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從1947年獨立開始,就一直在為國內(nèi)的宗教問題而困擾,即使“印巴分治”已經(jīng)把大部分穆斯林分出去建立了巴基斯坦,印度仍未高枕無憂。
除了穆斯林外,在印度境內(nèi)還有一個錫克教在活動,該宗教人數(shù)不多,但是英勇尚武,錫克信徒也在20世紀后期爭取過自主權(quán)。
從那時起,印度政府和錫克教徒的斗爭進行了幾十年,最后連印度第一位女總理——尼赫魯?shù)呐畠河⒌侠?甘地都被錫克教士兵刺殺。
說起英迪拉.甘地,她可謂是印度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外號“印度鐵娘子”,此人是“官二代”出身,又是婆羅門高種姓,是印度“假民主”的代表人物。
英迪拉任期內(nèi)在國內(nèi)搞核武器建設(shè),又發(fā)動戰(zhàn)爭分裂東巴基斯坦,緩解了印度的東西邊境壓力,對印度功勞不小。
如此功勛卓著的英迪拉被錫克教徒刺殺,是因為她采取強硬態(tài)度清掃“旁遮普邦”錫克教勢力,鬧出“金廟血案”。最后英迪拉被給她站崗10年的錫克教侍衛(wèi)將亂槍打死,世界震驚。
英迪拉死后,后世對她的評價則多圍繞在她的強硬上。這是因為20世紀末期曾有一股“鐵娘子”熱,人們追捧個性強烈、有進攻性的女政客,這種風氣也深深影響了亞歐的女權(quán)運動。
而英迪拉的強硬不僅體現(xiàn)在治國,還體現(xiàn)在兩性問題上,因為此人曾下令把國內(nèi)400多萬窮苦男性絕育。
這種極端的行為讓英迪拉在國際上形象很差,人權(quán)組織批評其有種族思想,強行結(jié)扎低種姓窮人,是種族滅絕,但這并不妨礙英迪拉成為女權(quán)的偶像之一。
那么,英迪拉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她在任上都做過哪些讓人難忘的事?為什么錫克教徒如此恨她?
英迪拉.普利亞達悉尼.甘地,本名為英迪拉.普利亞達悉尼.尼赫魯,她于1918年出生在英屬印度的北方邦,是印度第一任總理、國大黨領(lǐng)袖尼赫魯?shù)呐畠骸?/span>
尼赫魯家族是印度的婆羅門種姓,家鄉(xiāng)是印度的宗教圣城安拉阿巴德,這個家族的祖上代代富貴,是大地主階層。
到了英迪拉的爺爺帕迪特這一代,他們家開始和英國人有了聯(lián)系,此后尼赫魯家?guī)状私邮芰擞慕逃?,從事政府或者法律方面的工作?/span>
正是這種傳統(tǒng),讓帕迪特的兒子尼赫魯?shù)靡猿蔀橛《日念I(lǐng)軍人物。
早在20年代,尼赫魯就成為國大黨委員,后來于1923年成為印度國大黨總書記。當時印度正在甘地的領(lǐng)導下進行獨立運動,尼赫魯就是甘地的副手。
英迪拉作為尼赫魯?shù)呐畠?,更是從小就積極投身于政治。
30年代,國大黨開始以追求印度整體獨立為目標,英國殖民政府嚴厲鎮(zhèn)壓國大黨的行動。尼赫魯家作為英殖民政府的重點監(jiān)視對象,只有英迪拉能不受檢查自由出入他的宅邸。
這一時期,英迪拉和好朋友們給尼赫魯當信使,幫助祖國獨立事業(yè),這段經(jīng)歷讓英迪拉引以為傲。
在這期間,12歲的英迪拉還曾發(fā)起兒童組織“猴子會”,其成員都是國大黨黨員的孩子,專門幫國大黨傳播信息,并在民間宣傳獨立刊物和畫報。
然而,英迪拉的這些行為,并未換取父親和整個尼赫魯家族的關(guān)注,她和母親二人與尼赫魯較為疏遠,父親自有情人,母親因此帶著英迪拉單獨生活。
所幸英迪拉自小堅韌不拔,青春期的英迪拉數(shù)次前往歐洲留學,曾在瑞士和英國拿到學位。
1936年,她的母親因肺病去世,英迪拉從此放下了心里的負擔,又遠赴牛津大學學習了政治和歷史學。
直到1939年二戰(zhàn)爆發(fā)后,印度獨立事業(yè)進入新階段,英迪拉才終止了學業(yè),回國幫助父親。
而在留學英國期間,英迪拉愛上了一名印度留學生,他叫菲羅茨,是個印度拜火教徒,屬于帕西族。
尷尬的是,菲羅茨是拜火教徒,英迪拉是印度教徒,還是婆羅門,按照印度教規(guī)定,這兩人是決不可結(jié)合的。
印度教規(guī)定,如果兩個跨種姓的人結(jié)合,那他們就會失去自己的種姓,和生下的孩子一起掉進“達利特”階層,也就是俗稱的“賤民”。
“賤民”階層在印度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因此父親尼赫魯拒絕這門婚事,但是他的同事——“圣雄”甘地卻支持英迪拉。
甘地反對種姓制度,鼓勵平等,所以他支持英迪拉和菲羅茨結(jié)婚,并在兩人婚后把自己的姓氏“甘地”送給了這對夫妻。
此后,英迪拉.尼赫魯就改名為“英迪拉.甘地”,后世經(jīng)常誤傳英迪拉是甘地的女兒,原因就是這個。
英迪拉和菲羅茨結(jié)婚之后,二人繼續(xù)在政壇活動,英迪拉是國大黨員,而菲羅茨是印度共產(chǎn)黨成員。
在戰(zhàn)后,英迪拉一直輔佐父親,是尼赫魯?shù)拿貢庸芗遥谶@一時,英迪拉積攢了大量的經(jīng)驗和人脈,并在和父親出訪各國期間結(jié)下了不少國際友誼。
美中不足的是,她的丈夫因為政見不和跟尼赫魯家族鬧翻,幾乎要和英迪拉離婚。最后英迪拉帶著孩子支持父親尼赫魯,住在新德里,菲羅茨則在家鄉(xiāng)安拉阿巴德生活。
1960年,菲羅茨因為心臟病去世,英迪拉備受打擊。1964年,尼赫魯也撒手人寰,英迪拉失去了父親的蔭庇,在政府內(nèi)的地位有所下降。
好在父親尼赫魯民望很重,印度各大黨派都想拉攏英迪拉為自己站臺,英迪拉自己也有政治頭腦,于是她漸漸成為了政府里的紅人。
尼赫魯死后兩年,印度總理位置不穩(wěn),先是德賽上臺,但是遭到國大黨反對而下臺。后來繼任的夏斯特里卻是個短命鬼,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后暴斃于蘇聯(lián),印度又群龍無首。
此時,年輕的英迪拉雖然經(jīng)驗不足,但是名氣實在太大。亂局之下,英迪拉就被國大黨推出來作為競選人。
當時印度剛打完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不僅沒吃到什么甜頭,老百姓也對政府很不滿。這個時候,讓尼赫魯?shù)呐畠簛砝^任總統(tǒng),明顯有利于團結(jié)國民。
很快,英迪拉在1966年勝選,成為印度第一個女性總理,但是在上臺后的她起初作為不多,因為經(jīng)驗不足,她把大多數(shù)政務交給內(nèi)閣,自己只能慢慢學習。
不過在短短兩年后,英迪拉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自信,帶領(lǐng)國大黨在印度議會選舉獲勝。
此后,英迪拉執(zhí)掌印度政壇18年之久。而在英迪拉10多年的任期里,最重要的政策是改變印度的經(jīng)濟情況。
印度建國后曾宣布走社會主義路線,玩起在中國和蘇聯(lián)執(zhí)行很成功的“五年計劃”。
印度的“五年計劃”頗具社會主義色彩,注重工業(yè),尤其是軍工產(chǎn)業(yè)和重工業(yè),這些都屬于砸錢不少,但短期不見回報的行業(yè)。
然而15年發(fā)展下來,這些計劃讓印度經(jīng)濟低迷,缺乏活力。尼赫魯死后,國大黨總結(jié)尼赫魯時代遺產(chǎn),印度三次五年計劃收獲不多,矛盾卻不少。
英迪拉上臺后,首先暫停了五年計劃,搞起短期“年度計劃”,花了三年時間算賬、清債,關(guān)停了一些拿錢不干活的大企業(yè)。
此外,英迪拉還改革金融制度,把大銀行收歸國有,以貸款刺激農(nóng)業(yè)和小工商業(yè)發(fā)展。此舉給印度經(jīng)濟注入新鮮血液,讓印度的經(jīng)濟水平得到提升。
為了保護印度本土工業(yè),英迪拉還推翻了父親的“外資為主”的商業(yè)路線,鼓勵本國民族企業(yè)擴大生產(chǎn),并不惜提高關(guān)稅,把海外貨物擋在國門外,因此得罪了英美資本家。
這種行為在國際上飽受詬病,但是在印度國內(nèi),英迪拉卻獲得了大量贊譽,尤其被底層人民崇拜。
在1966年到1976年的任期內(nèi),除了搞經(jīng)濟外,英迪拉在軍事方面也成績突出,尤其是分裂巴基斯坦和制造核彈,對現(xiàn)代印度影響深遠。
這位女總理對武力的追求比男政客更極端,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時,她就曾不聽勸阻去戰(zhàn)區(qū)克什米爾度假,讓印度政壇對她刮目相看。
英迪拉上臺后也銘記當年印度的恥辱,他和印度軍隊一直追求分裂巴基斯坦,最終在1971年借著“東巴基斯坦危機”發(fā)起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滅亡了東巴政權(quán),扶持了孟加拉國。
這場戰(zhàn)爭讓印度人歡欣鼓舞,因為從40年代開始,印度就有被巴基斯坦“東西夾攻”的軍事威脅,英迪拉政府在戰(zhàn)爭里高明決策,打掉了印度的肘腋之患,讓她的威望到達制高點。
但英迪拉此時還沒有驕傲,她打巴基斯坦,是趁著中國沒空支援南亞的空檔。作為有核國家的中國,才是印度最害怕的鄰居。
為了和中國掰手腕,印度也一直在努力造核彈。
印度制造核彈始于尼赫魯時期,印度人其實也知道核武器能帶來國家力量的顛覆性變化,但是因為國力不足,以及技術(shù)缺陷,該國的核彈事業(yè)發(fā)展緩慢。
在60年代,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后,西方國家開始尋求遏制中國,英迪拉則趁機在西方尋求支持,最終讓英國支持了印度的核武器事業(yè)。
此外,蘇聯(lián)和美國也間接提供幫助,最終讓印度在1974年引爆了核彈。
70年代中期,英迪拉“文成武就”,在國內(nèi)威望正高,她開始飄飄然起來,在政治方面越來越強硬,不僅對外國人和國內(nèi)異教徒強硬,對一些窮人也很極端。
她打算推廣一個從她父親時代開始,一直到70年達未解決的“遏制人口增長50年計劃”,就是印度版的計劃生育。
印度人口在獨立后飛速增長,每年凈增長上千萬人,給國家?guī)韲乐氐呢摀?。為了減少人口增長,印度政府推行結(jié)扎,強行要求普通男女生育幾個孩子后就要主動去結(jié)扎。
但是在具體推行中,該政策成為一種殘酷的暴政。
由于印度是個階層分明的社會,有錢人、官員、高種姓都脫逃于這些手術(shù)之外,官員們也不敢拿這些人開刀,只能去找底層老百姓。
在1975年后,印度政府把上千萬育齡期男女拉去結(jié)扎,其中男性有400萬,大部分是底層種姓甚至賤民男性,他們被經(jīng)常拉去強行結(jié)扎,有反抗者就毆打后投入監(jiān)獄。
在手術(shù)過程中,有的人因為手術(shù)條件太差導致感染,最后死于手術(shù),這些新聞不光在印度,在全世界都引起議論。
就連西方媒體表示,這是新時期的“種族滅絕”,是高種姓暴力剝奪低種姓的生育權(quán),完成“人道主義毀滅”的過程。
因為這事兒鬧得太難看,英迪拉在1977年黯然下臺,他的老對手德賽上臺當了總理。
結(jié)扎事件在70年代是世界丑聞,在后世幾十年,歷史學家認為這是英迪拉心理上的一種反應。
英迪拉的童年是不幸福的,父親對她們母女不好,在外面有其他愛人,對母親不管不問。最后母親死于肺結(jié)核,都是英迪拉在歐洲一個人照顧。
結(jié)婚后,英迪拉的丈夫菲羅茨也沒有給她多少溫暖和愛,因為菲羅茨也是個政客,而且和尼赫魯針鋒相對,他借尼赫魯家族的勢力上位,之后卻和岳父家族決裂,讓英迪拉非常痛苦。
只有在菲羅茨50年代末得了心臟病快去世時,兩人的關(guān)系才稍有緩和。
這些經(jīng)歷讓英迪拉的三觀發(fā)生變化,她認為“男性的不負責任是社會苦難的重要源泉”,而底層社會這種情況極為普遍。
印度男性生育后奴役兒女和妻子,自己卻不工作。男性在外面拈花惹草,反而拖累自己的家庭,甚至底層婦女要為丈夫養(yǎng)私生子,這在印度不是新聞。
因此英迪拉的“結(jié)扎運動”讓印度人人自危,最后導致她在反對聲中下臺,下臺后的英迪拉還因為操縱選舉而受到逮捕和審問。
最終,還是國大黨營造英迪拉的悲情色彩,才最終讓英迪拉的支持率回升,重回議會。
1980年,英迪拉再次當選印度總統(tǒng),這次重新上位頗有“苦盡甘來”的意味,英迪拉幾年來滿心的憤懣無處發(fā)泄,就開始專權(quán)獨斷,搞起了獨裁。
英迪拉不僅在政府內(nèi)部清洗官員,任人唯親,而且在民間也搞剛性政治,壓抑民族問題,最終導致了1984年的錫克教“金廟慘案”。
錫克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其信徒有幾千萬之多。這些人主要聚居在旁遮普邦,而當?shù)氐腻a克教勢力一直想效仿巴基斯坦一樣建國,建立錫克教之國“卡利斯坦”。
這一分裂國家的運動自然遭到印度政府的打壓,英迪拉在這方面的主要對手是錫克教合法政黨阿卡利黨,其領(lǐng)袖隆格瓦爾是旁遮普的錫克教名人,在民間一呼百應。
為了打壓阿卡利黨,英迪拉政府居然扶持錫克教極端分子賓德蘭瓦勒,在阿卡利黨里打倒了格隆瓦爾。
賓德蘭瓦勒是個極端分子,主張武力建國,英迪拉政府本想讓錫克教徒自相殘殺,最后兩敗俱傷。
但沒想到,賓德蘭瓦勒居然完成了黨內(nèi)統(tǒng)一,并且派手下的恐怖分子到處襲擊印度教徒,以及溫和派錫克教徒。
1983年,錫克教恐怖分子已經(jīng)殺到印度腹地鬧恐襲,政府不能不管了,英迪拉很著急,下令軍隊壓制旁遮普錫克教徒。
錫克教和印度教大仇殺就此開始,此后兩年內(nèi)有幾千起暴力流血事故,上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錫克教徒。
旁遮普一片糜爛,外面的巴基斯坦也蠢蠢欲動,英迪拉焦頭爛額。
1984年初,英迪拉發(fā)起了旁遮普平叛,讓軍隊入駐旁遮普,搗毀恐怖據(jù)點,清洗極端分子。
后來,印度政府又制定“藍星行動”,讓10萬大軍圍攻錫克教圣地“金廟”所在的阿姆利則。
最后,印度軍隊在金廟附近和錫克教徒火并,打死賓德拉瓦勒,殺死640多錫克教徒,逮捕幾千激進分子。可這么多人死在“金廟”附近,血染金廟是對錫克教的一種侮辱。
這個慘案讓錫克教徒刻骨銘心,他們開始發(fā)動一切資源,向英迪拉報仇。
巧合的是,英迪拉在身邊還保留著自己的錫克護衛(wèi),用來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包容”,并向外國記者展示他們的忠誠,表達自己清掃旁遮普不是為了滅絕錫克教徒。
在這其中,就有一位忠誠的侍衛(wèi)本特.辛格,他雖為英迪拉服務了10年之久,但是在得知圣地被侮辱,家族的親屬被屠殺后,他的心也開始動搖。
錫克極端分子得知消息后,就給了他10萬美金,讓他殺死英迪拉,最后本特接受了條件。他找到了另一個總理衛(wèi)隊的錫克教士兵薩萬特.辛格,兩人決定聯(lián)合刺殺英迪拉。
1984年10月31日早上,66歲的英迪拉在總理府邸遭到刺殺,兩個錫克教徒一人拿手槍,一人拿沖鋒槍,往英迪拉身上射出30多發(fā)子彈,英迪拉當場被打成篩子。
英迪拉還沒送到醫(yī)院就死了,刺客后來一死一傷。消息傳出后,錫克教開始狂歡,而印度教徒則揚言報復,兩族開始了更大規(guī)模的仇殺。
英迪拉被刺殺,有政治因素,也有個人因素。
印度民間的宗教矛盾本身難以調(diào)和,領(lǐng)導人都很難做人??稍谡{(diào)和矛盾中,英迪拉卻極端強硬的性格,有一股子大小姐氣,這是她長期養(yǎng)尊處優(yōu)養(yǎng)出來的毛病。
她太過自信,忽視其他人的感受,自以為是。
英迪拉死后,印度為她舉行了國葬,她的兒子拉吉夫繼任了總理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拉吉夫最后在1991年也被刺殺而死,這可能是英迪拉的報應吧。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英迪拉·甘地:"鐵娘子"的輝煌與悲情》,馮立冰
2、《評英迪拉·甘地執(zhí)政十六年》,王聯(liá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