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三觀
作者 ‖ 張炳烈
三觀,即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寫這個題目,并不是為了論述它們之間的關系,而是通過讀書對自己三觀形成的重大影響來談談自己的感悟。
我一上學,學的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毛主席的內容,讀的都是革命英雄的故事,因而受的都是愛國、愛黨、愛領袖、愛英雄的教育,這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崇高理想的種子。
上初中后,因“文革″中沒有語文課本,老師就給我們教毛主席的短篇文章(如《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對自由主義》等)和毛主席詩詞,受到了革命理想和革命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上高中后,我通讀了兩遍《毛澤東選集》,精讀了其中的許多重要文章,如《實踐論》《矛盾論》《改造我們的學習》《論聯(lián)合政府》《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等,深受毛主席緯大理論和崇高精神的教育和感染,這對我“三觀”的形成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特別是工作以后,我認真研讀了《共產黨宣言》。在這篇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深入分析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深刻剖析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一一坐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從而得出結論:當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沖破私有制的生產關系,由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階級建立起公有制的生產關系,進而建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理論在我心里深深扎了根,使我樹立了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xiàn)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也就樹立了這樣的世界觀。有了這樣的世界觀,我就堅決不相信道教關于人類社會“從混沌走向滅亡”的唯心說教,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前途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我年輕時,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擠時間讀了很多描寫革命斗爭生活的小說,如《紅日》《紅巖》《林海雪原》《清江壯歌》《烈火金剛》《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十多部。我被書中那些英勇無畏、堅強不屈的英雄人物深深地感動了,對他們充滿了崇敬和羨慕,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象他們那樣勤勤懇懇做好工作,為黨和人民、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
世界觀是人生觀的基礎,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一個人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就會對人類社會的前途充滿信心,其人生必然是積極上進的、充實的,會把奉獻國家和人民看成是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必需。相反,如果是唯心的、虛無主義的世界觀,則對人生喪失信心,認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因而碌碌無為,渾渾噩噩。資產階級的理論家認為,人類社會會越來越發(fā)達,社會財富會越來越豐富,而這些發(fā)達成果和豐富財富終將為極少數(shù)人所壟斷,所以他們把千方百計聚斂財富作為追求人生價值的目標,這就造成社會的貧富懸殊。我們應該擯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
當然,如果多讀宣揚封建腐朽思想和資產階級利己主義思想的書,就會形成封建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曾結識過幾個人,他們經(jīng)常讀描寫封建社會的書籍,受其影響很大。他們滿腦子封建的腐朽思想,至今仍然相信“天子”,相信“真龍”,純屬封建的世界觀。
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深受父親的影響。父親一生笑對人生,忠厚老實,很少私心。他把幫助人,讓利于人看作是一種享受。在家庭中,他從不獨享好吃的,總是要大家一起吃或留給孫子吃。不獨享,和大家共享,這也是他價值觀的取向。受父親影響,我也把幫助別人、讓利于人作為我價值觀的一部分。
總之,我認為,讀書對人“三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我希望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多讀書,讀好書,以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三觀”,做一個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