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用愛和尊重喂養(yǎng),才能等到最好的花期,盡情綻放,而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力去維護好他們的天性。
作者:雪兒(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進化媽
很孤獨很害怕
可我必須堅強
近日,一條“男孩害怕孤單深夜痛哭,吵醒鄰居報警”的新聞戳中了很多父母的淚點。
這個9歲男孩的父母都是司機,全在夜晚出車,夜里自個守著空蕩蕩、冷冰冰的家,抑制不住對父母的思念和悲傷,趴在窗臺上失聲痛苦起來。
鄰居被一聲聲凄涼的痛哭聲給驚醒,以為是哪個孩子遭遇了暴力,立馬報了警。
警察敲開門后,孩子仍然抑制不住 ,抽抽泣泣,一個勁叮囑警察叔叔:千萬不要給我媽媽打電話,她太忙了,出不夠車就拿不到工資。
叔叔說:再忙,孩子也要顧啊。孩子連忙哭著解釋:她顧我的,早上顧我,生活上也顧我,只是晚上沒時間。
諸多為人父母看得都不由內心一緊,多懂事的孩子啊,體貼父母的不易,緊緊捂著自己的胸口也要佯裝堅強,在深夜里獨自痛哭,像極了一個男子漢。
也有不少人會認為,這對父母真幸福,生下這么個懂事的小暖男,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
一般9歲的孩子正在干什么?讀小學三、四年級的模樣,會纏著爸爸媽媽去游樂場、會在夜里蹬被子,也會任性地要媽媽在臨睡前講故事。
這孩子的父母一個長期在外,一個上夜班,除了早上醒來能看看剛下班的媽媽,晚上只能一個人回到空蕩蕩房間,承受著童年不該有的孤獨。
為人父母都不容易,抱起孩子就只得放下“磚頭”,很多時候也是無奈之舉,但是,誰又能理解那些被忽視了情感的孩子心里有多傷呢?
02
進化媽
我還是個孩子
不想要這種懂事
父母普遍認為只要能滿足孩子的一切生活所需,他就能快樂成長,而往往忽略了情感需求,面對原本應該活潑,甚至有點小任性的孩子變得安靜懂事,我們從不會去解讀他內心。
熱播綜藝節(jié)目《少年說》中,女孩小菁晶在臺上對爸爸一番發(fā)自靈魂內處的吶喊,令人深思。
爸爸,我知道你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來關心我、陪我,我知道是因為我很懂事,你對我很放心。但是,我很討厭這種懂事。
我才十三歲,我還是個孩子,希望你多關心關心我。
你所認為的懂事,只不過是我藏起來的心傷。被迫懂事的孩子心里都有個缺愛的黑洞,多少玩具和漂亮的衣裳也補不回來。
孩子的懂事時常成為父母向別人炫耀的質本,卻從未問過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要不是沒人替他負重,孩子又怎么會選擇堅強,在本該任性的年齡咀嚼滄桑。
我閨蜜的孩子從小都很懂事,媽媽經常一連出差幾天丟下他跟一個瞎眼的奶奶在家。孩子從小都不會鬧,怕?lián)Q來爸媽的喝斥:你怎么可以這么不懂事?
現(xiàn)在孩子已經是個一米七幾的初三大小伙子,身材高大魁梧,但卻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生怕別人說他做得不對,視爸媽的話當圣旨。
他們叫往東,絕不會往西,就算讓他呆在大馬路中間,不讓他走開,有車迎面碾來,他也只會原地抱頭痛哭。
賺再多的錢也買不了孩子天真爛漫的童年,被壓制的天性只會換來一副扭曲的靈魂,沒有自我,沒有生活的熱情,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活成了被“懂事”牽制的木偶。
03
進化媽
生怕被唾棄
我寧愿做一個“懂事”的木偶
孩子被迫懂事的代價是犧牲自我意識,用討好的方式去換取別人的認同,他們不會任意表達自我,隨著大人和別人的意愿怎樣都行,以一種讓人心疼的方式隱藏孩子該有的小任性。
曾有位知乎網友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這樣寫道:
我厭煩吵架所以吃什么都行,我體貼父母所以我從不索求,我獨立甚至把男朋友處成了朋友
我尊師重道所以老師說什么是什么,我主動讓座不是因為我不累,是因為老人站在那里我難受,還不如自己站起來。
我不是道德高尚,我是怕別人唾棄我。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懂事的孩子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久而久之,他們的內心便會變得極其敏感。
為了贏得“懂事”的稱贊,為了掩藏起不被回應的情感,孩子們帶著童年的傷小心翼翼地討好全世界。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過“真自我”和“假自我”概念。
“真自我”是指一個人的自我以自己感受為中心而構建,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價值感。
“假自我”是指一個人的自我以他人感受為中心而構建,一旦感到自己的行為令他人失望,自我價值感便降到極低。
懂事孩子的個性多半有一個“假自我”,一切為他人為中心,做事畏手畏腳,生怕誰不開心,習慣聽從父母的指揮。
被迫懂事的孩子沒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長大后也不會隨著自己的喜好去生活,在意周圍人的眼光,活在一個自我臆想的圈子里。
04
進化媽
父母于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與孩子年齡不相符的懂事,如果是出自一些負面的童年經歷,懂事就會被“異化”,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出現(xiàn)性格缺陷。
養(yǎng)廢一個孩子很簡單,盡力逼他懂事就好,而要培養(yǎng)一個富有朝氣、充滿生活熱情而又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的孩子,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多三少:
1、多點肯定少些強制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低溫燙傷”:如果父母總對孩子進行否定教育,不認可、不接納孩子的種種,就會導孩子的低價值感、自卑,更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痊愈。
不要凡事以對或錯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讓他們成為我們心目中“聽話”的好孩子。
美國有個7歲的小男孩非常喜歡畫畫,即使上課時也忍不住在書本上畫滿自己喜歡的圖案,父母和老師對他沒有過多的批評,更沒有制止他。
老師贊揚了孩子的畫畫,并把它發(fā)到網上去,結果一家餐廳的老板非常欣賞,還請孩子到他餐廳的墻上涂鴉。
孩子在滿足創(chuàng)作欲之后,父母和老師也給了他正確的引導,而并不是以學習為由全盤否定孩子的興趣愛好,用“不懂事”的大“帽子”壓制著一個未來的畫家。
被贊揚和肯定的孩子更容易在情感上和父母形成依賴,在他們愛的氛圍里保留著孩子天真爛漫、富有想象力的天性。
2、多點傾聽少些命令
正面管教之母簡·尼爾森博士說:“積極的傾聽,能幫助你的孩子了解他自己的感受,以及表達這些感受的恰當方式?!?/span>
辦公室的一位媽媽經常接到7歲孩子打來的“請示”電話,她每次都會心平氣和地聽完,然而像朋友一樣給出建議,比如:
你感冒還沒好,可不可以過兩天再吃呢?
學畫畫其實也很好,可是你現(xiàn)在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能不能加把勁,成績上去了再報?
即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也要耐心地傾聽完再給出建議,不要粗暴地甩了一句“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俊?,孩子并不能理解為什么不可為之,只是被父母給唬住了。
久而久之就不再敢向我們說出內心真實的需求和感受,力求做到我們要求聽話的樣子,叫做什么就做,不叫就絕對不會主動。
只有在爸媽的充分尊重和理解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內心才會充盈而陽光,因而更富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
3、多陪伴少缺席
一臨床心理學家喬尼斯·韋伯曾提出一個概念——童年期情感忽視(CEN),指的是一種由于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
郭晶晶最近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她和霍啟剛從不缺席孩子任何一個成長階段,他們不需要孩子太懂事,只要足夠幸福就好。
夫妻倆經常帶著孩子去參加公益活動,甚至下田體驗農活,在陪伴的過程中滿足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童年最想依靠的是父母,雖然不會很準確地表達,但在心理產生的依戀同樣需要得到回應。
父母長期“缺席”會導致孩子自我否定、自卑的心理,強迫自己懂事,用堅強的外殼包裹一顆求而不得,傷心絕望的心靈。
05
進化媽
請學著靜待花期
懂事的孩子分兩種,一是因父母在禮儀、道德等方面教育良好,孩子能以禮待人、大方得體;另一種是因為不敢表達意愿,被父母逼迫懂事,壓制天性只為討好周圍人。
因此,懂事的孩子不能以一概全,都認為是好的現(xiàn)象,而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壓制孩子的天性,逼迫他們成為我們眼中“懂事”的孩子。
霍思燕在教育嗯哼時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真的不想強迫他去做什么事情,小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他的成長還達不到這個階段的話,我愿意放棄,然后慢慢來。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用愛和尊重喂養(yǎng),才能等到最好的花期,盡情綻放,而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力去維護好他們的天性。
吉林敖東純中藥草本足浴包 (20克*30袋) 富書生活館拼團特惠價:49元
作者簡介:雪兒,富書專欄作者,8歲男孩媽媽一枚,向往遠方的詩意也沉溺眼前的茍且,喜歡寫有溫度的文字,愿在溫情的歲月里,你我共勉;本文首發(fā)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