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句老古話,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承受這樣的教育方式。
一、家長為何會選擇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
我相信許多人在小時候都聽過這樣的話: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再不好好寫字,我就拿棒打你!”
“再哭,就把你扔到大街上,餓死你!”
回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在年幼時聽到父母說這些話的感受是怎么樣的?想必一定是無助、恐懼、慌張等。
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他們一定是希望孩子聽話,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人做事,所以粗暴的教育溝通方式,也許很容易就達到了教育目的,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打罵只能暫時阻止孩子的“錯誤”,因為孩子年齡尚小,無法和家長對抗。但在其心里就已種下了不健康的種子,有的孩子在粗暴教育的環(huán)境下長大,慢慢就變得自卑膽小,給將來的社交帶來許多障礙;而還有的孩子剛好相反,他會變得叛逆暴虐,未來也許會走上極端的道路。
用打耳光、體罰等粗暴的方法不能解決教育的根本問題,這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清楚認識到的事情。
二、動不動就叫家長,老師也該反思
現(xiàn)代教育體制下,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孩子是應(yīng)有之義,但是因為孩子任性、調(diào)皮,老師就頻繁把家長喊來學校,是不是也算一種教育失敗或推卸責任的表現(xiàn)呢?
首先,孩子在學校中犯了錯誤,可能老師已經(jīng)對其施加了一輪壓力。接著家長又趕來很快施加了第二輪,當孩子的情緒耐受力到了臨界點的時候,就可能突然崩潰或者爆發(fā),做出無法挽回的傻事。
就好像那個14歲跳樓的男生,他這個年紀還未成年,在身心層面都不像大人那樣成熟,很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反抗,相信不是校方和家長希望看到的。
其次,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請家長來談話是正常,但老師需要針對孩子具體的情況與家長協(xié)商溝通,找到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來解決問題。
只有老師和家長采取聯(lián)動,相互配合才能對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幫助,而不是雙方都用責罰的方式對對待孩子。
教育界一直有句話,“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除非情況特殊,萬不得已,老師也別動不動就叫家長出面“幫忙”。
三、全社會都要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14歲男孩因為被母親打了耳光就輕生跳樓,這樣的悲劇還有許多。
此前我在媒體上還看到過一個消息,成都一小區(qū)同樣是14歲的女孩跳樓身亡,在女孩留下的遺書里,有這樣一句話:
“我真的承受不住了,我承受了太多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死對我來說是解脫?!?/p>
短短幾十個字,我們可以看出她內(nèi)心的煎熬,也看出她對未來的絕望,可能是真的過不下去了才選擇輕生這條路。
在和孩子的相處中,許多父母都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問題,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
一個健康的孩子,不僅僅要有一個健全的軀體,更主要的是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以正確的心態(tài)去適應(yīng)社會。
那么,我們父母該如何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若孩子在家庭中感覺到自己非常卑微,沒有任何自主權(quán)與話語權(quán),他們也就容易感到自我價值感的喪失。
第二、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現(xiàn)在許多父母忙于工作,回家后只顧著打游戲或者看劇,根本沒有和孩子太多溝通的機會。如此狀況,孩子心理產(chǎn)生了問題,父母也很難覺察到,提供幫助。
第三、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
父母需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微笑的進步,并及時給他們正向的反饋。在一個總被否定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孩子是不可能在長大后充滿自信的。
寫在最后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是從童年、青春期走過來的,為何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事情仍然要在后代們身上發(fā)生?
當孩子已經(jīng)被父母的棍棒磨盡了自我,剩下的就只有脆弱和服從。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以正確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不要等真正意識到錯誤,卻再也難以挽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