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jīng)歷了五千多年歷史,在這段歷史當中出現(xiàn)過許多個大大小小的王朝。
每當有一個王朝崛起,必然會有一個王朝覆滅,縱觀我國歷史,若是非要說出那個時期的歷史最精彩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三國時期。
還有人將這段時期發(fā)生的事情寫成了一本書,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這本書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雖然其中有些歷史是真實發(fā)生的,但是也有很多事情是虛構的,并不完整。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位于漢朝之后、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先后出現(xiàn)了三個主要政權,他們分別是“曹魏、蜀漢、東吳”。
在這段時期,可以說是“猛將如云,謀臣如雨”,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其中猛將,我們想到就是那首打油詩“一呂二趙三典韋”這些猛將。
說起謀士,大家想到的就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tǒng)、司馬懿等等,這些謀士都非常出名。
在《三國志》中記載,有一位謀士,被陳壽稱之為:“擬之魏臣,統(tǒng)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伉儷邪?”他就是蜀漢的謀臣法正。
關于法正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法正不死,便無三國”,這個說法來自于《三國志蜀書》中夷陵之戰(zhàn)后諸葛亮的一句感慨: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span>
要知道諸葛亮可是有著不小的名氣,能被他如此看重,足以看出法正的謀略究竟有多厲害。
法正的一生雖然看起來短暫,但是卻又很傳奇,他對三國的歷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可惜的是他45歲時就去世了。
法正字孝直扶風縣人,最開始是劉璋的部下,但是地位卻很低,以至于經(jīng)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因此他便決定投奔劉備。
后來劉璋和劉備決裂,法正出面勸解劉璋,這才完成了蜀地的統(tǒng)治,他還有一項功績,那就是參與了漢中之戰(zhàn),最終獻計斬殺了曹魏大將夏侯淵。
在《三國志》中有記載:二十四年,先主自陽平南渡赤水,緣山稍前,于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在《三國志》中,陳壽將法正和郭嘉程昱相比,甚至還曾獻計將夏侯淵斬殺,法正曾經(jīng)殺害了一批無辜之人。
但是諸葛亮卻不敢將這件事告訴劉備,從當時的情形來看,劉備要更加親近法正,畢竟法正剛剛投奔劉備,就為他獻上了一份大禮,幫他奪取了益州地區(qū)的控制權。
奪取益州不過是他展現(xiàn)才華的開始,爆發(fā)漢中之戰(zhàn)時可以說是他最輝煌的絕唱。
當時法正從天下大勢的角度來看,判斷出曹氏準備“化家為國”,暫時沒有精力顧及漢中。
當時留守在漢中的只有夏侯淵和張郃,如果劉備動作快的話,完全可以在曹操沒回來之前奪取漢中。
隨后劉備便調集精兵,對漢中發(fā)起了進攻,在這場戰(zhàn)斗中,最關鍵的一部分便是法正親自謀劃的定軍山之戰(zhàn)。
曹操的主力分布在南、東這兩座大營中,分別由夏侯淵和張郃鎮(zhèn)守,經(jīng)過研究曹軍的部署,法正給出了聲東擊西的建議,假裝去攻打張郃,實際上猛攻夏侯淵。
結果和法正預想的一樣,夏侯淵派兵去支援張郃,自己則在措不及防的情況下被黃忠斬于馬下,夏侯淵一死,曹操的軍隊紛紛收斂兵力。
當曹操趕回來時看到這個場景也對法正的能力佩服不已,還感嘆了兩句話:“吾固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從曹操的這個感嘆中就能看出,法正確實是個人才,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若是他不死的話,很可能會改變許多事情。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如果遇到什么問題,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chuàng)(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冒犯請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