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種感覺,明明自己學了很多東西,可就是沒有進步。
方法技巧整理了一大堆,可一直都沒能用上,全都躲在收藏夾里吃灰了。
隨著積累的東西越來越多,你感覺越來越無助,因為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去整理吸收。
明明聽了很多牛人的課,懂得了很多異于常人的知識,可卻始終無法運用在自己身上。
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呢?
李善友在《第一性原理》一書里提出:歸納法的一大問題,就是你很難將在一個領(lǐng)域里獲得的成功遷移到另外一個領(lǐng)域。
我們平時做筆記的時候,只是將其中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卻沒有學會人家的思考方式。這樣無論記再多筆記,都是無用的。只有掌握演繹法,在第一性原理上進行推理,才能理性思考。
作為混沌學園的創(chuàng)辦人,李善友堅信第一性原理的重要性。
第一性原理就像地下的根基,是把不同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歸納出來,通過邏輯思維的拆解推導出來的系統(tǒng)基本理論。同時以此為基點不斷向上延伸,打破原有群體認知從而建立的新系統(tǒng)。
因此,在個人成長方面,我們需要學習思維模型去向上發(fā)展,從而打造出個人系統(tǒng)。
以下,我將分享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01
演繹思維
什么是演繹思維?
亞里士多德曾在《邏輯學》中提到過一個三段論:
所有的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
在這個三段論中,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正確的情況下,結(jié)論才能成立。
這是典型的演繹思維,只要邏輯正確且無漏洞,我們就能通過推理獲得想要的結(jié)果。
擁有演繹思維,能極大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
李善友教授的女兒在念初中時,就曾被這種邏輯思維模式折磨過。
因為數(shù)學老師對于邏輯要求非常嚴謹,明明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卻需要她寫出極其復雜的推導過程。只要錯了一個步驟,就會毫不留情扣分。
雖然這個過程很痛苦,但結(jié)果卻是極好的。因為掌握了思維的嚴謹性,以后思考問題時就不會以偏概全。
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思維漏洞,都能輕易捕捉,從而得出客觀的事實分析結(jié)論。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當運用這種思維模式。如果一味地以歸納法,前人的經(jīng)驗為前提,是很難找到正確答案的。
李善友教授認為:“往往那些大家都深信不疑、不被質(zhì)疑的東西,才是給予你最大限制的隱含假設?!?/span>
不是所有的東西套上一個理論模型就能解釋的,過去的經(jīng)驗有太多的局限性,并不能真正指導未來。
只有經(jīng)過客觀嚴謹?shù)姆治?,才能打破過往的禁錮,得到超越平常認知的答案。
想要掌握演繹思維,需要我們有嚴密的推理過程,和認真執(zhí)著的態(tài)度。
02
成長型思維
商業(yè)顧問劉潤曾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
假如你是自己的CEO,你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公司呢?你的公司又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yè)?你希望是一家傳統(tǒng)型企業(yè)還是一家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
這都取決于你的思維模式。
是固步自封求安穩(wěn),還是開拓創(chuàng)新迎挑戰(zhàn),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再明顯不過。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固化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化型思維在乎當下的成敗,成長型思維則關(guān)注個人的成長。
同樣做錯了一件事,固化型思維的人只會覺得自己此時糟糕透了,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思考自己能從這次失敗中汲取哪些經(jīng)驗教訓。
前一陣子有個詞叫舒適圈,同時還有這樣一句話:圈內(nèi)放不下靈魂,圈外容不下下肉身。
你究竟是愿意待在舒適圈里求溫暖呢,還是離開圈子去開辟無限可能?
有一個例子,一個60歲的老奶奶想學小提琴,結(jié)果覺得自己年紀太大,周圍人也不支持,最后放棄了。
結(jié)果到了90歲的時候,她感到非常后悔,如果自己當初去學的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奏了30年了。
有時候人最怕的不是無知,而是是自我限制。固化型思維讓我們不敢迎接機遇和挑戰(zhàn),從而失去了開拓自己的可能。
種一棵樹,不要想著怎么一下子把它養(yǎng)大,還預設其中會遇到的種種困難險阻。你只要去做,并且在過程中不斷改進,那就行了。
方法總比困難多,不要一開始就輸了。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從來不會輕易認輸。
03
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展開的思維,我們進行批判性思維是為了考量我們自我(或者他人)的思維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好的標準。——布魯克·諾埃爾·摩爾
作家梁文道曾說過一件事,他小時候喜歡觀察大人,然后發(fā)現(xiàn)大人很奇怪,都是自我矛盾的。
梁文道覺得自己不能變成這樣子,于是他拿出一張紙去記錄自己今天干了什么,然后分析自己為什么這么做,理由是什么。
等到整張紙都填不下的時候,梁文道發(fā)現(xiàn)如何完整記錄分析自己的每天背后動機是一個畫不完的表,甚至他能感覺到自己每天言行背后的理據(jù)也是自相矛盾的。
為此,梁文道感到苦惱,因為他覺得人應該是統(tǒng)一的。
于是梁文道有了一個怪異的表現(xiàn),上學時他和同學交談,看上去沒什么異常,實際上他天天都在分析別人。
“他為什么要這么講,他這么講好奇怪,他難道沒意識到這樣是很蠢的嗎?”
然后梁文道會進而反省自己,是否也有這樣愚蠢的行為。于是幾乎半年一整個學期的時間,梁文道天天在寫這些東西。
實際上,梁文道的這些異常行為,就是批判性思維的表現(xiàn)。不僅批判別人,同時也批判自己。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也是獨立思考的證明。
大部分人都有從眾心理,別人怎么樣自己也怎么樣,卻忘了思考其背后要素是否合理。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烏合之眾,不加思索無腦站隊的人存在。
為此,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李善友教授認為:當足夠多的人相信一種思想以至于它成為常識的時候,它就控制了我們。不是我們擁有了思想,而是思想占有了我們。
想要打破這層壁壘,突破認知局限,需要我們有極強的批判認知能力,能夠清醒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
越是混沌凌亂,越要清醒自制。
04
寫在最后
電影《教父》中有這么一句經(jīng)典名言: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zhì)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zhì)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可能夠一下子看透事物本質(zhì)的人太過稀少,簡直是少之又少。
但閱讀李善友教授的這本《第一性原理》后,我發(fā)現(xiàn)普通人還是有機會“逆襲”的,只要掌握幾個基礎(chǔ)的思維模型,并加以實踐運用,也能讓自己有新的突破。
俗話說,不怕你笨,就怕你懶。
在學會演繹推理能力,擁有成長發(fā)展的眼光,養(yǎng)成清醒自制的態(tài)度后,相信我們都能邁上一個新臺階,開辟不一樣的人生。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