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到今,要論釣魚的水平和境界,可能沒有能比得過姜子牙的了。直鉤釣魚,愿者上鉤——就這么一個(gè)簡單的行為藝術(shù),便成功地推銷了自己,不愧是天下無匹的“首席智囊”。
姜子牙行為藝術(shù)的巨大成功,讓釣魚這種普通的人類活動(dòng),不僅成為了一種行為藝術(shù),還成為了一種人生信仰的表達(dá),并且隨著歷史長河的奔流,得到了豐富多彩的詮釋。
1
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有一首《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所作。這首詩像一幅寫意畫,使一個(gè)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蓬頭”“側(cè)坐”似乎應(yīng)該可以畫成工筆,果真畫成工筆,那份爛漫也就減損了許些。
對于詩人而言,在成人世界里能夠發(fā)現(xiàn)這份童趣,欣賞這份童趣,已然十分難得,而吸引詩人的也正是這份意趣,這份感覺。往往,寫意畫更能令欣賞者恍然忘己,如入其境。當(dāng)胡令能寫下這首詩的時(shí)候,他一定心馳神往,如同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吧。這首詩中的稚子或許釣的僅僅是魚而已,但用詩寫下稚子這份釣趣的胡令能,他“釣”的卻是一份回憶,一份童真,一份欣賞。故而,才有了這首雖淺顯卻引人回味的詩——要知道,唐人的詩歌中,抒寫兒童形象的是很難得的。
無論今天我們怎么讀這首詩,似乎都看不出胡令能是在借用姜子牙的創(chuàng)意,要表達(dá)什么言外之意。
胡令能大概是像廣大釣魚愛好者一樣,就是喜歡和羨慕這種可以令人沉浸其中的活動(dòng)。這種活動(dòng),總能讓人不知不覺與天地、與自然融為一體。
2
《小兒垂釣》中專情垂釣的兒童形象除了表達(dá)了詩人對童趣的欣賞,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寄托,似乎并不重要。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也寫到了垂釣者,寄意就全然不同了。
孟山人是在借用姜子牙的創(chuàng)意。
全詩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從詩題就可以猜出,這不可能僅僅是一首寫洞庭湖之景的詩。
孟浩然這首是“干謁”詩。什么叫“干謁”呢?就是推銷自己,也可以叫做自我推薦信,寫給達(dá)官顯貴、掌權(quán)人物的(寫給小職員不起作用)。
孟浩然孟山人的這首詩被公認(rèn)為是干謁詩中的代表作。
我們只要用心讀上一遍就會發(fā)現(xiàn),前四句寫的是景,后四句才是正題——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推薦,能謀得一份皇家差事。
以詩為推薦信,這么文藝的手段,也只有同樣是詩人或者文學(xué)修養(yǎng)了得的人才能看得懂,并因此而賞識求職者。
不錯(cuò),張丞相正是這樣一位懂詩的人物,他就是張九齡,詩人,曾在玄宗朝任丞相,詩作以五言古詩見長,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shí)”就出自他的《望月懷遠(yuǎn)》。《唐詩三百首》的首篇《感遇》,就是張九齡的大作。
在唐代,自我推薦是一種風(fēng)氣,大凡自認(rèn)為有才有德之人,都會走這條路。李白、王維、杜甫等大詩人都寫過干謁詩。
孟山人是怎樣推薦自己的呢?他先寫自己在洞庭湖邊看到的闊大景象:時(shí)序雖已八月,洞庭湖卻水面與湖岸齊平,遠(yuǎn)遠(yuǎn)望去,水波浩渺,長空映水,水天相接,遼闊曠遠(yuǎn)。云、夢二澤水氣蒸騰,洶涌的波濤幾乎要將湖邊的岳陽城給撼動(dòng)了。
他這望的是洞庭湖,又似乎不是洞庭湖,而是盛唐的氣象,是張丞相的胸懷和魄力。如此高超的“拍馬屁”藝術(shù),是怎么也不會讓人厭煩的,只會笑納。
后四句就直接切到正題上了:我想渡過湖面到令人神往的對面去,可惜(也可以說成“可憐”)沒有舟楫??;身處如此開明盛世,我卻無所事事,不能為朝廷出力,感到萬分慚愧!傻傻地坐著看那垂釣者釣起一條又一條大魚,我只有羨慕的份兒,卻沒有任何得魚的法子?。【磹鄣膹堌┫?,您就提攜提攜我孟浩然吧!(孟子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蔽颐虾迫粡臎]想過要魚與熊掌兼得,甚至連熊掌也不曾奢望,能得魚就對丞相您感激不盡了!——當(dāng)然,這是我如此猜測的,孟浩然有沒有這層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的翻譯是將孟浩然的委婉變得直白了。其實(shí),這首詩之所以能被公認(rèn)為干謁詩中的代表作,自有其出色之處,尤其是詩中“垂釣者”的形象,值得玩味。
從湖水引出垂釣者,自然而然。孟浩然欽羨的是垂釣者,那這垂釣者肯定是朝廷中的掌權(quán)人物了——指的就是張九齡。這可不是充滿童趣的張九齡,而是能輕輕松松釣上一條又一條大魚的張九齡?。埦琵g樂意自己被比作垂釣者嗎?“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那個(gè)輔佐武王伐紂的神話般存在的姜太公就是垂釣者中的高手??!白居易在《渭上偶釣》中寫道“昔有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拿自己與姜太公作比,張九齡當(dāng)然開心了。
詩是好詩。進(jìn)京趕考,未被錄取,失意之中還能寫出這樣的干謁詩來,可見孟浩然是真的有才——這是不用懷疑的,他的山水田園詩在詩歌史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春曉》《過故人莊》等詩小學(xué)生就十分熟悉了。那么張丞相有沒有因?yàn)檫@首詩提攜孟浩然呢?好像沒有,因?yàn)閺埦琵g也就當(dāng)了一年丞相。不過,這首詩還是給張九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后,張九齡任荊州長史,即招孟浩然入幕。
3
寫到“釣者”的古詩詞不少,大多并不是以孟山人詩中的形象出現(xiàn)的。那又是怎樣的形象呢?我們通過幾首具體的詩詞來看一看。
先來談?wù)劻谠摹督贰?/span>
這首詩中的釣客形象很獨(dú)特。姜太公直鉤釣魚,地點(diǎn)是在渭水北岸,不管釣的時(shí)間長短,總歸是有很多路過的人會看到——他本來就是釣給別人看的。姜太公是“釣翁之意不在魚,而在廟堂之間也”。與姜太公比起來,這柳宗元就奇怪了,他在冰天雪地里垂釣,既無鳥跡,亦無人蹤,用意何為呢?
這是一首很直白的詩,前兩句寫大雪封山封路,千山萬徑不見飛鳥,不見行人。就是在這樣的冰天雪地里,一葉孤舟一釣翁,穿著蓑衣戴著斗笠,在江面上垂釣?zāi)亍?/span>
好孤冷的畫面,好孤冷的釣翁!“絕”“滅”“孤”“獨(dú)”,滅絕師太還是獨(dú)孤求敗??!武林味都有了!是啊,這首詩中就沒有人間煙火氣: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姿態(tài)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這是哪來的高人呢?
還是先來看看柳宗元寫這首詩時(shí)的處境。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yùn)動(dòng)。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lián)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shí)際上是毫無實(shí)權(quán)而受地方官員監(jiān)視的“罪犯”。官署里沒有他的住處,不得不在和尚廟——龍興寺的西廂安身。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孤寂落寞之感可想而知,這詩中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不就是他自己的寫照嗎?
原來,這里“獨(dú)釣寒江雪”的釣翁就是清高而孤傲的詩人自己?。∷灥氖羌拍?,是孤冷,是高傲,當(dāng)然也有不甘和無奈。
4
李白的《行路難》中也寫到了垂釣——
我們知道,李白是向往功名的,一生總想能干一番大事業(yè),卻總是難能如愿。這首詩分明是在表達(dá)自己在功名路上求索的艱難,好在最后兩句仍然飽含著不屈的希望。
那么這里的“垂釣”又有怎樣的含義呢?其實(sh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是在用典。用的是什么典故呢?一個(gè)是姜太公釣魚,一個(gè)是伊尹乘舟經(jīng)過日邊(伊尹是助商滅夏的功臣)。不言而喻,李白是借這兩個(gè)典故表達(dá)自己的追求,也希望能有姜太公和伊尹的美好境遇,“釣”得美好的前程。
看來,李白還是很羨慕姜子牙的。
5
我還是喜歡清代王士禎的《題秋江獨(dú)釣圖》——
為什么喜歡呢?一個(gè)詞:瀟灑!
這是一首題畫詩。顯然,這幅畫中垂釣者的形象,也是瀟灑的。
詩的瀟灑,首先表現(xiàn)在“一”字上——28個(gè)字,竟用了9個(gè)“一”字!
其次是詩的層次和意境上。讀一二兩句,白描了一個(gè)釣者的形象,不免有點(diǎn)孤寂之感。但是,讀到后兩句,那就是天高地闊,自在瀟灑了——有歌有酒,還“一人獨(dú)釣一江秋”,簡直就是神仙境界。
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中的垂釣者,演繹的也是一份悠游江湖的瀟灑——
一句句讀下來,俗世勞頓的人,定然心生羨慕。
張志和是詩人,也是畫家。他不單單描繪一個(gè)閑適的垂釣者形象,還“繪”出了垂釣者流連忘返的自然環(huán)境——悠然的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活潑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意境優(yōu)美。人在畫中,畫在心中,如此詩情畫意的山水人生,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6
天下情懷也罷,山水人生也罷;
推銷自己也罷,隱逸身心也罷;
釣的,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