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故事
文/趙文芹
除夕,在我印象中是最重要的日子。
天色微明,我們家就要放一支鞭,舉行一種儀式,那是母親在迎接“錢靈”。
"錢靈",是母親嘴里的一位神,不知是不是財神。我從小就知道母親的這種習(xí)俗,卻沒聽說過別的人家也有。而且這位”錢靈“似乎得悄悄地迎接。在別的人家還在酣睡的時候,母親也不驚動家里人,端著一個里面盛著一沓紙錢和一支響鞭的捧盒,來到院子西南角。燒紙錢,放鞭炮,喃喃禱告,最后再鄭重端起捧盒回家。這樣錢靈就被母親接回家了。往后一年的日子必定會順順利利,紅紅火火。所以,每當母親覺得滿意的時候,就會說:“我把錢靈接到咱家里了,能不好嗎?”這儀式,母親不用一家之主的父親,也不用長大成人的兒子,更不用當兒媳婦的和我這當女兒的。一直到現(xiàn)在,年逾七十,她還是自己做。問她為什么,她說錢靈認識她!
母親的儀式結(jié)束后,全家就被她喊醒了。父親讓兒子們清潔家里的每一扇門、每一處貼福字的地方。
門首先用掃帚打掃干凈,再用抹布擦洗,晾干后才可以貼對聯(lián)。貼福字的每一處地方也同樣清潔一番 。貼對聯(lián)和福字是由父親親自主持的,他怕兒子們貼得不端正或者貼錯了地方。伴隨太陽的升起,村里家家戶戶都開始貼對聯(lián)了。一般是先貼大門。大門是門戶,是一家人的臉面。所以要貼得大方,貼得吉祥。男主人都是拿著對聯(lián)左右端詳好了,然后把漿糊刷均勻了,再小心粘貼。貼的過程要別的人幫著仔細端詳,免得貼得不端正。
至于對聯(lián)內(nèi)容,紅紙金字或者紅紙黑字寫的是:“竹報平安、花開富貴”,“萬事如意、一帆風順”,或者是“耕讀人家、詩書繼世”等諸如此類的。字簡潔大方,虬勁有力。大門上方要貼上橫批,大門外正前方要貼“出門見喜”?!霸丛床粩唷币N在井臺上,“五谷豐登”要貼在糧囤子上。村里有不識字的,在貼對聯(lián)時,會把上聯(lián)、下聯(lián)分不清,把橫批和“出門見喜”貼錯了位置,更有甚者,把應(yīng)該在炕頭貼的“人口平安”和豬圈門口貼的“六畜平安”顛倒了。大年初一被拜年的看到了,就成了全村的笑話。一大早上,東貼西貼,前貼后貼,最后院子里,房間里到處都紅彤彤,新嶄嶄! “紙糊新年”完成了!
院子和房間裝扮好了,就該請祖宗過年了。 請家譜、供家譜是除夕上午的重頭戲。家譜是一個家族共有的,上面畫著簡單的祖宗圖像,主要是記錄家族繁衍情況。一支一脈,盤根錯節(jié),源遠流長。由于歷史原因,有段時間祠堂充公,不準供譜了,這習(xí)俗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才重新拾起來。沒有家族性的公共空間了,就由各家輪流供譜。如果輪到我家供家譜,各家的男性長輩,爺、伯、叔、兄們早早就過來了。
大家把家譜小心展開,掛在堂屋正面,下面特意擺上一張大案子,香爐擺在正中,供品、供菜擺滿了整個案子。供品和供菜由各家提供,家境好的,會提供整個豬頭,整只雞,整條白鱗魚。有的家只能端出用雞蛋、菠菜、胡蘿卜等做出的供菜,但擺盤的花樣細致精巧。就說菠菜煎雞蛋吧。雞蛋煎得完完整整,蛋黃圓潤鮮艷,蛋白如雪圍裹著蛋黃。煎雞蛋四周是碧綠的菠菜,菠菜葉子被焯過,再扭成螺絲樣,呈放射狀鑲嵌煎雞蛋,整盤菜如一幅畫。花樣繁多的一盤盤供菜,均是嬸子大娘們心懷敬畏的作品。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主婦們都虔誠。七嬸子生了五個閨女,沒有兒子,平時就怨天咒地,每年做供菜都不樂意。那年我家供譜,母親吩咐七嬸子做兩個最簡單的供菜,結(jié)果到下午也沒等來她的供菜。母親讓我前去催催,七嬸子空著手到了我家,吵吵嚷嚷:“祖宗不保佑我們兩口子,凈讓我們生閨女,以后我們的墳頭都不冒煙了,我還供養(yǎng)什么祖宗!”母親無奈地又補上那兩個供菜。
供譜的事情完成,接著就是下午的上墳。晌午后,各家各戶的男子們攜帶祭品到墓地,在自家先人的墓前燒紙錢,放鞭炮,虔誠祭拜禱告。有后代的墓主的墳前都香煙繚繞,紙錢飄飄,這就是傳說中的香火。那年代這樣的日子是不允許女子到墓地的,也不怪七嬸子不祭祖。當然,現(xiàn)在,女兒一樣去墓地祭拜祖先,即使有異議,也不屑于理會。除夕上墳不過就是一種紀念,一種敬先人的禮儀。
男人們?nèi)ド蠅灥臅r候,女人們就在家里準備年夜飯,就是除夕的晚飯。年夜飯是區(qū)別于辭舊迎新的餃子的,它是非常正式的家宴。這頓飯有吃肉的條件的家庭,一定會有燴肉。所謂燴肉就是把肉先煮熟,然后切片,再下鍋炒一炒,放上粉條和白菜,再用煮肉的肉湯添鍋。做熟后,無比香醇肥膩。一年不見肉味的人是享受不了如此厚味的,往往吃不了幾口就被頂?shù)妙^痛。有的貪口,過年過得拉肚子,就是因為腸胃一時適應(yīng)不了這么大的油水。
按正常情理,這頓飯是弟兄齊聚與老人團圓的一頓飯,也是家族性大總結(jié)的一頓飯。家長往往借著這頓飯總結(jié)家庭成員的興亡過失,提出希望和警戒。我們家是祖母當家,她篤信祖宗已經(jīng)回家過年,不讓多說話,尤其是小孩子,她自己也少說,只是讓我們吃東西,吃完東西喝茶水。后來理解了祖母的做法,她是希望我們平平和和吃一頓好飯。飯后喝茶水一則是讓茶水給我們解膩,二則怕我們瞌睡,不能守歲。
父親在年夜飯后,要到供養(yǎng)家譜的房間與同族的爺們一起守歲。而我們由老祖母帶領(lǐng)在家守歲。她怕我們的嘴得閑多說話,于是就讓我們敞開吃炒熟的花生、豆粒、瓜子等。等到外面有鞭炮響起,祖母就下令煮餃子。第一鍋先供養(yǎng)在家譜前,無論遠近都得端過去,敬祖先。第二鍋要供養(yǎng)在灶臺上,敬灶王爺。祖母還要念叨:“您老人家吃了餃子上天去匯報,一定多說好話,小輩們都不容易??!”最后煮出來的才是家人在新舊交替的時刻享用的。而小孩子們早瞌睡得東倒西歪,只象征性動動筷子,就急不得躺倒睡覺。
除夕終于結(jié)束了!新的一年來了!
作
者
簡
介
趙文芹,黃島區(qū)第六中學(xué)教師。原籍,大場大營。喜歡讀書,熱衷追尋美的事物。
本期參與編輯
主編:靜 秋
排版:靜 秋
校稿:陳 潔
復(fù)審:劉培蕊
發(fā)布:陳 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