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文/碧讀·切爾西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p>
理解人性的復(fù)雜,讀懂行為背后的意義,處世才能游刃有余,生活也會豁然開朗。
以下是關(guān)于人性的9個真相,越早知道越好,讀懂受用一生。
生活中,我們一定有過這樣的時刻:
孤立無援時,不管如何掙扎,身邊多的是袖手旁觀,我們困惑不解;
陷入困境時,曾以為肝膽相照的朋友,卻推三阻四,我們難以釋懷。
越長大,越明白:永遠不要高估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
這世間,有人幫,是幸運;無人幫,才是常態(tài)。
《半生文集》中有一句話:“把放在別人身上的希望,收回來擱在自己身上,可保自己一世的浪漫?!?/p>
與其期待別人為自己打傘,不如隨身攜帶一把傘。
畢竟,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02
所有的玩笑,都藏著認真的成分
弗洛伊德說過:“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那些冠冕堂皇的“直率”,不過是丟失了相處的分寸。
心中無尺,才會言語無界。
有時候,傷害別人很簡單,一句不經(jīng)意的玩笑就夠了。
別隨意開玩笑,對方覺得不好笑的,真的不是玩笑。
真正的幽默,從來不是揭人短,挑人刺,而是用舒服的語言,愉悅他人。
我們讓人舒服的程度,往往決定了人際交往的高度。
03
如果對方答應(yīng)得沒那么爽快,那就是拒絕
與人交往時,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下次再說”、“看情況”、“我先考慮一下”……
每當此時,有人不再糾纏,點到為止;也有人心有不甘,追根究底。
其實,如果對方?jīng)]有爽快地答應(yīng),就不要再追根究底了。
成年人的社交中,有一條潛規(guī)則:沒有爽快答應(yīng)就是拒絕。
有時候,沉默就是拒絕,敷衍就是答案。
剖根問底,為難的是別人,難堪的卻是自己。
高情商的人,一定是看破不說破,明知而不問。
04
別人對你的看法或者言行,并沒有那么重要
著名演員雪莉·麥克雷恩,曾經(jīng)提出過一個20-40-60法則:
20歲時,你總在擔心別人是怎么看你的;
40歲時你覺醒了,才不管別人是怎么想的;
60歲時你才發(fā)現(xiàn),根本沒人管你。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不管怎么活,總會有人不喜歡你。
一味活在別人的眼里,失去的便是自己的人生。
正如拿破侖所說:“如果你讓別人來決定你的人生,你的內(nèi)心永遠不會感到踏實。”
別人怎么看,真的沒那么重要,過好自己的人生,冷暖自知,才是王道。
這一輩子,我們唯一要取悅的只有自己。
05
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
楊絳曾說:“當你身處高位時,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會看到世態(tài)真相?!?/p>
人世間多的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世界其實并不溫柔,人性也向來很現(xiàn)實。
當我們?nèi)跣〉臅r候,別人的態(tài)度最肆無忌憚,身邊的壞人也最多。
想要世界對我們和顏悅色,只能是自己足夠強大。
當我們跑起來的時候,壞人才能被遠遠地甩在身后;
當我們站得足夠高的時候,看到的才是風景。
06
讓別人下不了臺階,自己也會下不來
仔細觀察我們的身邊,不難發(fā)現(xiàn)總有這樣的人:
得理不饒人,遇事步步緊逼;
明知別人難堪,還不忘添油加醋。
老話常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p>
與人相處,行事有度,傷什么,別傷人面子。
你怎樣對待別人,最終就是別人對待你的樣子。
作家蕭蕭依凡曾說:“所謂情商高,從來不是會說話那么簡單,而是懂得在什么時候閉嘴,把自己看穿的那部分放在肚子里,保全別人的面子?!?/p>
話不說滿,事不做絕,留有余地,才有余慶。
07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
看過一個很有寓意的圖片。
圖中兩個人因為是“6”還是“9”爭執(zhí)不休,其實兩人都沒有錯,只是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千與千尋》里有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所有的對與錯都是要有參照物來參照的?!?/p>
很多時候,那些你以為錯的東西,不過是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
與人爭執(zhí)時,不要總想著自己是對的,不妨試著換位思考,也許會豁然開朗;
陷入困惑時,不要深陷思維定勢的泥淖,學會換角度看問題,便會柳暗花明。
08
不管你遇到了好事還是壞事,都別輕易告訴別人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很扎心的話:
“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p>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和軌道,人人都在負重前行,真的沒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不管你遇到了好事還是壞事,都別輕易告訴別人。
好事說多了,未必會有祝福,卻會招來嫉恨;
壞事說多了,不一定博得同情,卻會引來厭煩。
小孩子才會肆無忌憚,成年人早已學會了深藏不漏。
管好自己的嘴,守好自己的心,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一個成年人應(yīng)有的自覺。
09
在不合適的圈子里,即使站在中心也會被孤立
因為害怕孤獨,你是不是也曾奮力地融入一個圈子?
為了合群,你努力迎合他人的喜好,卻依舊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其實,身處不合適的圈子,被孤立,是常態(tài);被理解,才是意外。
作家劉同在《向著光亮的那方》中寫道:“后來才知道,好朋友不是通過努力爭取來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時遇見的?!?/p>
圈層不同,不必強融,否則只會委屈自己,消耗人生。
你只需努力活成自己的光,只要足夠優(yōu)秀,花香自有蝴蝶來。
跟同頻的人在一起,不必迎合,不必委屈,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
▽
有人說:“人的眼睛有5.76億像素,卻始終看不懂人心?!?/p>
人心雖復(fù)雜難測,但我們可以在復(fù)雜中學會通透,在無常中保持安定。
以平常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努力讓自己更美好。
愿你,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熱愛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