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谷雨,就是立夏,溫度也就按捺不住蹭蹭蹭的上來了。有愛美人士抓住先機,先行開啟了清涼模式。我不關(guān)注這些,作為資深吃貨,我只念想著當(dāng)此時節(jié)該吃必嘗的美味佳肴。
我心目中的初夏至味,說起來難登大雅之堂。非山珍,也不是什么難得的江河海鮮。當(dāng)下市場上尋常可見的,從最初的十元只賣兩斤,到后期可買到七斤八斤的蠶豆便是。
和我一樣,妻也喜歡吃蠶豆,只是住城里不太好買。她不怕麻煩,總是乘車趕到能仁里那樣的大菜場,買些魚蝦荷花雞什么的,當(dāng)然,也少不了背回來一大袋蠶豆角。
見奶奶買了豆角回來,小翊最開心了。丟下翻看著的小人書,擠一旁幫奶奶剝起豆子來。小手掰開豆角,三到四粒飽滿的豆子,剛好攤滿她小小的手掌心。豆殼放垃圾袋,豆子擺進盤子里。有條不紊,小翊的手法已頗為嫻熟。
想起過往,和小翊一般大的時候,我自然早早學(xué)會了剝豆。剝,還在其次,去田頭摘豆角大都也是我來完成的。摘好回來,接著就是剝。忙到最后,壓軸的戲碼是,拿針線穿上幾個長長的豆串子,兩頭連起來打個結(jié),讓母親放鍋里一起煮。待到豆香四溢,豆子熟了,從鍋里撈出豆串子。等不及涼透了,把串子套在脖子上。立馬抬腳往外跑,母親在后面叫也叫不住。這時候,裊裊飲煙還未散去。小巷里,一群帶著豆串的小不點湊在一塊,互相扯下豆子吃,快活如一群戴著佛珠的小羅漢。
再后來,讀到魯迅先生的《社戲》。先生回憶少年時,和小伙伴夜里偷吃羅漢豆的經(jīng)歷。先生感慨道:“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沒有再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span>
我終于知道,先生筆下的羅漢豆其實就是我最熟悉不過的蠶豆。有時我一廂情愿地以為:曾經(jīng)有一群淘氣的小屁孩,戴著佛珠似的豆串子四處鬧騰。莫非這樣的場景下,蠶豆便叫成了羅漢豆?此結(jié)論似乎太牽強,更無法取得官方的驗證。想想還是算了,蠶豆的這個別名,還是讓它留在魯迅先生的文章里吧。
莫道鶯花拋白發(fā),且將蠶豆伴青梅!
我想,青梅就不需要了。如果是嫩蠶豆,和茴香才是絕配。
記得從前外婆的房前栽了幾棵茴香。每次我送豆子到外婆家,外婆都會采一把茴香葉與豆子煮了。蠶豆的清香,與濃烈的茴香相融合,產(chǎn)生了強烈的疊加效應(yīng)。我小小的味蕾,自此有了深刻的記憶。茴香豆,堪稱美味。
后來有機會去紹興,找到咸亨酒店。想起孔乙己喋喋不休的那句“多乎哉,不多也”,不禁啞然失笑。尋個位置坐下,點幾樣小菜,要了一壺老酒。很快,茴香豆上來了,看著與從前外婆煮的那個不太一樣。夾一粒放嘴里,硬硬的,不是酥爛軟糯的那種。估計是用干豆做成的。都叫茴香豆,本質(zhì)有區(qū)別??滓壹核蚪驑返赖拿朗巢贿^爾爾,哪里比得上外婆煮的茴香豆有滋有味呢。
“想什么呢?”見我沉思不語,一旁的妻抬頭問我。她帶小翊已剝好了豆子。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沒什么,你們忙了半晌,剩下的流程歸我了?!毙●聪锤蓛粜∈郑瑵M懷期待地等著我做的咸菜燒蠶豆?;蛟S,出于對自己參與的勞動成果的尊重,吃午飯時,小翊對蠶豆的關(guān)注度明顯高于荷花雞和魚湯。而這在平時是不太可能的。由此可見,娃娃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對勞動成果的珍惜,某種意義上是相輔相成的。一盤燒蠶豆,因為小翊的勞動參與,已然吃出了新高度。
妻崇尚食不厭精的理念,從不吝在食材的準(zhǔn)備上多花費工夫。蠶豆買多了,她自有安排。留下些豆子再剝成豆瓣,這才有了色香味俱佳的豆瓣炒香芹、豆瓣炒雞蛋,還有豆瓣豆腐湯、糯米豆瓣粽等當(dāng)家名菜名吃。如此平凡的蠶豆,在妻的巧手中,所得到的提升不容小覷。
想著盛夏越來越近,趁嫩蠶豆還未完全退市,妻決定,去市場再買一大袋豆角回來,剝好了直接存放冰箱。將這獨特的初夏至味收藏起來。
2022.05.21小滿九如寫于杭州
作者簡介
王九如,江蘇興化人,因文悟道,因道學(xué)文。采擷歲月河流里的浪花,記錄平凡生活中的點滴。有感而發(fā)時寫下些清湯掛面式的文字,以小說、散文和游記為主。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王九如 | 守望那片故土王九如 | 青芝塢掃碼關(guān)注,閱讀精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