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鬼谷子傳說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蘇秦、張儀這對師兄弟是同時代的對手,實際上秦、魏、韓三國拜相的公孫衍才是張儀真正的對手。
▲張儀
和張儀一樣,公孫衍也是魏國人,他出生在魏國陰晉。公孫衍先于張儀入秦,公元前333年公孫衍被秦惠文王封為大良造。大良造是秦國當時數一數二的高官,相當于后來的宰相,商鞅就擔任過這一職務。公孫衍在擔任大良造后立馬對自己的祖國魏國開刀,創(chuàng)下俘虜魏國宿將龍賈,攻克上郡雕陰,斬首八萬的戰(zhàn)績,他的家鄉(xiāng)陰晉也被秦國割走。公孫衍在秦國的仕途隨著張儀的到來而結束,他不得不回到了魏國。魏國上下反而欣賞這個“叛徒”的才能,他被任命為“犀首將軍”。犀牛皮甲是當時魏國精銳武卒的常用裝備,犀首將軍就等于是精銳部隊數一數二的指揮官,犀首后來成了公孫衍的專門代稱。
由于魏國接連遭到齊、秦兩國的打擊,損失慘重,公孫衍開始實行合縱政策。公元前325年,魏、齊兩國聯合伐趙之戰(zhàn)就是公孫衍主導的合縱嘗試,他準備先從趙國身上挽回損失。趙國在兩國的打擊下,丟失了平邑、新城等地。作戰(zhàn)獲勝一年后(公元前32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這兩個老對手在公孫衍的安排下一起稱王,這就是著名的“徐州相王”事件。公元前323年,公孫衍發(fā)起了“五國相王”運動,試圖讓魏、韓、趙、燕、中山五國,承認對方君主的王位。他的本意是提高各國的國際地位,加強彼此合作與遏制秦國,推行合縱政策。這一舉動并沒有得到各國君主的認同,“五國相王”運動失敗后,公孫衍的老對手張儀來到魏國擔任魏國丞相。張儀實際上是秦國、魏國兩國的宰相,他在家鄉(xiāng)的成功完全是為秦國的利益服務的,公孫衍的合縱事業(yè)遭到了重大挫折。
▲公孫衍
張儀并沒有得意太長時間,公元前320年,張儀推動秦與魏、韓兩個盟國遠征齊國,慘遭失敗。魏惠王乘機驅逐張儀回秦,重新任命公孫衍為相。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魏襄王時期公孫衍與來自齊國的田需不和,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由于田需的背景,魏襄王很有可能舍棄公孫衍選擇田需,于是公孫衍先下手為強,他向魏王建議道:“嬰子(靖郭君田嬰)言行于齊王,王欲得齊,則胡不召文子(田文)而相之?”田文就是著名的孟嘗君,孟嘗君當上田嬰的繼承人也有公孫衍的幫助,所以公孫衍才有了這個想法。公孫衍親自入齊與田嬰相約,讓田文充當魏相,公孫衍轉為韓相,這就是公孫衍三國為相的由來。
公孫衍的口才并不比張儀差太多,兩個縱橫家最終的命運還是由國力決定的。公元前315年,秦韓兩國在濁澤大戰(zhàn)。經過一年的苦戰(zhàn),韓軍戰(zhàn)敗,公孫衍只身逃走,丟失了韓國的相位。而張儀最后回到了被自己坑慘的魏國,他在公元前309年以魏國宰相身份去世。張儀傳說中的師弟蘇秦則要到公元前295年才得到燕昭王的信任,活躍在戰(zhàn)國舞臺上。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chuàng)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