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過,她這一生所有的創(chuàng)作源泉都來自《紅樓夢》和《金瓶梅》。
《紅樓夢》早已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而《金瓶梅》還只躲在陰暗的角落始終不能正大光明的登堂入室,偶爾被人羞答答的提起。仿佛兩位絕色佳人,一位是大家閨秀,一位是青樓賣藝不賣身的頭牌,符合人的傳統(tǒng)審美的常被人津津樂道,不符合的,哪怕美若天仙藝壓群芳,也永遠(yuǎn)只屬于青樓,永不登大雅之堂。
看過《金瓶梅》的,都不免為它叫屈,也許其中確有陋俗,但稱之為經(jīng)典亦不足為過。就拿品茶這一項來說,就毫不遜色于《紅樓夢》。雖然一個產(chǎn)生明代,一個產(chǎn)生于清代,時代背景不同,飲茶的風(fēng)俗也大不一樣。但《金瓶梅》中品茶之多,較之《紅樓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人獨品的,兩人對飲的,眾人聚飲的,應(yīng)有盡有。比如第三回的“胡桃松子泡茶”、第七回的“蜜餞金橙子泡茶”、第十二回的“鹽筍芝麻木樨泡茶”,第七十三回的“土豆泡茶”等等。
《金瓶梅》時代,恰逢飲茶風(fēng)俗從“烹煮法”向“沖泡法”的轉(zhuǎn)換過渡時期。直到清初,飲茶才只泡不烹。所以和《紅樓夢》中飲茶最大的不同是,《金瓶梅》里很少喝清茶,必須加入鮮果、花卉等配料,然后沏入沸水,喝茶的時候把這些配料一并吃掉,有時候配料有二十余種之多,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比如第六十八回用“瓜仁、栗絲、鹽筍、芝麻、玫瑰“泡茶。但同是明朝的高濂卻在《遵生八箋》中說:“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草雜之。……若欲用之,所宜核桃、疹子、瓜仁、杏仁、欖仁、栗子、雞頭、銀杏之類,或可用也。”
所以,明朝人吃茶,所放配料也是有所考究有所揀選的。顧元慶《茶譜》有云:“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而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始稱。”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飲茶的法度吧。
如今,我國漢族地區(qū),早已不見果品泡茶,但藏族和云南納西族還吃“酥油茶”,要放鹽、糖、花生米和核桃肉。云南白族的“三道茶”,要放紅糖、核桃仁、花椒、蜂蜜等。
但是文人墨客卻不好如此飲茶,因為茶有真味,果品會奪其香、奪其色、奪其味,奈何共飲之?
也許每個人喝茶,追尋的是不一樣的境界。有些人追求好喝的口感,有些人追求苦盡甘來的回味,有些人希望茶讓他靜心讓他開悟,而我只把茶,當(dāng)做我無話不談的知己,傾吐我的心聲,讓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三毛說:“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jīng)很好了,實在不必太多。”
而人與茶相知相惜,最美之處在于,找到你懂他,而他也懂你的茶。就像茫茫人海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張愛玲才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fā)現(xiàn)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
鐘愛《金瓶梅》的張愛玲,她的審美傾向是:“美的東西不一定偉大,偉大的東西總是美的。”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可救人性命,當(dāng)然偉大。茶的美,毋庸置疑。擁有如此美好茶事的《金瓶梅》,不讀不以為然,讀罷方知怎一個“美”字了得?
在茶人眼里,《金瓶梅》是一本茶書。
·本期編輯?離蘇
·圖片來源:弘益茶道美學(xué)圖庫
作 者 其 他 美 文
▼
唯愛與茶,不可辜負(fù) 丨 喝茶,讓你孤獨出新高度 丨 喝茶,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丨 人生是一場太極游戲 丨 學(xué)茶,是不斷放下的過程 丨 喝茶,做一個形散而神不散的人 丨春風(fēng)十里,不如……泡你 丨有一種頂級化妝品,名字叫做“茶” 丨聰明人喝茶,得懂平衡之道 丨在茶圈久了,做仙容易,做人反而難了 丨懂茶道、諳人道、依天道,才算上道 丨在茶圈久了,做仙容易,做人反而難了 丨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去喝什么樣的茶 丨不是你成就了一杯好茶,而是一杯好茶成就了你 丨品得了無味的茶,過得了無味的生活,這便是有道的人生 丨茶藝表演,開啟一場審美上的自由 丨以茶為師,重回女神時代 丨以茶之名,你我的故事,未完待續(xù)丨茶只有和中醫(yī)結(jié)合,價值才能最大化丨茶妝,是一條美的不歸路丨吃了假普洱,卻治好了我的病 | 雪中一爐茶,陪孩子把生活過成童話丨太極人生 | 要太極,就不能太急
投稿:成為弘益撰稿人。研究愛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對茶、生活、美學(xué)的踐行與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學(xué),用你的文字,標(biāo)記你的美好。詳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師微信(wechash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