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與人民軍隊同齡、由賀龍元帥親手締造的“紅軍團”,一個將星閃耀、孕育200多位共和國將帥的“百將團”,一個享譽全軍、兩次被最高統帥部命名的“硬骨頭六連”所在團,一個在戰(zhàn)火中磨礪成長、被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稱號的“猛虎團”……
硬骨雄風今猶在,紅軍戰(zhàn)旗別樣紅。80多年來,這支英雄部隊從小米加步槍起步,如今正大步邁向機械化、信息化。
“硬骨頭精神”代代相傳
1937年9月,這支部隊的前身、716團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參與首戰(zhàn)雁門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黃土嶺上,用迫擊炮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guī)秀中將;保衛(wèi)延安三戰(zhàn)三捷,全殲敵3個精銳旅,活捉3個旅長……
這是一支戰(zhàn)功赫赫、敢于刺刀見紅的部隊。今天,這把威震敵膽的尖刀是否依然銳利?我們來到訓練場探訪。
鐵甲轟鳴,大地顫抖。數十輛戰(zhàn)車以排山倒海之勢,撕破拂曉的晨霧,向山地靶場開進。“轟、轟、轟……”,一發(fā)發(fā)炮彈呼嘯著沖出炮膛,發(fā)發(fā)在靶心開花。
“部隊官兵的第一堂課,就是學習‘硬骨頭精神’。”部隊長邢國良說,只有時刻牢記和發(fā)揚“硬骨頭精神”,部隊才能始終保持打硬仗、惡仗的戰(zhàn)斗力。
“硬骨頭六連”的四級士官馬其鐸,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半年里啃完10多本訓練教材,成為訓練尖子。他的秘訣是:“每一道訓練難題,我都把它當作一場必須打贏的戰(zhàn)斗。”
愛民情懷一脈相承
把一袋青稞面送給饑寒交迫的老百姓,自己卻永遠倒在長征途中,這是一個小紅軍在長征途中用生命演繹的愛民故事。
80多年來,這支部隊的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愛民情懷始終一脈相承。
營區(qū)里,“駐杭城,愛杭城,建杭城,把杭城當故鄉(xiāng);愛人民,學人民,為人民,視人民為父母”等標語,隨處可見。愛民精神,更是寫在官兵們的心里——
2008年初,我國南方遭遇罕見冰凍災害。部隊聞令而動,凌晨4時冒著嚴寒趕往杭城,清掃積雪、搭設帳篷……所到之處,處處溫情涌動。
接到赴江西搶修電網的緊急命令后,官兵們又星夜馳援。在井岡山,抬著一噸多重的電桿,在冰天雪地里搬上千米峰頂。鞋子爛了,就赤腳踩著冰渣前行;口渴了,就抓把積雪含在嘴里。
“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革命老區(qū)的群眾被深深感動了,紛紛前來幫忙。婦女們還送來了熱水,老人們捂著熱氣騰騰的饅頭送上山。
每一代紅軍傳人身上,都有數不清的愛民故事。最近,四級士官盧加勝還被推薦為“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部隊駐地附近的一位老人由衷地說:“這是一支人民愛戴的部隊,也是一支愛民的部隊。”
青春正步走 無悔軍營路
“我們向前,走向戰(zhàn)火,和平在我們身后開滿鮮花;我們向前,走向洪水,鐮刀在我們身后收獲金秋;我們向前,走向地震,廢墟在我們身后聳起高樓;我們向前,走向勝利,用‘硬骨頭精神’把生命之歌高奏……”
今天,部隊所處的環(huán)境、面對的任務,都發(fā)生了新變化,但官兵的報國之情、使命意識,始終牢記于心。六連連長王勇敢告訴我們,正是這種使命感,激勵著官兵勇立時代潮頭,不斷為“硬骨頭”注入“新元素”。
“只有聽黨召喚、獻身使命,才能更好地彰顯人生價值……”正在全國各地作巡回報告的大學畢業(yè)生建功立業(yè)先進事跡報告團所到之處,一名軍人所作的“青春正步走,無悔軍營路”事跡報告格外引人關注。
他,就是四連連長、清華大學畢業(yè)生覃文強。從一開始的障礙考核倒數第一,到后來的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他的成長變化,是新時期這支部隊官兵走體能、智能、技能復合發(fā)展之路的一個縮影。
榮譽面前不自傲,歲月面前不褪色。在與時俱進的“硬骨頭精神”引領下,“紅軍團”,這支英雄部隊正在譜寫新的輝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