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相信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岳飛是當時南宋的抗金名將,是我們的民族英雄,著名的軍事家跟戰(zhàn)略家,他還曾經(jīng)寫過詩集,是一個富有文人氣息的將領(lǐng),岳母刺字這個典故可以說家喻戶曉,后來受誣陷含冤入獄。
岳飛出生在當時動亂的宋朝(1103-1142),岳飛出生在當時河北的一個普通的家庭,自由好學(xué),喜歡《春秋》、《孫吳兵法》之類的書籍,曾在機緣巧合之下拜周同為師,在周同手下學(xué)習(xí)騎馬射箭,從小身體就鍛煉的十分的不錯,在岳飛20歲的時候就能拉開近300宋斤的弓(南宋計量單位為一斤約16兩,岳飛這里為說書記載,實際應(yīng)沒有這么多)。
岳飛從小就能文能武,曾經(jīng)三次投戎,收復(fù)建康,功勛卓越,是名副其實的抗金名將,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并不是岳飛這個人的生平,而是關(guān)于岳母刺字這件事情,岳母刺字作為中國古典故事,從學(xué)生時代的課本里面就有記載過,在民間流傳的十分的廣。
岳母刺字這個故事在正史上其實并無記載,最早記載的岳母刺字這件事情是出自當時元朝人寫的《宋史本傳》,但是書中也沒有說是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刺的字,而在后世就演變成了是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刺的字。
岳飛背上刺了字,而刺字的這個人最早是在乾隆時期,在《精忠說岳》上面演變成了他母親幫他刺的字,書中節(jié)選說岳飛受到了使者的聘賞,而當時岳飛的母親怕岳飛受到了賄賂之類等等的誘惑,做出了背叛自己國家的事情,于是便在岳飛的后背,用繡花針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以此讓岳飛銘記不忘初心。
但是其實岳飛背上刺的字并不是“精忠報國”,而是“盡忠報國”,在近代文化里,“精”這個字的含義更多的是專一,代表了對這件事情有很深的感情,“精”字更能體現(xiàn)出當時抗金英雄為國家鞍前馬后,恪盡職守盡忠盡責(zé)的表現(xiàn),“盡”則表示傾盡自己的全部,用自己的一生來體現(xiàn)“報國”這件事情,在表現(xiàn)的張力上,“精”對比“盡”所帶來的沖擊感更大,所以在后世,岳飛背上的“盡
忠報國”慢慢的演變成了“精忠報國”(清朝時期的《說岳全傳》是最先開始使用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而在岳飛的墳上,刻的也是“盡忠報國”這四個字,這也是對歷史的一種尊重,對岳飛本人的一種尊重,而岳飛雖然含冤而死,但是他的精神在后世流傳的十分的久,這也不枉岳飛一顆忠肝義膽的心,他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些后人去贊揚以及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