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華為的待遇很高,從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保持了領先同行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華為以此保證了自己對人才的吸引力。
但任老板對員工的要求也高啊,不是說什么人他都舍得給錢,其實任正非對自己都很“小氣”,華為年入二百多億的時候他還蝸居在30平米的出租房里。如果你能力不夠,任老板會舍得給你高工資嗎?
任正非喜歡的是奮斗者,其內涵就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強,還愿意為事業(yè)奮斗,華為是奮斗者文化,整體氛圍是壓力逼迫下的緊張有序。
所以,員工和老板看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場上提出訴求,員工想要高待遇,老板想要高貢獻。
天上不會掉餡餅,就現(xiàn)在的職場環(huán)境來說,太小氣的老板其實并不多,因為你小氣就沒有人跟著你干,主要還是員工的價值體現(xiàn)怎么樣。
每個人都想要高收入,不管員工還是老板都是想要多賺錢,但我們要想清楚一個問題:自己值多少?
如果你只能創(chuàng)造出3000元的價值,那老板為什么要給你5000元?這個世界上太多人都是自高自大、眼高手低的,他們只值1000卻覺得自己少于10000都是不公平。
職場上的很多問題和矛盾,其實都是主觀和客觀的落差造成的。解決問題要從根源上去想辦法,而要想解決落差問題,辦法只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員工自身努力提升工作能力,一個是公司、老板要給把員工的潛力激發(fā)出來。
從事實來看,能夠主動、自覺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是少數(shù),就公司來說,不能是光靠這少數(shù)人。按照社會規(guī)律,組織越大,平庸的人就越占多數(shù)。
比如在我們的公司里,大概有5%-10%的人是優(yōu)秀人才,有80%左右是普通員工,還有10%左右是需要淘汰的庸才。
在區(qū)分出這些人后,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么做?
我認為,應該是把主要精力和資源投入在優(yōu)秀人才上,盡量把他們變成可以倚重的“自己人”,而普通員工要分配20%的資源,他們是優(yōu)秀人才的土壤,通過培養(yǎng)、鍛煉可以繼續(xù)產(chǎn)出優(yōu)秀者。至于需要淘汰的就不用多說了,多留一天都是浪費,他們的最大價值就是用來鞭策普通員工。
從某種意義上,老板的職責就是“教員”,是磨礪、篩選員工。
華為內部有個名言叫“燒不死的鳥是鳳凰”,任正非也常說“從泥坑爬出來的是圣人”,英雄自古多磨難,沒有傷痕累累,就沒有皮糙肉厚。
這其實體現(xiàn)了華為的用人哲學,或者說是任正非的“壓力式管理”。
企業(yè)是商業(yè)組織,如果沒有組織,那人再多也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組織的內涵就是紀律、規(guī)矩和壓力。
什么樣的老板是好老板?什么樣的公司是好公司?是那些給員工壓力的老板是好老板,是那些給員工不安全感的公司是好公司。
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公司,在這樣的老板帶領下,員工才能激發(fā)出潛力,鍛煉出能力,獲得成長和高收入。
其實,所謂人才,就是能夠被打壓幾次仍然可以從泥坑爬出來。任正非說華為干部要能上能下,其中意味是很深刻的。
華為前副總裁李玉琢曾回憶任正非對他的“打壓”,當他進入華為之后,先是負責華為旗下的通信電源企業(yè)莫貝克,任正非對他的要求是做到“中國第一”,很快,任正非就讓他必須做到“亞洲第一”。
這就是任正非,這就是華為的風格,在你剛剛進入的時候就逼得你喘不過氣來。
李玉琢說任正非的管理風格是強勢、多變、暴烈、狂熱,讓人很沒有安全感又無從拒絕。但李玉琢也承認,任正非的這種管理主要還是積極的,是為了讓下屬充分發(fā)揮能力把事做成。
當年華為市場部總裁毛生江被扔到了小小的代表處,可謂大起大落,我們看其他華為的高層,也幾乎是在多個崗位循環(huán)鍛煉過,都是久經(jīng)考驗。
在《華為基本法》里就寫清楚了華為的組織原則: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于激活狀態(tài)。
沒有壓力就沒有戰(zhàn)斗力,沒有循環(huán)就沒有流動,人只有循環(huán)流動起來,才能熵減。強大的公司從來不是溫情脈脈的,它會千方百計地讓隊伍保持進攻的狀態(tài),逼迫每個人去成長,成長的過程總是痛苦的,但這非常值得。從華為出來的人大概有十多萬人,對華為對任正非,他們幾乎都是感激,因為他們在華為獲得了成長。
相反,那種對員工特別溫和、低要求的公司,讓員工覺得很舒服,但這助長了員工的惰性,久而久之員工的競爭力就喪失了,他們在離開公司后不僅不會感恩公司,反而會很怨恨。
所以,像任正非這樣,逼迫員工成長,逼得他們強大,讓他們有更好的前途和未來,這樣的老板才是最好的老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