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中的“同氣相求”有二種意義。
第一,首先指出了某種體質容易感受相應的淫邪。如《素問·八正神明論》云:“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人則傷五臟……故曰天機不可不知?!薄鹅`樞·百病始生篇》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賊風,與其身形,參于虛實,大病乃成?!泵鞔_指出了天人相應,兩虛相感而為病的理論。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云:“邪之中人,奈何?岐伯曰: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泵鞔_指出了寒與寒相感而致病。臨床常見外寒內飲之喘促即因寒飲入胃,循經上達于肺,肺素有寒則易內外相合,寒邪進而客肺,致氣逆上行引動體內伏邪,故咳而喘息。
有醫(yī)家總結云:“要知易風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弱,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勞傷者,中氣必損,須知發(fā)病之日,即正氣不足之時。”明示了體質因素對疾病的敏感性。
第二,“同氣相求”指人體發(fā)病與傳變的傾向性,實則也與人體體質類型關系密切?!鹅`樞·百病始生篇》特別提出了“氣有定舍”的觀點。說明了各種邪氣在人體內傳變致病有一定的部位,《素問·咳論》說“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又云:“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氣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狈从沉肆虏∨c五臟虛實喜惡相應。臨床如脾虛之人易感濕邪為患,常致腹瀉、消化不良等癥,在婦人則常見帶下,實則是“濕土之氣,同類相召”之故。
《溫病條辨》云:“傷寒由毛竅而入,自上而下,始足太陽、足太陰膀胱屬水,寒即水之氣,同類相從,故病始于此?!毖ι滓苍疲骸疤巸葌?,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此皆先有內傷,外感客邪,非由臟及臟之謂?!蓖趺嫌⒃疲骸按搜詢葷袼厥⒄?,暑邪入之,易于留著,而成濕溫病也?!闭f明了熱與濕相結而致濕溫病。臨床上傷寒直中陰經,其身不發(fā)熱者為陰經傷寒,也即是因“病者元陽素弱,故邪即中人陰經”。
中醫(yī)學“同氣相求”理論實則闡明了六淫致病及其發(fā)病類型與人體體質因素息息相關。故告誡人們相應地鍛煉身體,避免外邪入侵,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鍛煉方法。“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健康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