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和白宇主演的《風起隴西》剛放出預告時,八先生還是很期待的,除了強大的陣容,設定還挺有意思——三國版諜戰(zhàn)劇,蜀國、魏國互相安插臥底,頗有幾分《無間道》的感覺。
從已播出的6集來看,《風起隴西》還是很讓人失望的,收視數(shù)據很難看,在央八收視率一度不到0.5,都比不上重播的《心居》?!讹L起隴西》何至于此呢?
《風起隴西》當然還是有不少優(yōu)點的,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題材,它改編自馬伯庸天馬行空的同名小說,呈現(xiàn)三國時代蜀國和魏國之間的諜戰(zhàn)風云,還算有新意:一方面,可以從新的角度去看三國亂世;另一方面,為諜戰(zhàn)題材帶來了創(chuàng)新。
馬伯庸的天馬行空給故事帶來了新意,但也為電視劇帶來很多硬傷。
《風起隴西》最大的敗筆是臺詞里有太多現(xiàn)代詞語了,那種用在民國劇都會覺得突兀的詞。
大部分三國劇,為了照顧觀眾的感受,一般臺詞都是半文半白的,所以《風起隴西》用了很多白話,可以理解,但臺詞里時不時蹦出一些非?,F(xiàn)代的詞,就很讓人出戲了。
這又不是拍惡搞三國的喜劇,也不是拍穿越劇,臺詞怎么能這么隨便呢?“憋屈、案情分析會、拉山頭、搞小圈子、臥底、內鬼、洗牌、潛伏、家里(指所屬諜戰(zhàn)部門)、業(yè)務、證據、高層、布控、監(jiān)控點、背鍋……”
都做到這個份上了,為什么不加上“神馬都是浮云”、“hold不住”、“走你”、“內卷”這些網絡用語呢?干脆放飛到底。
連“王牌間諜”這樣的詞都蹦出來了,編劇是剛看完《王牌部隊》?還是《王牌對王牌》看多了?
沒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蔫了吧唧的”這個東北方言特有的詞都能從常遠嘴里脫口而出了,主創(chuàng)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水平能好到哪里去?
不只是臺詞,《風起隴西》的很多設定、劇情、情境也讓人出戲,觀感更像是一部強行嫁接到三國背景的諜戰(zhàn)劇,更像是內戰(zhàn)時期軍統(tǒng)、中統(tǒng)和地下黨人員穿越到三國發(fā)生的事,完全不像三國時代的謀士會經歷的事。
就拿角色設定來說,很多角色完全是可以套到《潛伏》的:陳恭對應余則成;燭龍對應李涯;糜沖對應馬奎;谷正對應書店老板;郭剛對應吳站長。
人物關系跟《潛伏》也大差不差:白帝和燭龍互相在對方陣營臥底,糜沖一直查陳恭,糜沖上司郭剛信任陳恭,既支持查他又多次袒護他。
戲里的所有角色還動不動就把“案子、證據、情報、計劃、交通線、臥底、策反、叛變、代號、密碼、查、辦……”這些詞掛在嘴邊,就更像民國諜戰(zhàn)劇了。
竟然還有陳恭(陳坤飾)造了幾架形狀和功能都像滑翔機的“竹鵲”這樣的劇情,怎么不干脆說他發(fā)明了飛機?
不是不能戲說,但整部劇本身就是很嚴肅寫實的風格,很多細節(jié)卻像是惡搞,太突兀、太矛盾了。
所以,《風起隴西》所謂的“新”,只是停留表面,內核還是十分老套的諜戰(zhàn)劇。
《風起隴西》停留表面的還有它所謂的“電影質感”,在導演看來,或許質感約等于畫面暗吧?所以整部劇看起來更像劇組缺預算買不起打光燈,絕大多數(shù)畫面都是烏漆嘛黑的。
室內黑好歹可以夸是還原三國時代照明設備差的現(xiàn)實,但為什么室外也要刻意調得那么暗呢?嫌觀眾看得不夠累?
還有不少網友抱怨《風起隴西》讓人犯臉盲,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陳坤、白宇、聶遠、董子健、王曉、常遠、孫怡、楊穎……每位演員都長得辨識度那么高,怎么會讓人臉盲?
問題出在了服化道和調色上:一方面,每個角色的打扮和穿著風格都太接近了,一樣的發(fā)型、一樣的衣服、一樣的膚色……另一方面,服裝明明有各種顏色的,但劇組為了顯得有質感,就都調成很暗淡的顏色,看起來風格都很接近。
就連諸葛亮這個無論是在史書里還是大家印象中都個性鮮明的角色,也不例外,要不是他手里有一把羽扇,說李光潔演的是一個道士也完全沒問題。
這樣操作下來,最能呈現(xiàn)角色第一印象的外表,就都被同化了,觀眾也就有了臉盲的感覺。
相較之下,舊版《三國演義》每個角色的服裝雖然看起來沒有厚重感,但每個角色的打扮都能體現(xiàn)出角色的個性和地位,看起來讓人神清氣爽,過目不忘。
所以,《風起隴西》所謂的質感,絲毫沒有帶來更好的觀劇體驗,反而給觀眾帶來很糟糕的體驗。
綜上所述,《風起隴西》的硬傷還是挺多的,雖然請來了陳坤、白宇、聶遠這樣的實力派大咖,雖然設定有點意思,但跟三國背景結合得太差了,反而讓人出戲。
看來八先生還是適合看紀錄片,先棄為敬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