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span>這是宋時大詩人,大文學家,散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蘇東坡的一首最為膾炙人口的詩詞,詩詞里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更是成為歷朝歷代,深情愛戀中的男女們的美好愿景。
蘇軾姓蘇名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后又號曰:東坡居士,故而后人便就姓號連用,稱其為蘇東坡了。
蘇軾蘇東坡,生于公元1037年的1月8日,此年為北宋景佑年間。卒于徽宗元年,1101年8月24日,享年64歲。宋時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
眉州眉山那里,是個人杰地靈山清水秀的地方,加之蘇東坡家族本就是個書香門第之家,又加之蘇東坡少年聰慧,勤奮好學,故而學業(yè)日新月異。
公元1057年,時年21歲的蘇東坡與其弟蘇轍一同進京趕考,因其學業(yè)優(yōu)異,文采出眾,二人同中進士,“一門高中倆進士,既是同胞兄弟,又是同年同學”,這事在當時的宋朝,更是被人們傳為了佳話,成為了士子們學習進步的榜樣,以至于在后來,以文采評定“唐宋八大家”時,這八人之中,他們一家就入圍三人,其父蘇洵,蘇軾,其弟蘇轍,俱位八大家之列,足見這一家三蘇,在當時的中國文學史上,是處于多么舉足輕重的地位。
“學而優(yōu)則仕”。這是當時的美好人生之路,有此出類拔萃文采的蘇軾,自然不會沉寂于世。自公元1061年,25歲的蘇軾蘇東坡首任風翔判官以后,直至終老,一生都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沉沉浮浮,做過官的地方更是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許多地方。僅太守一職,他就先后做過密州,徐州,湖州,潁州,登州,杭州,揚州等處太守,更又于當時的京城汴梁做過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等要職,所以,用官跡遍天下來形容他,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蘇軾性格豁達開朗,風趣幽默,做人做事,不拘小節(jié),但又耿直無比。其一生還最喜歡竹子,最為喜歡竹子的那種寧折不屈“高風亮節(jié)”的精神,所以,只要是蘇軾呆過的地方,必然秀竹夾道,修竹環(huán)繞,更是于客廳里自書詩一首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庇纱丝梢?,蘇軾的一生,喜歡狂愛竹子,已喜歡到了何種的地步。
大宋熙寧十年四月,即公元1076年四月,蘇軾蘇東坡前往徐州赴太守任,途經(jīng)宿州,這時,蘇軾的文章泰斗詩詞大家的名號,早就聲名遠播了,時有當時宿州的教授劉涇前往拜訪并熱情款待蘇軾。宋時的教授,即為后來的教書先生,多為落魄書生從事,教著幾個希望上進的學生?,F(xiàn)在,忽有文學大家從這里經(jīng)過,劉教授虛心前往請教自不必說,還賦詩一首,請?zhí)K軾指正,蘇軾的答詩為《宿州次韻劉涇》:“我欲歸休瑟漸希,舞雩何日著春衣。多情白發(fā)三千丈,無用蒼皮四十圍。晚覺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貴有危機。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華亭鶴自飛。”
蘇軾到徐州上任后,由于徐州和宿州相去較近,為答謝教授劉涇在宿州的盛情款待,蘇軾還把劉涇邀請到徐州相聚,此時,教授劉涇又寫詩一首,請?zhí)K軾蘇東坡指點,蘇東坡看詩后,又附詩一首勸勉劉涇“吟詩莫作秋蟲聲”。
“吟詩莫作秋蟲聲”,那意思是告訴劉涇,寫詩要有宏大的意境,高瞻遠矚的思維,此言自然毫無謬誤,但當時的蘇軾就沒想到,自己是走南闖北的達官貴人,視野自然開闊高遠,而劉涇僅一教書先生,那視野再遠,又能遠去學堂幾何。
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聞報自己的轄區(qū)內(nèi)蕭縣發(fā)現(xiàn)了煤礦,那煤通體烏黑,可燃燒,宋時那時,由于莊稼長勢都差,淮北地區(qū)山岳丘陵上的樹木也較為稀少,人們做飯燒柴都出現(xiàn)了難題,今聞此黑煤可當柴燒,蘇軾自然心內(nèi)大喜,還親往查看,并特作《石炭詩并引》,予以記之。由于歷史的變遷,蕭縣后來歸于宿州所轄,至今尚是宿州蕭縣。
蕭縣當時還有一古村落,名曰“朱陳村”,村中風俗自隋唐建村以來,便就是朱姓村民和陳姓村民互相通婚,男不外娶,女不外嫁,女之嫁妝多為農(nóng)具,男之聘禮即為糧田,民風淳樸得猶如一幅田園風景畫,唐時大詩人白居易就有贊《朱陳村》的詩,后又有畫師還真的把這村俗,畫成了畫,并美其名曰《朱陳村嫁娶圖》,蘇東坡在友人處看到此畫后,便又跑到這村里來親自查看,但由于那時大宋建國已久,又由于北方遼金連年作亂,已經(jīng)形成了官貪民貧的狀況,“朱陳村”也已不是畫中那原來的樣子了,為此蘇軾還賦詩一首:“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nóng)曾入杏花村。而今鳳物哪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p>
蘇軾之詩詞以豪放著稱,但這首詩不但豪放不起來,還蓄滿了滿腹惆悵和幾多感慨。這首詩的后兩句,還被后來連同“游張氏園林”的文章,被人斷章取義,上奏朝廷,泡制出了“烏臺詩案”。
在徐州為官期間的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初,應宿州太守之邀,蘇軾飲宴于宿州州衙,州衙內(nèi)那時有花園一座,園內(nèi)奇石林立,水碧池清,更有秀竹夾道,竹影斑駁,蘇軾酷愛竹,也是一時興起,便為宿州太守畫了梳竹兩枝,并又贈其舊時和李太白的詩作一首:“寄臥虛寂堂,月明浸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恰此時,園后宿州北城墻上,有一亭落成,尚無名,宿州太守懇請?zhí)K軾題名,于是蘇軾便提筆寫出“扶梳亭”三個蒼勁大字。
親筆所畫這梳竹兩枝,其后也因蘇軾“烏臺詩案”爆發(fā),已被宿州太守深藏,直至后來蘇軾黃州歸來,官升吏部尚書后,方才被人們請出,連同和李太白的這首詩,石刻成墨竹一方,供奉在“扶梳亭”內(nèi),所以,那石碑上,后人雕刻落款時,刻的也便就是“東坡居士”了。
蘇軾不但才高八斗,對美食卻也深知其味。當時宿州民間流傳的有“八大塊”的美食,那種“八大塊”是由豬的五花肉,先油炸后加佐料煮出來的。蘇軾一生喜食豬肉,于黃州做官時,還曾寫過《豬肉頌》一詩,原詩為“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真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p>
蘇軾品嘗過這宿州“八大塊”后,深感其味美,還特地探尋這“八大塊”的用料和做法。在后來于杭州做太守征集民夫筑蘇堤時,便把這“八大塊”改為黃酒煮出,用來獎勵民工,這就是后來流傳至今的“東坡肉”了。
與宿州太守共飲后不久,同年三月,即公元1079年三月,蘇軾由徐州太守改任湖州太守,中途經(jīng)過宿州靈璧時,順便就游了“張氏蘭皋園”,此園乃北宋仁宗時期的殿中丞張次立的私人莊園。蘇軾觀后,倍感此園鄉(xiāng)土氣息濃厚,大為贊賞,于是便提筆寫出《靈璧張氏園亭記》文中有言曰:“。。。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于饑飽而已。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jié)。。。余為彭城二年,樂其風土,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厭也,將買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靈璧,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屢,歲時往來于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游,將必有日矣。元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記?!本褪沁@么一篇游記散文,五個月后的元豐二年七月,朝中大臣李宜之伙同何正臣等人,便把這篇文章連同蘇軾寫朱陳村的那首詩,曲意歪解上奏朝廷,污蔑蘇軾銜怨懷憤,包藏禍心,對朝廷極為大不敬,如此,轟動歷史的“烏臺詩案”就這樣出臺了,蘇軾也由此被下進了大牢里,牢里苦度了近四個月。
宋神宗元豐八年正月初四,即公元1085年正月初四,蘇軾再由宋時的泗州即今時的泗縣來到宿州,宋時那時,人們對正月十五的上元佳節(jié)還十分重視,張燈結(jié)彩,鞭炮齊鳴這些自不必說,人們更還會游園,看社火,外出踏青,并且還是樂此不疲。
這時,在宿州這里過上元節(jié)的蘇軾,也同樣是處于節(jié)日的喜慶里,親戚朋友,飲酒踏青樂作一團,為此,當時的蘇軾也就寫出了一首《南鄉(xiāng)子,宿州上元》一詞:“千騎試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不似白云鄉(xiāng)外冷,溫柔。此去淮南第一州?!?/p>
在這首詞里,蘇軾沒有直白地描繪宿州地美,單就“此去淮南第一州”的這句話,就拓展了你的無限想象。蘇軾的詩詞,之所以美到獨成一家,就是因為他的詩詞,言語里有畫,畫里有詩,意境豐滿。
“此去淮南第一州”,是蘇軾對宿州的認識也是對宿州最好地贊譽,至此蘇軾也已數(shù)度途經(jīng)和做客宿州了,之后,也正如他在游《張氏蘭皋園》一文里所憧憬的那樣,便在宿州與徐州交界處蕭縣那里,置地買房了,不過那買的房地,是讓自己的大兒子蘇邁在那里生活的,那村那時就叫“蘇湖村”,當時蘇邁娶的也還是宿州妻子,從宋時到現(xiàn)在,也已一千多年過去了,這村,至今也已為蘇家傳續(xù)了三十多代人了。
蘇軾雖未于宿州這里做過官,但與宿州的淵源極深,據(jù)史料記載,蘇軾在宿州這里駐足,游玩,停留,不下于十多余次,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宋朝朝廷,定都于汴京,即今河南鄭州那里,鄭州直通泗州那地方有條大河叫“通濟渠”,西起于洛陽,東達泗州的洪澤湖,由于始發(fā)于汴京,所以后人便就又叫那河為汴河了,那河是當時東西運輸?shù)慕煌ù髣用}。
宋時的交通工具還極為稀少,無外乎舟馬車轎這些,又加之那時的官員升遷還都是拖家?guī)Э?,故而,船就是他們當時交通的首選了,船是在河里行走的,所以這汴河也就成了當時官員們進出京城的最佳通道了。
蘇軾蘇東坡一生官路坎坷,調(diào)離被貶十分頻繁,故而一生也就駐足宿州這里比較多了,也就對宿州這里較為熟悉了如指掌了,也就時時把宿州之事掛在心上了。
公元1092年,即宋時元佑七年,蘇軾聞宿州知州周秩向朝廷上奏,申請撥巨資一萬九千余貫,動用人力五十七萬余工,修筑宿州外城,宋時那時的宿州,雖城墻高大,外有環(huán)城路護城河,但城市范圍很小,許多達官貴人,財主富人,都是在城外置辦的房產(chǎn)田地,為保護這些人的既得利益,故知州周秩申請擴建外城。此時恰又是宿州靈璧撤鎮(zhèn)建縣之時,建縣的費用卻也不少,為此,當時時任兵部尚書的蘇軾便認為,這兩件大事要同時進行,所需費用太廣,人民負擔太過,當重點維持靈璧的撤鎮(zhèn)建縣。于是便上“乞罷宿州修城狀”奏本,朝廷批準了他的奏狀,靈璧便就在轟轟烈烈地建設(shè)了,而宿州擴城之事,也就就此偃旗息鼓了,所以以后的又一千多年來,古老的宿州,也就只有原來那么大了。
世事弄人。盡管蘇軾才高八斗,天資聰穎,但人生卻也非常不如意,官路坎坷也就算了,婚姻卻也曲曲折折,磨難重重。
蘇軾的婚姻先后共娶了三位妻子,先娶眉州眉山王弗為妻,16歲就嫁給蘇軾的王弗,不但年輕貌美且還知書達理,甚得蘇軾寵愛,由于蘇軾為人豁達不拘小節(jié),所以便就對王弗言聽計從,恩愛有加了,但這種恩愛只維持了十一年,王弗便就病逝,撒手人寰了。對于王弗的去世蘇軾是萬分悲痛的,有詞為證:“十年生死兩忙忙。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p>
王弗去世后,蘇軾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為妻,“烏臺詩案”后,燒了蘇軾大部分手稿的就是她,當然,這把火也是“烏臺詩案”后倍受驚嚇后燒的,燒時還對蘇軾抱怨道:“成名于文章,危難于文章?!?/p>
雖然,王閏之的燒東坡手稿,對后人來說是件遺憾的事,讓人們無法再欣賞到蘇軾的許多美文,但王閏之的這兩句對蘇軾的評論,應該是再恰當不過地了,據(jù)說蘇軾被貶黃州,也是因為自己一時賣弄才華惹的禍。
當時,丞相王安石于書房里寫詩,剛寫了前兩句“昨夜秋風入園林,吹得落黃滿地金?!鼻≡谶@時,皇帝有要事,宣召他進宮,便就急匆匆地離開了。丞相王安石走后,蘇軾前來拜訪,便在書房里等丞相,看到書桌上這首詩的前兩句,一時技癢,便就提筆續(xù)寫了后兩句“秋花不似春花落,賦于丞相仔細吟。”蘇軾苦等丞相不回,便就離開了。
本來是想拜見丞相王安石,套套近乎,意圖升職,但不久他就又被貶去了黃州。
到了黃州后,蘇軾便于東山山坡上親自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了莊稼,地邊上廣植黃州黃菊,從此也就自號曰“東坡居士”了。
秋天一到,那菊花開得卻也嬌艷。蘇軾蘇東坡還邀來黃州的文人雅士前來賞菊,喝酒品茶,但幾場秋風過后,那菊花花瓣,便就紛紛飄落了,這讓蘇軾蘇東坡極為詫異,別的地方的菊花花瓣,都是不掉落的,直至枯萎都是緊緊地抱在一起的,怎么這地方的菊花花瓣就是掉落的了呢?這時,絕頂聰明的蘇東坡也就忽然明白了,丞相王安石,之所以貶他到黃州,就是要讓他看看這,“落黃滿地金”的情景。
蘇軾蘇東坡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是第一任妻子王弗她們家的丫鬟,雖是丫鬟卻也知書達理,堪稱蘇軾蘇東坡的紅顏知己。
蘇軾蘇東坡的一生,自認為佛緣不淺,所以除了名字外,還給自己起了兩個和佛家沾邊的號,一個是“鐵冠道人”,一個是“東坡居士”。平時更是和這些和尚道士們來往不斷,一次,蘇軾蘇東坡前往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恰遇大師不在,這佛印大師,平時和蘇東坡不但很熟,還玩笑慣了,看到小沙彌前來開門,蘇軾便就大喝一聲:“禿驢何在?”偏遇這小沙彌卻也聰慧,也不是個吃虧的主,知道這蘇東坡是在罵師傅,便用手一指遠處到:“東坡吃草”。由此可見,蘇軾蘇東坡和這些和尚道士們的關(guān)系,也已到了知己的地步,就是蘇軾病重于常州,臨終之際,尚有杭州維琳方丈前來陪伴,指點他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路徑。
蘇軾蘇東坡病重于常州時,尚還接到朝廷被貶他到儋州的圣旨,儋州即今時的海南,那時為荒蠻之地,但由于此時蘇軾病情太重,無法前往,只得申請朝廷于常州處養(yǎng)病,不久便逝世于常州,卒年為公元1101年8月24日。
蘇軾蘇東坡去世后,三個兒子及家人,遵遺囑把他從常州運往河南嵩山山麓埋葬,棺槨再次途經(jīng)宿州這里,但這次,大文學家大書畫家詩詞界的領(lǐng)袖,蘇軾蘇東坡再也沒法于宿州“扶梳亭”里飲酒寫詩了,只是棺槨經(jīng)過這里而已。
這也是他這一生最后一次途經(jīng)宿州了。
王桂田,筆名:文海釣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學工作,系中國鄉(xiāng)村雜志社,中國鄉(xiāng)村人才庫認證作家,安徽省詩風詩社會員,宿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9年度宿州文學獎獲得者,2020年度詩圣杯全國詩詞大賽優(yōu)秀獎獲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郵儲杯散文獎獲得者。退役軍人,當過兵,打過仗,參加過老山者陰山地區(qū)的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是位從戰(zhàn)火硝煙里走出的詩人作家。
來【深圳文學】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詩文、抒發(fā)情懷;記錄精彩,不負華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