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賣兒童的路上,從來不存在什么溫情。調侃梅志強“被拐億萬少年”的身份,實際上是把人口拐賣娛樂化。這樣就是在往被拐兒童父母的傷口上撒鹽,是在給罪惡洗地,是對人販子的無理縱容。
富書作者:水京雨;主播:李鑫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chuàng)
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幸被拐走,父母的天就塌了,孩子就失去了最美好的親情,未來坎坷難料。但前段時間,一條孩子被拐25年的報道,引發(fā)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被拐的孩子居然成了人人“羨慕”的對象。 甚至還有人求被拐,恨自己小的時候沒能遇上一個慧眼識珠的人販子。
之所以出現“求拐”的現象,只因為被拐的孩子,從千萬富豪家庭被拐到億萬富豪家庭,網友稱他為:“天選富二代!”“被拐少爺”,評論區(qū)一水的羨慕嫉妒,真是“出生在羅馬,'不幸’被拐到了迪拜。”被拐的男孩叫梅志強,2歲被人販子拐走,直到25年后才找到親生父母。他原以為事情到此結束,沒想到網友給他貼了諸多標簽,引發(fā)了熱議。采訪時,他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其實有時候,快樂不是用錢就能買到的?!?/span>人人都羨慕梅志強的“好命”,但他卻不愿意過多提及養(yǎng)父母的家,他身上到底經歷了什么?他真的是個“幸運兒”嗎?在整理梅志強的故事時,富叔一直在心里不停地問自己,如果是孩子被拐了,一個家庭會怎么樣?讓我們一起回到1997年7月,看一看梅家到底發(fā)生了什么?1997年7月23日這天,普普通通的一天,梅家像往常一樣生活著,但他們并不知道,一個巨大的危險在慢慢靠近他們。這天,父親梅賢華出差去外地,梅母在廚房做飯,大女兒在客廳寫作業(yè),只有兩歲的梅志強在門口獨自玩耍。一開始,姐姐還一邊看書,一邊望著門口外的弟弟,姐弟倆有說有笑。沒一會兒,姐姐開始認真地寫作業(yè)了,也就沒在意弟弟梅志強。20分鐘之后,梅母從廚房出來,看了一眼正認真做作業(yè)的姐姐,便隨口問道:“弟弟呢?”姐姐頭都沒抬,脫口而出道:“在門口玩呢?!?/span>梅母趕緊去門口查看,可門口玩具還在,卻沒了兒子的身影。梅母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里,手里拿著的盤子重重摔在了地上。她顧不了那么多,趕緊在附近查找,可是找了一圈,都沒有兒子的身影。梅母的腦子里閃現了一個可怕的念頭:她的孩子丟了!就在自己家的門口,僅僅20分鐘!梅母強打起精神,將親戚和鄰居喊來一起找,可是直到半夜,都沒有任何消息,于是梅母報警了。梅賢華得知兒子失蹤后,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連夜趕回家中。那幾天,梅賢華沒日沒夜地找兒子,發(fā)動了所有的親戚幫忙一起找,可是都沒有兒子梅志強的消息。確認孩子丟了,梅母當即就暈倒了,醒來后,第一句話就是問:“孩子找到沒?”看著眾人搖頭,梅母傷心欲絕,一連躺了二十幾天,全靠打吊針支撐著。能稍微起床了,梅母拖著病痛的身體,瘋了一樣地四處尋找孩子,卻始終沒有任何消息。梅志強失蹤的那二十幾天,梅賢華和梅母的神經都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tài),可是,繃得太緊的情緒,是需要發(fā)泄的。他倆開始相互埋怨,梅賢華指責妻子沒有看好孩子,梅母指責丈夫只顧忙生意。夫妻二人奔波在尋子的路上,尋人啟事印刷了無數,報紙上也刊發(fā)了尋找孩子的報道,但一切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在我國,每年都有很多兒童被拐賣,但是能被找回來的寥寥無幾。為了尋找兒子,梅賢華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貴州、廣東、云南、重慶……漫漫尋子路,是一件極其耗神耗力,耗費金錢和心血的事情。每出去一次都要花費成千上萬元,期間還要面臨各種欺騙和敲詐。有一次,有人告訴梅賢華,他在廣東發(fā)現了梅志強的線索,梅賢華立即前往廣東,結果到了,他才發(fā)現是騙錢的,被騙了兩萬元。他表示:“孩子被拐的那年剛剛學會說話,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當年自己出差,與兒子竟一別就是25年。只要一想到他在某個地方吃不好,過不好,我就夜不能寢?!?/span>25年的時間,九千多個日日夜夜,想念著不知身在何方的親人,一家人都處在悔恨和痛苦的煎熬中。梅賢華表示,孩子被拐后家里過年氛圍都是壓抑的,每當孩子母親將梅志強的碗筷擺在桌子上,都非常難過。每年梅志強的生日,是全家最怕過的一天,這天全家陷入最低沉的氛圍中,誰都沒有勇氣去切那個蛋糕。在余生的日子里,梅家早已經沒有了歡聲笑語,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動力,就是找到孩子這唯一的一件事。梅家這邊度日如年,竭盡全力尋子,被拐的梅志強那邊又經歷著什么呢?剛被拐走時,因為梅志強腸胃不好,總是拉肚子,看起來瘦瘦弱弱的,直接被第一任買家“退貨”了。因為同樣的理由,人販子幾乎找不到想要梅志強的買家。采訪中,梅志強回憶起這段經歷,一直侃侃而談的他,突然停頓了一下,哽咽地說:“沒人要,沒人肯收……”養(yǎng)父養(yǎng)母原本已經有兩個女兒,把梅志強買下后,只是希望以后能繼承香火。養(yǎng)父母家可不是一般的家庭,他們家開了好幾家民營醫(yī)院,資產數億。雖然這個家庭很富有,但是對于梅志強,更多的是敷衍。養(yǎng)父母每天到處跑生意,根本沒有時間和梅志強相處,更不會關心他。但是在生活方面,梅志強享受的是最好的,家里不光有保姆照顧他,還會給他不少的零花錢。梅志強也在努力地適應新家的生活,只是還沒等他適應好,因為一個人的出現,他變成了豪門棄子。就在梅志強上小學的時候,養(yǎng)母發(fā)現自己懷孕了,10月懷胎后,養(yǎng)母生下了一個男嬰。養(yǎng)母有了自己的孩子,梅志強的存在就變得有些多余,更是時常受到冷落。就在這段時間,因為腸胃不適,梅志強什么都吃不下去,瘦瘦小小的,一看就不健康,這樣的孩子,給人感覺活不久。再加上弟弟的出生,敏感的梅志強知道,自己估計要被拋棄了。幸好梅志強的奶奶出現了,老人家看孩子可憐,就親自養(yǎng)了起來,一口飯一口飯地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奶奶的照看下,梅志強逐漸變得強壯健康。此時的梅志強,經過一系列的事,就猜到自己不是親生的。他竟然這樣回答:“從一些生活細節(jié)看得出來?!?/span>原來,在梅志強的胳膊上,曾經有一塊很明顯的胎記,養(yǎng)父母擔心胎記被人發(fā)現,還花費大價錢把他的胎記給洗掉了。梅志強懂事后,曾小心翼翼地問起胳膊上的傷疤,卻被養(yǎng)父母哄騙說是他小時候不小摔倒留下的。另外,養(yǎng)父母的觀念還改變了梅志強的人生軌跡。梅志強高中畢業(yè)時,養(yǎng)父母對他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上不上大學其實都無所謂。如果你想上大學,我們全力支持,如果不想上大學,我們也會尊重你的意見?!?/span>因為養(yǎng)父母做生意,并不看重學業(yè)。這種家庭環(huán)境,影響了梅志強,所以他念到高中就選擇了輟學,開始工作,并沒有繼續(xù)上大學深造。原以為賺錢很容易的梅志強,在進入社會后,才體會到了賺錢的那份辛酸和不易。當記者問他:“那你在養(yǎng)父母家有什么比較深刻的記憶?”梅志強低頭不語,眼神黯然,最后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不想說了?!?/span>在養(yǎng)父母家,他開豪車、戴名表,過著富足的生活。但他一天都沒有感受過親情,從不知被親人關懷是什么滋味。親情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拿金錢去衡量親情,人就淪為了金錢的奴隸。也許是對親人之愛的渴望,再加上他對老家“稻田、荷花池”的模糊印象,讓他萌生了尋找親生父母的想法。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警方對比成功,幫梅志強找到了親生父母。“孩子,我找了你多辛苦,你知不知道,我等這一聲,等了25年,你叫梅志強,記住了!你是江西人?!泵焚t華抱著兒子早已泣不成聲。第一次見面,梅志強就有一種熟悉感,也許這就是血緣的奇妙吧!為人父母的我,看到這一幕,心里很是難受,一場拐賣,一個家庭破碎了25年,苦苦找尋25年。孩子不是商品,看到這里,那些曾經“求拐”的人,你還羨慕嗎?還要人販子的聯系方式嗎?相聚過后,梅志強面臨著一個非?,F實的問題:“是跟親生父母回老家,還是留在福建的億萬家庭?”尋親成功后,他毫不猶豫地跟親生父母回了家,把戶口都遷回了原籍。其實,梅志強的親生家庭也很富足。在尋子的二十多年,梅賢華經營著公司,年收入有上百萬,身家也過千萬了。在親人的關愛下,他很快就融入到自己真正的家,母親帶他看中醫(yī),調理腸胃,父親陪著他講兒時的故事。回到老家,滿頭白發(fā)的奶奶,看到親孫子后,緊緊拉著梅志強的手,一刻都不敢松開,就怕自己松開了,失而復得孫子的再次消失。梅志強只不過是千萬尋親家庭中,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一員。然而,大部分拐賣兒童當中,更多的是不幸者。《今日說法》節(jié)目曾講述過一個被拐孩子遇害的案例。有兩個人販子拐了4歲的孩子高健到福建賣,孩子已經懂事,能清晰地記得父母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找了十幾個買家都沒人買。人販子花光了錢,眼看“貨物”砸在手里,歹心一起趁夜就把孩子殺了。另外,還有兩年拐賣46名兒童的陳蓮香團伙,在審訊中交代,有兩名被拐的孩子已經認得人,哭鬧著要自己的家人,人販子怕引人注意,把孩子裝進麻袋扔進河里殺害了。拐賣兒童的路上,從來不存在什么溫情,而是與之相反,鋪滿了被害人的尸骸,因為有記憶的、不乖巧、不配合,不聽話的孩子,往往都被人販子們害死了。不是所有新聞都能用來開玩笑,調侃梅志強“被拐億萬少年”的身份,實際上是唯金錢論,變相把人口拐賣娛樂化。這樣的做法,就是在往被拐兒童父母的傷口上撒鹽,是在給罪惡洗地,是對人販子的無理縱容。就像杜小華說的:“有再多的錢也不能掩蓋犯罪事實?!?/span>如果有一天,只剩下受害者家庭還記得拐賣就是犯罪,那將會是社會最大的悲哀。作者簡介:水京雨,富書作者,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fā)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