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媽,今年59歲,和丈夫王大爺在老家種地,已有十多年。
他們有一塊肥沃的田地,種些蔬菜瓜果,能勉強維持生計。
每天早上四五點就摘好,洗干凈,早早拉到小鎮(zhèn)上,賣給早起趕集的人。一天能收入一兩百塊左右。
這樣的生活,雖然辛苦且拮據(jù),也能自給自足,日子勝在平靜和安穩(wěn)。
有一天中午,李大媽正在地里整理茄子,手機突然響了。
是兒子王強打來的。
王強說,他岳母要回老家一段時間,以后不能幫帶兩個外孫,想請李大媽到城里幫忙帶孫子。
李大媽一聽兒子那么說,不由得著急起來。
她和王大爺商量后,決定先放下地里的工作,到城里幫忙帶孫子。
王大爺一個人擔下所有的農(nóng)活,估計會十分辛苦,但也無可奈何,兒子家的事情最重要!。
第二天一早,李大媽就坐上了開往城里的長途汽車。
她來來回回換了兩趟公交車,拖著疲憊的身軀,終于找到了兒子家。
李大媽拖著笨重的行李,按響了門鈴。
過了許久,是兒媳婦開的門。
李大媽剛要進屋,就看到兒媳婦捂著鼻子,有點不耐煩地說:“你先去洗個澡,身上太臭了?!?/span>
李大媽這才注意到,自己大老遠趕路,又在炎熱天氣中等公交,確實出了不少汗,身上有些味道。但兒媳婦這么直白地說“臭”,還是讓她很不舒服。
李大媽找出干凈衣物,洗了半個小時的澡,把自己從頭到腳都搓個干凈。
李大媽有種預感,接下來這段時間,日子可能不太好過。
因為兒媳婦覺得她給的彩禮太低,婚禮辦得不夠高檔,讓她很丟臉,所以一直不給李大媽好臉色。
李大媽也無可奈何,畢竟人窮氣短,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普普通通的一個人,沒啥特別之處,能娶到媳婦,就不錯了。
她默默地告訴自己,來兒子家,是為了分擔兒子家庭的壓力,是為了照顧孫子,一切應以大局為重。
果然不出所料,接下來的日子里,兒媳婦經(jīng)常當著李大媽的面,說她做的飯不好吃,衣服臟亂,然后還小聲嘀咕李大媽是“鄉(xiāng)下人”,“老古董”。
李大媽聽在耳朵里,心里難受,但也沒法反駁。
李大媽在家照顧兩個孫子的生活,大孫子俊俊已經(jīng)上小學,有個壞習慣,吃飯時老是埋頭看手機,不專心吃飯。
李大媽覺得這對孩子不好,就直接收走了俊俊的手機,不讓他吃飯時玩手機。
俊俊馬上耍賴打滾,非要手機不可。
兒媳婦覺得李大媽過于嚴格,讓他玩玩又如何?
但李大媽很堅決,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多次堅持之下,俊俊終于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他能集中精神吃完一頓飯,然后李大媽才讓他玩一會手機。
小孫子才1歲多,李大媽喂他吃飯時,他總是東張西望,想去玩,也不肯吃飯。
李大媽只能強迫他坐好,先吃完飯再玩。小孫子起初也鬧脾氣,但犟不過李大媽態(tài)度,他慢慢也就習慣了。
李大媽對兩個孫子嚴格要求,兒媳婦覺得她做法過分,經(jīng)常說她的不是。
李大媽不想與兒媳婦正面沖突,只能忍氣吞聲。
有一天,李大媽洗完頭,不小心用錯了兒媳婦的毛巾。
她意識到拿錯的時候,馬上洗干凈想掛回去,沒想到被兒媳婦看到了。
兒媳婦正愁沒借口發(fā)泄,就大發(fā)雷霆,破口罵:“你瞎了眼嗎?你這樣多不衛(wèi)生.......”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被兒媳婦指責罵久了,李大媽也意識到,就算自己付出再多,也不用指望這個兒媳婦能尊重自己。
為了避免矛盾繼續(xù)加劇,她告訴正在工作的兒子,自己準備回老家去。
兒子聽說母親和媳婦鬧矛盾了,立即憂心忡忡地驅(qū)車往家里趕,他理解母親的難處,心中也是非常無奈。
到了家里,他陰沉著臉,勸說兒媳婦以后要學會體諒和尊重公婆,不能總是挑剔李大媽。
兒媳婦聽到兒子站在婆婆一邊,馬上暴跳如雷,大聲質(zhì)問王強怎么可以向著外人,而不向著自己的妻子。
她抓起果盤就砸墻上,發(fā)泄自己的脾氣,還沖到李大媽跟前,使勁地把她往門外推,憤怒地喊道:“我的家沒有你這個鄉(xiāng)巴佬的位置,趕緊給我滾出去,以后都別再在這里!”
李大媽狼狽地倒在地上,心如刀割,立即離開這個不歡迎她的地方。
她獨自拖著行李,在寂靜的長街上走著,孤獨而傷感。
在回家的長途汽車上,李大媽看著車窗外掠過的景色,陷入了深思。
也許當初自己不該答應兒子,放下穩(wěn)定的生活到城里幫忙。
轉眼間,自己不但白白辛苦,還受到如此屈辱。
這件事讓李大媽認識到,家庭和睦非常重要。
僅僅為了照顧孫子,就同意與兒媳婦同住,這是不現(xiàn)實的。
一個家庭要和睦相處,需要每一份子的珍視和尊重,否則根本無法長期相處。
李大媽決定回到老家,與丈夫重新種地過日子。
也許會生活拮據(jù),但勝在夫妻恩愛,這是她晚年唯一的安慰。
她會把這件事當作人生的一課,明白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也希望兒子引以為戒,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多溝通理解,經(jīng)營和睦的關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