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陽癥亦稱陽縮、縮陰。是指以陰莖、睪丸和陰囊突然內(nèi)縮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多因寒邪或濕熱之邪侵犯而引發(fā),亦可因陰虧火旺誘發(fā),其病與足厥陰經(jīng)、督脈和肝、腎兩臟關(guān)系密切。癥見陰莖痿軟內(nèi)縮。其發(fā)病因素為腎陽不足和寒滯肝脈所致,且與精神刺激關(guān)系密切,所以縮陽癥又稱恐縮癥,是以恐懼生殖器縮入體內(nèi)致死的恐怖、焦慮發(fā)作為特征的精神綜合征,是一種急性焦慮反應(yīng)?;颊邩O度害怕自己的生殖器等縮入腹內(nèi)或乳頭內(nèi)縮而死亡,因而表現(xiàn)為極度焦慮、緊張、恐懼,有瀕死感。
縮陽癥的中醫(yī)辨證:
1、腎陽虛衰型:多由于腎陽虧損、命門火弱,陰寒內(nèi)生,因寒性凝滯而收引,故可使外生殖器拘急攣縮、睪丸及陰囊上提而引起不適疼痛。其癥候除陰囊退縮、睪丸上提近腹,時發(fā)陰莖疼痛外,常伴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蒼白、脈象沉遲,舌淡胖、苔薄白等癥征。由于此型病人發(fā)病多由于腎陽虛、內(nèi)寒生,故中醫(yī)臨癥時常選用溫補腎陽為主之方藥,如金匱腎氣丸(地黃、山藥、酒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炙附子、牛膝、鹽車前子)酌加滋陰益腎、散寒行氣、活血通經(jīng)等藥以收振奮腎陽、溫煦宗筋之功效。
2、寒阻肝經(jīng)型:多由冒雨涉水,或衣著單薄,寒濕入侵肝腎經(jīng)脈,氣血凝滯,外生殖器收引,少腹冷痛,若腎氣素弱,突感寒濕,則更易發(fā)生本病。其癥多突然起病,前陰涼冷,陰莖內(nèi)縮掣痛,睪丸上竄,陰囊及少腹攣急,甚則周身寒戰(zhàn)發(fā)冷,舌淡苔白潤,脈弦或弦緊。因其寒滯肝經(jīng),故主要治法宜溫經(jīng)散寒,理氣止痛,可用暖肝煎(當(dāng)歸、枸杞子、小茴香、肉桂、烏藥、沉香、茯苓)輔以柔肝舒經(jīng)、養(yǎng)血通絡(luò)之藥,使氣機調(diào)暢,筋脈舒展,寒凝消散。
中醫(yī)驗、偏方:
1、炙附子30g先煎、紅參30g單煎、沉香5g、砂仁5g后下、山藥25g、茯苓30g、澤瀉30g、牛膝50g、炙甘草60g、吳茱萸(開水沖洗七次)15g、山萸肉、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各30g、鮮生姜10大片、大棗20枚。
用法: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煎取750毫升,分四次服用。適應(yīng)陰寒直沖厥陰者,肝主筋,其脈過陰器,寒主收引,故陰莖收縮入腹。
方解:吳萸辛苦溫,燥烈有小毒,入肝、胃經(jīng)。其用量10g以下無效,15g顯效,30g攻無不克。
2、 當(dāng)歸、 枸杞子各15g 、茯苓 、肉桂 、烏藥各6g、 木香10g、炒小茴香15g、 吳萸(開水泡洗3次)15g、 生姜2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飯后各飲服250毫升。 溫肝散寒。對肝腎陰寒所致陰攣囊縮有效。
3、 白術(shù)、甘草各10g 、干姜 、茯苓各2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飯后各飲服250毫升。 逐寒除濕。對寒濕所傷,筋脈失養(yǎng)所致陰莖內(nèi)縮有效。
4、 杏仁15g、 滑石20g、 通草、 竹葉 、厚樸各15g 、生苡仁30g 、半夏10g、 白蔻仁15g。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飲服,早晚飯后各250毫升。 清熱利濕,宣暢氣機。對 濕熱蘊結(jié),三焦閉塞所致陰莖內(nèi)縮有效。
5、黃芪、 白術(shù) 、炙附子先煎各15g、 人參、 干姜各10g 、良姜 、厚樸各6g 、茯苓20g、炙草6g、巨腎子3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濕補脾腎。對 脾腎虛寒所致的縮陰癥有效。
6、 烏頭(加蜜另煎1小時) 30g 、桂心180g 、芍藥120g、 甘草120g 、老姜300g 、大棗30g、巨腎子60g。 水煎去渣,和烏頭蜜兌服。溫陽散寒。對 賊風(fēng)入臟,筋脈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睪丸猝然上縮,陰 莖內(nèi)縮,疼痛難忍,驚恐萬狀者有效。
7、 丁香、 砂仁 、白蔻、 紅豆 、良姜、 肉桂各10g 、炙附 子 先煎、干姜各15g、炙草6g、巨腎子30g。 水煎,每日1劑,分2次飲服。 溫陽散寒。對陰縮癥有效。
8、蜻蜒4只、 鎖陽 、大云各25g、炙草6g、巨腎子30g。 煎湯飲服,每日1劑。補腎壯陽。對陽縮有效。
9、炙附子12g 先煎、肉桂、干姜20g、炙草6g、巨腎子30g。 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回陽散寒。對亡陽虛脫所致之陰縮有效。
10、 吳萸10g 人參6g 單煎、大棗30g、生姜20g、炙草6g,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暖肝補虛,祛寒逐濕。對外寒直中厥陰,寒濕內(nèi)阻,肝脈凝滯所致的縮陰癥有效。
11、 炙附子10g先煎、 白術(shù) 、炮姜各15g 、木香10g、炙草6g、巨腎子30g。
水煎溫服,每日1劑,早晚飯后各飲服250毫升。溫陽散寒。對元氣欲脫所致之陰縮有效。
12、 人參 單煎、白術(shù) 、干姜各10g 、甘草6g、 陳皮15g、 法夏 、制附子先煎各10g 、丁香6g 、茯苓20g 、白豆蔻10g 后下、神曲25g 、沉香6g、炙草6g、巨腎子30g。共為粗末,加生姜15g、大棗30g,淡鹽水煎服。每日1劑。 溫陽祛寒。對 脾腎虛寒,或兼感受寒邪所致之陽縮有效。
13、 炮姜、炙草各6g、 炙附子10g 先煎、吳萸(開水泡 洗3次) 15g 、生姜15g 、大棗30g。水煎溫服,每日1劑。溫中散寒。對 陽氣不足,寒邪內(nèi)侵所致陰莖內(nèi)縮有效。
14、烏頭去皮尖10g 先煎、桂心 、 白芍各 10g 、炙草6g 、生姜20g、大棗30g、 蜂蜜30毫升。水煎,服時加入蜂蜜。每日1劑。溫陽散寒。對陽氣不足,寒邪內(nèi)侵所致陰莖內(nèi)縮有效。
15、 制附片 (先煎) 、酒白芍 、炒干姜 各30 g、吳萸、 炙草各15g 、桂枝、 細(xì)辛 、當(dāng)歸 、小茴香 各10g、炙草6g、巨腎子30g。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晚上再煎第3次, 用藥湯熏洗外陰。 溫陽散寒通絡(luò)。對 寒凝厥陰,陰莖內(nèi)縮,小腹冷痛有效。
16、 吳萸12g、 山萸10g、 肉桂 、小茴香 、木香、 青皮各10g 、馬藺花10g、 山藥30g、炙草6g、巨腎子3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溫經(jīng)散寒,行氣通絡(luò)。對寒邪直中厥陰,肝經(jīng)氣血凝滯所致的縮陰癥有效。
17、當(dāng)歸 、桂枝、 芍藥各12g 、細(xì)辛3g 、炙甘草 、木通 各6g 、大棗3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溫經(jīng)散寒、柔肝緩急。對肝經(jīng)寒滯所致的縮陰癥有效。
18、 金鈴子、 延胡索各10g、 生地25g 、山萸10g、 山藥30g、 澤瀉 、茯苓各15g 丹皮15g、炙草6g、巨腎子3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疏肝泄熱,滋陰補腎。對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郁不達(dá)所致的縮陰癥有效。
19、茵陳 、云苓 、山楂、 黃芪 、秦艽各15g、 防己12g 、黃芩 、車前子 包煎、川芎 、藿香 、當(dāng)歸各10g 、防風(fēng)6g、炙草6g、巨腎子30g。水煎服,每日1劑。對 濕熱內(nèi)蘊,筋脈失養(yǎng)所致陽縮有效。可祛濕清熱。
20、 桂枝15g、 制附子15g 先煎、干姜15g 、白術(shù)15g、 炙草 15g、 韭菜子15g、 蓋智仁25g 、大云30g、 鎖陽15g、巴戟天 25g、 陽起石25g 、硫黃6g、炙草6g、巨腎子30g,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溫陽散寒。對縮陽者有效。
21、當(dāng)歸15g 、桂枝 、干姜各12g 、杭芍15g 、細(xì)辛、 通 草 、吳萸各6g 、大棗30g、川椒(炒黃)5g、 烏梅15g、炙附片60g、炙草6、巨腎子30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疏肝止痛,溫陽祛寒。對縮睪癥 (厥陰病,腎精虧損)。證見一側(cè)睪丸突然 收引回縮至少腹,拘攣疼痛不已,牽引腰部,痛不能伸者有效。
22、韭菜子 、蛇床子、 紅花 、當(dāng)歸 、生地、 牛膝各10g、 桃仁15g、 川芎 、桔梗各6g 、赤芍、 枳殼各10g、 柴胡 、甘草 各6g、巨腎子30g。每日1劑,水煎服。 疏肝化瘀。對陰囊攣縮者有效。
23、 麻黃6g 、炙附子10g先煎、 細(xì)辛6g、炙草6g、巨腎子30g。 水煎服。每日1劑。 溫經(jīng)助陽,解表散寒。對素體陽虛,外感風(fēng)寒所致陰莖內(nèi)縮有效。
24、 當(dāng)歸 、芍藥 、桂枝各10g 、細(xì)辛3g 、炙草、 通草 各6g 、大棗30g、吳萸6g、 生姜6g。 若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心慌氣短,脈微欲絕者, 加山萸、烏藥、大云、黃芪;;素有陽痿、早泄,又兼四肢厥 冷,汗出,心悸,脈細(xì)弱或沉遲無力者,加肉桂、菟絲子、黨參。 水酒各半煎服。每日1劑。散寒溫中,通絡(luò)止痛。對 陰虛血弱,寒入血絡(luò),宗筋不利,陰莖內(nèi)縮者有效。
25、 吳萸、 干姜 、人參各15g 、白術(shù) 、小茴香各10g、 肉桂20g 、附子(先煎) 30g、炙草6g、巨腎子30g。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飲服,服后食生蔥500g。 溫陽散寒。主治陰莖內(nèi)縮。
26、當(dāng)歸 、桂枝各15g 白芍15g 、細(xì)辛、 通草、 沉香各6g 、炙草 、小茴香 、吳萸 、木香、 生姜各6g、 大棗 延胡索各25g。水煎2次分服。 溫陽散寒。主治外感寒邪,寒凝肝脈所致之縮陽癥。
27、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30g 、桔梗(去 蘆頭) 、細(xì)辛各15g 、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熱)30g 、赤芍、干姜(炮裂)、 附子 (包裂,去皮臍) 先煎、川烏頭 (炮 裂,去皮臍)先煎各15g 、檳榔30g、炙草6g、巨腎子30g。共粉細(xì),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于食前服6g, 以生姜橘皮湯送下。 溫中散寒,通絡(luò)止痛。主治寒氣入侵所致陰莖內(nèi)縮。
28、 木瓜60g、 炮附子30g 先煎、熟艾末、 木香 各15g 、桂心 、訶黎勒皮各30g 人參(去蘆頭) 單煎、肉豆蔻、 姜 厚樸各15g 、白術(shù)30g、 高良姜15g 、鹽(濕紙裹燒令赤通)60g、炙草6g、巨腎子30g。粉細(xì),切去木瓜頭,去瓤,納諸藥末,再以 截下的木瓜蓋合,用竹丁簽定,置甑中蒸令爛熟,入木臼中與軟 蒸餅相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生姜湯送下。散寒溫中舒筋。主治 寒凝肝脈所致陰莖內(nèi)縮,腹痛轉(zhuǎn)筋,四肢逆冷。
29、硫黃末 、蜂蠟各9g,和小丸黃酒送下,陽物即出。 補腎溫陽。主治 縮陽。
30、 炙附子 、人參 單煎、炮干姜 、炙甘草各90g
,粉細(xì)煉蜜和為3g丸。每服1丸, 以水150ml化解,煎至100ml,空腹溫服。 溫中散寒。主治脾胃虛寒所致陰莖內(nèi)縮。
31、木香、 五加皮、 松節(jié) 、桑根皮各30g、 薏苡仁30g 、檳榔 、桃仁各30g 陳皮(湯浸去白瓤,微炒)20g 、郁李仁(湯 浸去皮尖,微炒) 30g。粉細(xì)為散。每服9g,以水300ml,煎取150ml, 去渣溫服。理氣祛濕。主治氣滯濕阻,外腎拘攣入腹。
32、 炙附子30g 、皂莢 (去皮,涂酥,炙令黃色,去 子) 1個,炒干姜、 炙甘草各6g 、麝香 (研細(xì)) 3g。粉細(xì)為散。每服6g,以水300ml,煎至150ml, 和滓熱服。散寒溫中。主治感受寒氣,陽物縮入腹內(nèi),小腹拘急冷痛。
33、 炙附子、 沉香 、桂心各30g 、木瓜45g 、高良姜 30g。粉細(xì)為散。每服12g,以水300ml,煎至150ml, 和滓溫服。 散寒溫中。主治肝虛風(fēng)冷所搏,陰囊內(nèi)縮,轉(zhuǎn)筋不止,少腹冷痛。
34、桂心、 草豆蔻(去皮) 、炙附子各 30g 、丁香、 檳榔各15g、 木瓜30g。粉細(xì)為散。每服12g,以水300ml,入生姜6g, 煎至150ml,和渣熱服。溫肝散寒。主治肝臟風(fēng)冷,外陰內(nèi)縮,轉(zhuǎn)筋不止。
35 、硫黃1.5g, 酒沖服。 補腎壯陽。主治縮陽。
36、病人囟門的頭發(fā) (燒存性),水沖服。展陽。主治縮陽。
37、鳥槍用的火藥6~9g 好酒90~120ml,以酒沖服火藥,約5分鐘左右,陽物即出。展陽。主治陽縮。
38、小茴 、大茴 、砂姜、 花椒 、桂皮等份,共研細(xì)末,每次用15g,紅糖水或溫黃酒 (或白 酒) 沖服。 散寒展陽。主治陽縮。
39、白豆蔻 (去皮) 、高良姜 (銼) 各30g、 青橘皮 (湯浸,去白瓤,焙) 20g 、木瓜、 沉香各30g 、炒當(dāng)歸20g、 炙甘草15g、 桂心25g,共搗粗末為散。每服12g,以水300ml,并入生 姜3片,煎至150ml,去渣熱服。 溫中散寒。主治寒凝肝脈所致陰莖內(nèi)縮。
40、 大茴香15g,炒焦研末,調(diào)紅糖,用黃酒沖服。 散寒展陽。主治 縮陽。
41、 硫黃3g 、肉桂3g、 橘葉10片,將前兩味藥共粉細(xì)末,分3劑,用橘葉煎湯送服, 1日3次,分晨、中、晚各1次。補腎散寒。主治腎虛寒所致陽縮。
42、硫黃末6g 、五加皮酒酌量, 隨患者的酒量,將硫黃末1次沖服,至自覺陽具正 常為度。如服1次未出,可繼服至見效。如無五加皮酒,可買五 加皮120g,以酒2份,水1份煎沖服。如陽具盡者,服上藥后,另 用艾灸長強穴10余壯,使其伸出,再繼續(xù)服下方3~5劑: 熟地 24g,澤瀉9g,萸肉、淮山各15g,云苓、丹皮、熟附、陽起石、 仙茅各9g,肉桂6g。水煎服。補腎壯陽。主治腎陽虛損所致陽具突然向腹內(nèi)縮入。
43、吳萸30g,將藥炒出白煙時,用水沖服。 散寒展陽。主治 陽縮。
44、核桃仁1顆、炒膽子6g, 水煎黃酒飲服。以后每日加核桃仁1枚,加至20枚, 周而復(fù)始,服法同前。 補腎壯陽。主治陽縮。
45、 獨椒12~18g 、硫黃1.5~3g 、吳萸1.5~6g 、肉 桂1.5~4.5g 、小茴香3g、 菟絲子9~15g 、白酒適量。 搗碎共置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 煎取濃汁,去渣,兌入白酒100ml煮2~3沸,溫服。 溫陽散寒。主治陽縮。
46、獨椒 (瓜瓣花揪) 18~60g 、白酒250~500g,洗凈,切碎,放入廣口酒瓶內(nèi),倒入白酒, 蓋嚴(yán),浸泡7~10天即成。每服1酒盅,日服2次。散寒展陽。主治陽縮。
47、炙附子9g 、肉桂4g、 干姜10g 、川楝子15g、 丁香 6g 、白芷6g,研成細(xì)末,白酒調(diào)成膏狀,敷于神闕穴上, 使之與臍平。艾炷如黃豆大小,視患者病情之輕重,每次灸10~ 20分鐘,每日1次。溫陽散寒。主治虛寒型陽縮。
48、 燈芯草1根、 茶油適量,將粗燈芯蘸茶油(以浸濕燈芯草0.5cm為宜)點燃, 先灼關(guān)元穴1灸,然后灼神闕及其上下左右各5分處各1灸,覺 腹中有熱感,癥即緩解。展陽。主治各型陰縮,尤以陽虛型為佳。
49、 鮮蔥一大把,將蔥搗爛,用酒炒后熱敷臍部。散寒展陽。主治 寒證陽縮。
50、萵苣子20g、 樟腦9g 、麝香0.3g,將前2味混合粉細(xì),麝香另研細(xì)。用時先取麝香 填于患者臍窩,再將另2味藥末撒入臍內(nèi)的麝香上面,外蓋紗布, 膠布固定,1日換藥1次,連續(xù)貼藥至病愈。 展陽。主治小兒受驚,陰莖及睪丸向腹內(nèi)收縮。
51、 吳萸90g、 蓮須500g,共搗爛,炒熱敷肚臍,分二包輪流換敷,兼服下方: 黨參15g,白術(shù)9g,附子30g先煎,干姜15g,肉桂18g,煎湯500毫升,1 小時內(nèi)分2次服完。溫陽散寒。主治縮陽。
52、 硫黃、 吳萸各等份 、大蒜適量,先將前2味粉細(xì),過篩后與大蒜搗爛如膏狀。 用時取藥膏適量,敷于患者臍中,蓋以紗布并固定,1日換 藥1次,敷貼至病愈為止。散寒展陽。主治寒凝肝脈所致小兒、婦女陰縮。
53、大蔥250g 、生姜40g、 胡椒15g 、硫黃30g,
先將生姜、胡椒、硫黃粉細(xì),再與切碎之大蔥 共搗。敷于神闕臍下丹田穴,其上再加熱敷。溫經(jīng)散寒。主治腎陽衰微之陰縮。
54、白胡椒3g 、大蒜1頭、 食鹽5g、 冷米飯1團(tuán),共搗成泥,做餅敷于肚臍上,1小時后取 下,每日1次。溫經(jīng)散寒。主治陽縮癥。
55、生姜120g 、大蔥240g 、胡椒15g 、硫黃30g, 將前3味搗爛炒熱,同硫黃共裝入袋內(nèi),熱敷臍下 1寸3分處,并熱熨肚臍,每日1次。散寒展陽。主治寒性陽縮。
56、小茴香30g、生姜汁適量,將小茴香、生姜汁拌勻后,加熱,以白棉布包好, 置于關(guān)元、中極處熱熨。溫經(jīng)散寒。主治 陽縮。
57、川楝子20g、 透骨草15g 、丹皮12g 、赤芍12g、 冰 片3g,粉細(xì),用童便適量調(diào)和成膏,敷貼于關(guān)元 穴位置,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1次。透熱展陽。主治熱型陰縮。
58、生姜1塊。 將生姜一端削尖,以紙包裹4層,水中浸濕,然后 放入有火灰中煨烤,待紙干后取出,去紙剩熱姜之尖端蘸上植 物油插入肛門,陰莖即出。溫陽散寒。主治寒盛陰縮。
59、 老生姜30g 、洋蔥心30g 、凈黃土120g、 大曲酒 適量。先將土炒極熱,加入切碎姜蔥同炒,香氣出加曲酒 制成糊狀,放布上約半寸厚,對準(zhǔn)陰囊先熏后敷,待睪丸落下,去 藥。溫陽散寒。主治陽縮。
60、小茴香50g 、生姜20g 、食鹽20g,水煎后置于盆內(nèi),坐浴,并以其蒸氣熏陰部。溫經(jīng)散寒。主治陽縮。
61、小茴香30g、王不 留行30g,將小茴香粉細(xì),加等量的留行子,煎20分鐘后, 趁熱熏洗會陰部。 展陽。主治陽縮癥。
62、鮮菠菜500g 、玄明粉12g 、豬血250g, 鮮菠菜洗凈切斷,豬血切成塊,清水適量煮湯,湯 成入玄明粉12g,拌勻服食。展陽。主治陽縮。
63、鮮西瓜皮200g 、鮮冬瓜(連皮與仁)200g 、芒硝12g, 前2味加水適量煎湯,湯成入芒硝12g,再沸,拌 勻服食。 清熱展陽。主治 陽縮。
64、 豆腐約200g 、生石膏約50g 、番瀉葉30g, 加水適量煲湯,煲2小時,白糖適量調(diào)味,飲 湯。 瀉熱展陽。主治陽縮。
65、生姜30g、紅糖適量。生姜煎水,入紅糖,熱服。 溫陽散寒。主治陽縮。
66、生姜搗汁適量,加少量水飲服。 溫陽散寒。對 陽縮者有效。
僅供有緣人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