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戰(zhàn)國中期以后,隨著各國變法的完成,封建制度的確立,在許多國家里,出現(xiàn)了這樣一群奇特的人。這些人住著高大的宅院,家里財產(chǎn)豐厚,特權(quán)也多得很,國君們對他們客客氣氣,他們家里養(yǎng)的人也多,一些奇怪的人平時白吃白喝。但他們都不是一般人,不是精通武藝,就是擅長辯論,甚至還有人精通科學,都是懷有才能的人。這些住在他們家里的人,最多有好幾千,叫作“門客”,但真遇到事情,卻要賣命效力。這些位高權(quán)重的人,當時被人叫作“公子”,而在后世,他們則被稱為“君子”——各國享有特權(quán),位高權(quán)重的新貴族們。“君子”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原來,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國家,在經(jīng)歷過變法之后,那些新貴族們有了政治特權(quán),財富迅速壯大。他們中有崇高名望和卓越能力的新貴族,就被稱為“君子”,意思是僅次于國君的人。而新貴族要想成為君子,只有地位勢力財富門客,卻還不夠。另外重要的就是名望。整個戰(zhàn)國時代,出過四個這樣的君子,史稱“戰(zhàn)國四君子”——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齊國孟嘗君。這四個人的共同特點是他們都很有錢,也都很有權(quán),都養(yǎng)了很多門客,也都有好名聲。身份也很特殊: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的親弟弟;趙國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孟嘗君田文,則是齊宣王的侄兒,齊湣王的堂兄弟;春申君黃歇,家里是楚國世代公室大臣。他們都是各國國君的自家人。在戰(zhàn)國,有他們這樣身世背景的人很多,但只有他們四個被稱為君子,一是因為他們有神通廣大的門客,二是他們的人格魅力。這四位君子,都有很多神通廣大的門客,比如魏王寵愛的妃子如姬,父親被人殺害,魏王想盡辦法,也沒找到兇手,信陵君知道后下令門客幫忙,沒多久就把兇手殺掉了。孟嘗君的門客也很厲害,有次他被邀請到秦國,結(jié)果秦王圖謀殺害他。孟嘗君的一個門客學狗叫混入秦國倉庫,偷來了孟嘗君先前送給秦王的狐皮錦袍,賄賂秦王愛妃,在秦王愛妃的幫助下得以脫逃,在逃出關(guān)卡的時候,又碰上關(guān)卡以天黑為由拒絕放行,另一個門客學雞打鳴,引得守關(guān)士兵誤以為天亮了,果然開關(guān)放人,這才逃出險地。成語“雞鳴狗盜”就是這么來的。想要招來這些神通廣大的門客,光靠錢是不夠的,更要靠人格魅力。孟嘗君對門客非常有禮,一次有門客嫌自己吃得差,結(jié)果孟嘗君把自己碗里的飯給門客看,原來兩人吃的都一樣。門客羞慚無比,立刻自殺謝罪。平原君在趙國享有免稅特權(quán),一次有個新來的收稅官上門收稅,平原君不但不生氣,還向趙王推薦這個稅官,這個人,則是后來戰(zhàn)國時期第一騎兵名將趙奢。他們能夠招攬門客,除了財富地位外,就是靠辨別人才的眼光,包容人才的胸襟氣度。但要論起在國家大事的貢獻,特別是危難時期承擔責任的勇氣和中流砥柱的價值,這四位君子中,最為杰出的,則當屬魏國信陵君。信陵君,名無忌,是魏昭王最小的兒子,兄長正是魏國國君魏安釐王。由于他以信陵為封地,因此才被叫作信陵君。而作為四君子中十分著名的一位,信陵君一樣十分出名的成就,就是養(yǎng)士。
會養(yǎng)士的信陵君
戰(zhàn)國年代的這些君子們,養(yǎng)士是個十分流行的風氣。就如前面所說,幾位與信陵君齊名的人物,麾下基本都是人才薈萃,知名度特別高的,比如孟嘗君,被強制請到秦國談工作,眼看談不好就要被扣留,卻在幾名門客的巧妙掩護下成功脫身,留下了“雞鳴狗盜”的典故。又比如趙國的平原君,麾下一個不顯山露水的毛遂,在后來的邯鄲保衛(wèi)戰(zhàn)中,硬是似黑馬一樣閃耀了一把,憑借犀利的辯才,辦到了他主人辦不到的事:說動楚王發(fā)救兵。這段毛遂自薦的典故,也不知激勵了多少奮斗中的年輕人。但是就這件事的質(zhì)量來說,這幾位在后世,也沒少了被吐槽。最有名的一個批評,來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王安石的眼里,所謂養(yǎng)士三千的孟嘗君,麾下基本就是混混兒,除了學雞叫就是偷東西,干的全是上不了臺面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些人在,所以才鬧得正經(jīng)的人才沒有了出路。可要是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待信陵君,就不得不叫一聲佩服,論養(yǎng)士的效果,信陵君毫無疑問是最強的。首先最強的一條,就是成本。養(yǎng)士這件事,一般拼的就是錢。戰(zhàn)國這個年代,士人的地位十分獨特,精神地位獨立且極有尊嚴,想要籠絡(luò)住一個有才的士人,沒錢通常是萬萬不能的。在這一條上,幾位君子都是各自比著拼。比如平原君,除了給錢給東西,還額外發(fā)福利,上等門客的佩劍上都裝飾有珠寶。春申君的門客,穿著的鞋子都是用珠寶做成。至于孟嘗君,養(yǎng)士花錢更是如流水,以至于家中開銷常常捉襟見肘。而比起這幾位的拼來,信陵君卻是用了另一種辦法:尊重。其實在戰(zhàn)國年代,士人的人格都是出名獨特的,很多真正有才能的人物,他們看中的并非錢財,相反卻是尊嚴。對于這個道理,信陵君十分了解。了解這個的信陵君,就在養(yǎng)士問題上,采用了非常獨特的方式:禮賢下士,只要是自己看中的人,他就放下面子,主動登門拜訪,言談舉止恭恭敬敬,傾心結(jié)交。而且這人也有極高的情商,屬于那種見面就給人如沐春風之感的人物,十分有親和力。而與其他幾位更為不同的是,信陵君真正接觸密切的士,基本都是社會下層人物扎堆。這條雖然孟嘗君也類似,但是孟嘗君所收攏的,基本都是有特殊才能的社會下層人物,而換到信陵君這邊,卻是更加普通,他的很多民間友人,基本都是不顯山露水的一類,日?;究床怀錾短厥獠拍?。最有影響力的事情,就是信陵君結(jié)交了大梁城的守門人侯嬴,對這位傳說中的賢人,旁觀者眼中身份卑賤的草民,信陵君卻是大動陣仗,專門以非常隆重的禮節(jié),親自邀請這位人物去自己家赴宴,而且還親自駕車邀請,并為他牽馬駕車,一路恭恭敬敬,把大家都看呆了。而且對信陵君的這番好意,侯嬴也表示毫無壓力。不但大搖大擺地接受,更干出了一件讓旁觀者們抓狂的事情:路上遇到了好朋友屠戶朱亥,侯嬴竟然就不管不顧,拉著朱屠戶聊起了家常,兩人一聊就是半天,卻把一旁的信陵君曬在了那里,堪稱囂張到極點。對于這種十分沒禮貌的行為,信陵君從始至終,都是十分的淡定,一直微笑并保持微笑,對侯嬴的行為十分的容忍。大庭廣眾之下,給足了侯嬴面子。這次遭遇在信陵君禮賢下士的故事中,屬于十分普通的一個,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在戰(zhàn)國四君子中,真正能夠“以富貴下貧賤”的,唯獨一個信陵君。這也就意味著,雖然同為四君子,但在眼光和襟懷上,信陵君的水準,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其他三位。但他最超過其他幾位的,卻是境界。戰(zhàn)國的這幾位君子,理論上說,都是非常愛國的,但到底愛的程度如何,那就兩說。比如孟嘗君,一生都在和國王爭權(quán),也因此幾起幾落;平原君相對比較慨然,但也干過偷稅漏稅的事情。而其中最無私的,當屬信陵君。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區(qū)別,就在于養(yǎng)士的態(tài)度,比起其他幾位各種擴充自己勢力的目的,信陵君的態(tài)度卻很單純:為國效力。在這個問題上,其他人和他區(qū)別有多大,還是看看孟嘗君就知道了。號稱門下門客最多的孟嘗君,門下門客的最主要工作,就是給他經(jīng)營封地。而在后來自己與齊王鬧翻,不得已遠走他國后,翻過手來對齊國反手一擊,更是毫無負擔。他門下那些門客們,昔日跟著他怎樣保衛(wèi)齊國,后來又跟著他怎樣反攻齊國。而比起這樣的行為,信陵君卻堪稱一個真正意義的愛國者。以明朝人王世貞的評語,就是“信陵君之好士也,以有魏也”。也就是說,沒有信陵君以及他所招攬的人才們,魏國的命運,恐怕早就搭上了。王世貞能夠給他這樣高的評價,正是因為信陵君人生里最燦爛的一筆:竊符救趙。
差點給歷史改道
說起“竊符救趙”這件事,后人感慨最多的,就是信陵君在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而事實上,在這段壯烈時刻之前,他就已經(jīng)為國家憂愁很久了。作為魏安釐王最小的弟弟,信陵君在魏國的身份地位,也是十分的尊貴。通常類似他這樣背景的人物,要么借助權(quán)勢經(jīng)營下自己的產(chǎn)業(yè),要么爭個權(quán)力奪個位,總之只要夠自私,不是能活得風光,就是能過得滋潤。但信陵君,卻偏偏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為魏國的家國大業(yè),拋頭顱灑熱血。作為一個極有責任感的人,信陵君年輕時代就立下了志向,要以自己畢生的熱血與努力,阻止虎狼秦國東進的腳步。因此多年以來不遺余力招攬門客,正是為了此事。早在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前,信陵君的努力,就曾收到恐怖的效果:他部署的門客眼線,讓他輕易獲得了長平大戰(zhàn)前后秦國的許多重要情報,其得悉情報的速度,要比趙國前線主帥們快得多。戰(zhàn)局的走向,基本了然于心。而對他這個能耐,了解得最清楚的人,莫過于他的兄長魏安釐王。有一次魏安釐王正與信陵君下棋,正好有急報說邊境有警,趙王正帶著大隊人馬殺來,當場把魏安釐王的臉給嚇白,沒想到信陵君卻不慌不忙,告訴哥哥一定要淡定,趙王只是來打獵,絕沒有入侵的意思,事實證明,他真對了。為啥能對?因為信陵君的情報網(wǎng),甚至已經(jīng)部署到了趙王的深宮里,照著文言文里的說法,就是“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他的神通廣大程度,讓兄長魏安釐王汗顏,也不止這一次,甚至連魏安釐王辦不到的事情,他居然都能辦到:魏安釐王寵愛的如姬父親被害,魏安釐王下定決心,三年來捉拿兇手,卻連個汗毛都沒抓到,還是信陵君出手解決問題,短短幾天,就給嫂子報了仇。但信陵君之所以做這類事,卻絕非為了個人的威權(quán),因為他心中最為念念不忘的,就是強秦的威脅。所謂怕什么來什么。對信陵君的這個覺悟,不但魏國當時理解的人少,就連兄長魏安釐王,也是十分的無感。這位得過且過的魏國國王,早已經(jīng)沒有了先祖曾經(jīng)反復虐打秦國的霸氣,相反怕秦國怕得要命,幾乎到了秦國打個噴嚏,他都要緊張一天的地步。平日就知道奢靡享樂,遇到秦國挑釁,就忙不迭地割地換太平。這樣無能的哥哥,也終于把信陵君徹底逼成了一個反對派,多年以來,他在朝堂上經(jīng)常和哥哥爭論,尤其為了該對秦國采取什么態(tài)度的問題,更是反復爭吵。以信陵君的說法,秦國“非盡亡海內(nèi)天下,必不休”,也就是秦國的狼子野心,絕不是魏國割讓土地就能滿足的,這個國家的真實目的,是吞并一切可吞并的土地。信陵君不但看到了秦國的野心,更為魏國的未來計,勾畫了一個最好的藍圖,那就是聯(lián)合韓國和楚國以及趙國,直接組成一道抗擊秦國的屏障,只要這四個國家互相呼應(yīng),就一定可以把秦國阻擋在函谷關(guān)內(nèi)。如果這個戰(zhàn)略構(gòu)想成型的話,那么秦國就算最終統(tǒng)一六國,時間恐怕也要遲得多。但是在當時這個大家集體被秦國嚇破了膽的年月里,信陵君的這個勾畫,其實也很難實現(xiàn)。就連他的兄長魏安釐王,也多次感慨信陵君不切實際。但在接下來的竊符救趙事件中,信陵君將以他獨特的表現(xiàn),回擊這樣的輕視。竊符救趙,發(fā)生于公元前257年,當時的趙國,在經(jīng)過了長平之戰(zhàn)的慘敗后,立刻被秦國乘勝追擊,都城邯鄲也被團團圍住,這個戰(zhàn)國曾經(jīng)僅次于秦國的強國,此時已經(jīng)到了生死一線間。而趙國唯一的救命機會,就變成了向老鄰居魏國求援,從任何理由看,魏國都是必須援助趙國的,可是魏安釐王早已經(jīng)被秦國嚇破了膽,外加秦國的恐嚇也來了,放話誰要敢救趙國,那么秦國料理了趙國后,下一個修理對象就是他!這狠話一放出去,整個關(guān)東六國都了,比如著名的毛遂自薦典故,趙國平原君帶領(lǐng)的使團,苦口婆心地游說楚國,盡管有毛遂橫空出世一頓痛罵,說得楚考烈王派來了援兵,但是楚國這支援軍,絕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在一旁觀風景,直到最后局勢逆轉(zhuǎn),才像模像樣地殺了一把,十分指望不上。這都指望不上,魏國自然更是難指望。魏安釐王拒絕發(fā)兵,可另一個人卻勇敢站了出來:信陵君。在求援無望的情況下,信陵君起初在絕望之中,做出了最悲壯的抉擇:先是集合了自己所有的門客,大張旗鼓地殺向趙國,決心哪怕沒有兵,就憑著這些門客,也要和趙國軍民一起赴死。關(guān)鍵時刻,卻還是昔日信陵君曾經(jīng)禮遇的侯嬴和朱亥攔住了他,在侯嬴的巧妙籌謀下,信陵君借助如姬幫助,偷來了魏安釐王用來調(diào)兵的虎符,然后在前線,又在魏軍主帥晉鄙拒絕執(zhí)行命令的情況下,由朱亥將其打殺,成功獲得了這支軍隊的指揮權(quán)。而后的信陵君,就展示出了他磨煉已久的軍事才能,面對戰(zhàn)國時期堪稱最強大的秦國精銳軍團,信陵君毫不猶豫,先以一場昂揚的戰(zhàn)前動員,激發(fā)了全軍高漲的士氣,然后又以巧妙的指揮,成功從秦軍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突破,一下打開了秦軍的防線。在這場你死我活的廝殺中,一直戰(zhàn)無不勝的秦軍,再次難得地吃到了悲慘的敗仗。竊符救趙的光輝一筆,成了秦軍戰(zhàn)史上十分慘痛的一段記憶。然而信陵君隨后也以自己出色的表現(xiàn)證明,他打敗秦國,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就在十年以后,信陵君又再次率領(lǐng)五國聯(lián)軍大戰(zhàn)秦國,硬是打出秦國自長平之戰(zhàn)后最悲慘的一幕,嚇得秦軍敗退進入函谷關(guān),竟不敢出關(guān)一戰(zhàn)。自從齊湣王時代三國聯(lián)軍攻打函谷關(guān)后,一直被秦國欺壓的關(guān)東六國,還沒有這樣揚眉吐氣過。信陵君,就這樣成了秦國揮之不去的噩夢。但立下大功的信陵君,心頭也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盡管救了趙國,卻辜負了自己的祖國魏國,特別是老將軍晉鄙的死,更是自己的責任。因此在竊符救趙之后,趙王本來要封賞給信陵君五座城池,信陵君卻只是一個勁地勸酒,到最后硬沒給趙王開口的機會。他在趙國整整待了十年,直到秦國大舉進攻魏國,他在門下幾位門客的勸說下,終于捐棄前嫌,回到了故國,并帶領(lǐng)聯(lián)軍大破秦軍。然而對于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來說,信陵君回到魏國,卻是一個比戰(zhàn)場失敗更大的危機。在經(jīng)過了竊符救趙的壯舉后,信陵君的威名已經(jīng)傳遍了列國。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完全有條件,放手去執(zhí)行四國屏障計劃。一旦這個計劃實現(xiàn),恐怕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步伐都要大大延長。但是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歷史關(guān)鍵時刻,幫了秦國一把的,竟然還是信陵君的兄長魏安釐王,這位嫉賢妒能的國王,對于信陵君的猜忌也始終未停,特別是當信陵君歸來后大破秦軍,魏國暫時解圍后,他更是立刻剝奪了信陵君的兵權(quán)。聰明的信陵君,自然知道了兄長的意思,他也就順坡下驢,一直沉迷于酒色享樂里,直到四年后英年早逝。他的過世,也就意味著秦國東出的另一個障礙,已經(jīng)不復存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