮。
10【原文】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馀,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譯文】第二年,秦軍就繼續(xù)推進(長平之間后,休戰(zhàn)九個月,然后秦國發(fā)起邯鄲之戰(zhàn)),包圍了邯鄲,邯鄲被圍困了一年多,差點兒就被攻破了。幸虧這時楚國和魏國派兵來救援,才解除了邯鄲的危機。趙王也因為趙括母親有言在先,而沒有殺害她。
【嗣說新語注評】因為長平戰(zhàn)敗,秦國在邯鄲之戰(zhàn)中遭受了遠遠比長平之戰(zhàn)更嚴酷的考驗。當時因為廉頗的堅守,給趙國造成了一定困難,但是遠遠沒有達到邯鄲城“炊骨易子而食”的程度,長平之敗,主要還是由趙孝成王的用人失敗和趙括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失當造成的。這也就是我一直不建議大學生和年輕人輕易創(chuàng)業(yè)的原因,極少數(shù)的天才可能成為大企業(yè)家,但大多數(shù)的人可能在經(jīng)歷一次慘敗之后,終生一蹶不振,這才是我寫這類文章的原因。我們都年輕過,也曾經(jīng)認為自己多么了不起,也紙上談兵,也自以為是,也認不清自我,可是社會之殘酷,遠遠超出一個年輕人所能理解的范圍,不流過淚、流過血,是很難深刻認識這個問題的。合理質(zhì)疑、勇敢假設,是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舉。可是,為了給趙括翻案而翻案,絕對是一個歧途,如何在趙括的失敗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才是研究長平之戰(zhàn)的意義所在,可能我們就是冤枉了趙括,然而世上永遠都有趙括這樣的人,大量存在,可能就包括我們自己,我們應該深刻反思“趙括這樣人”所造成的危害,而不能只是去論證“趙括不是這樣的人”。深刻思考趙括之敗,才能實現(xiàn)趙括真正的歷史價值,發(fā)揮他的現(xiàn)實意義。長平之戰(zhàn)極其復雜,從學術、戰(zhàn)略、戰(zhàn)術、農(nóng)業(yè)、后勤、外交等角度,都可以進行分析,今天主要回到趙括傳本身,來談這個問題。
我的基本結論:趙括不是無能之輩,但在長平之戰(zhàn)時不適合當軍事上一號主官,頂多適合當參謀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