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寒月里,我們大家一起共讀勛爺?shù)摹睹赖某了肌罚高^勛爺?shù)难劬θl(fā)我們對美的感知和認識!
《美的沉思》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領讀者:Lucia媛
時間:2017年11月6日開始
領讀者說
第十五章
中國藝術中的時間與空間(二) ──“無限”與“未完成”
其實就勛爺個人來說。我一直感覺他是那種喜歡老莊要遠多過孔孟的人。果然在這章中開篇敘孔子。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出老莊的哲學觀點。但不得不說,可能任何一個藝術家或者“性情中人”可能都會像勛爺這樣去推崇老莊。
之所以著重去討論莊子的時空觀,是因為其無限性和我們提到的中國山水畫所蘊含的無限空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老莊哲學對藝術形式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繪畫藝術放棄了假的三維空間的再現(xiàn)。轉而進行精神空間的捕捉。勛爺把長卷中的散點透視的規(guī)律和中國的章回體小說,以及戲劇的結構結合起來探討。繪畫和文學都是形而上的精神現(xiàn)象,是具有審美性質(zhì)的當時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
除了勛爺?shù)囊龑Ы榻B之外,大家也不妨多發(fā)表些自己的看法或者聯(lián)想,咱們一起討論。例如,看了這一章,我會去想這個問題:最早的章回體小說出現(xiàn)在明代。而在山水畫大肆興起的宋代,其文學代表為宋詞。
詞也是中國文人特殊形式的“歌”。以詩文書畫全才蘇軾為例,臨江仙里的一句“小舟從此逝,滄海寄余生?!痹~中飽含的空幻與自由,其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與山水畫的很多特征也是不謀而合的。
打卡集錦
安然
孔子的哲學里以活著的人,做主要的重心,對天道較少討論,到了戰(zhàn)國在老子和莊子的哲學中,得到了彌補。
長卷繪畫至北宋,從人物的內(nèi)容轉至山水,那山水的理想,那山水的空間,那卷軸的卷收與展放,便恰恰是老子的,"遠","逝","返",在中國視覺藝術上具體的時間。
莊子引領我們?nèi)フJ識自然界生命短促的"朝菌"朝生暮死與"蟪蛄"寒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它的生命只存在一個季節(jié)。莊子每一次讓我們經(jīng)歷著生命從短促到漫長,從小到大迅速的變化,無非是要我們對日常經(jīng)驗的時間和空間做一番脫胎換骨的猛醒吧!
在莊子的時空透視中,隱藏著那不可言說的生命劫毀的悲哀,而莊子努力抑止著這傷痛,卻指給我們可以一笑的豁達,那時空的逍遙,自然是一個心的假象。
長卷的收卷和展放,那真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體悟,那可以獨立出來的每一個小小的片斷,即使秋毫之末,也有它自足圓滿的可能。每一個朝菌或寒蟬注定是卷收與展放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一環(huán),而生命是指向無限的。
時間無限,一切未完,中國的長卷,章回小說,組重性建筑,戲劇,最后都在指向一個"未完",希望既使個人生命有限,但文明還可以延續(xù)。
amanda
正如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一樣,在這個浩渺的宇宙中,與圓滿相比,無限與未完成才是常態(tài)。這就是本章勛爺通過老莊經(jīng)典想傳達的藝術境界吧。
對于朝生暮死的蟲,一天就是一輩子,而對于傳說中的上古之椿,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如《三體》中的那幾個著名實驗,對于我們只是玩物的靶子或者白紙,對于微生物來說就是它終其一生所生活的整個世界。
而掌握了超光速技術的外星生命,如果存在的話,視我們也會如紙上的螞蟻一般吧。放眼到整個宇宙的時空中,無論時間短長,終有結束,無論空間大小,終有盡頭,結局沒什么區(qū)別。
這種智慧直接反映在了文學、戲劇等諸多藝術領域中。章回小說中的一章一回都可以獨立來欣賞,放回全篇,竟還有相連的前后情節(jié),再看全篇首尾,更是余音繞梁,無始無終。戲劇藝術亦是如此。
更為難得的是,中國的古人,在看透無盡時空的真相,認清一切存在的都將逝去之后,竟然沒有沉浸于悲涼,而透出一種樂觀、豁達、通透的大智慧來。
正如勛爺所說,人生不離缺憾二字,不如豁達地將缺憾之身還諸天地,更會有無數(shù)生命相連,與無盡的時空漫漫同流。又何必急于一時,爭于一池。
每個存在都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一環(huán),去指向生命的無限。既然無盡無邊,又何必去求得盡與邊,不如“留的無邊在,低回之,玩味之”。再加一句“神往之”更有趣吧。
紫星
本章開篇勛爺闡述了很多關于哲學的理論,孔子的哲學是著眼于人;儒家的思想一般側重于倫理學的架構,他們都沒有對時間和空間做過多的關注。而到了戰(zhàn)國,老子和莊子開始放眼宇宙了。
在他們的論述中討論的是宇宙中不可見的一種動力,綿綿不斷,是一切可見的實體萬物真正的創(chuàng)造者與推動者。莊子的《莊子·逍遙游》中用“朝菌”“蟪蛄”以及““冥靈”“大椿”來引領世人去思考生命的長與短相對于無垠無涯的宇宙,又算什么呢?
文中又提到了與長卷的繪畫作品如出一轍的是那些章回小說、組群性的建筑、折子戲等等有中國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他們都在顯示著莊子指引出的時空無限成為中國藝術追求的永恒遠景。
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是章回體小說,它們從宋元說書一類話本整理而來,它們的“章”“回”有十分獨立欣賞的可能性,都是由可以不相干的、獨立的短、中篇結構成的長篇。
還有就是我們的戲劇藝術,在時間上,更明顯地以無數(shù)獨立的單元(“折”或“出”)來做結構的主體,比如我們看戲一般都會看其中的一個段落,而為人們所熟知的也是這些“折子戲”。
比如《蘇三起解》、《三堂會審》都是《玉堂春》的一部分,而《祭塔》《水漫金山》又是《白蛇傳》的一部分。
這些都是可以獨立成章的,既可以單獨提出來作為一條線索,又可以放到整個故事中成為主線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點在《水滸傳》《紅樓夢》里也有體現(xiàn)。
不禁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很多一邊拍一邊同步播放,然后根據(jù)觀眾反饋再一邊修改播出的韓劇,以及那些開放式結尾的電視劇什么的,是不是也是受到我們古人那種章回體小說的影響呢?仿佛和時間一同發(fā)展,永遠不固定,可以慢慢無盡地演義下去……
嘻嘻
這一章勾起了我對中國古代時空觀的興趣。
時空觀一般研究時空觀念的意義,探討時空的有限性和無限性,也會探討時間的循環(huán)性和空間的方位結構。 西方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形成了系統(tǒng)的專門著作。中國古代時空觀受到中國文化影響,講時空與道以及其他事物的獨特關系。
莊子的時空觀存在矛盾性。一方面他賦予時空以鮮明的主觀性,朝菌、蟪蛄、冥靈、大椿,不同個體所能認識到的時空意義不同。另一方面天外有天,時空本身的客觀物質(zhì)性必然超出主觀的狹隘認識。
莊周的時空透視中隱藏著生命劫毀的悲哀,但他努力引領人們超越,進入生命絕對自由的境地,他稱之為“逍遙”。
勛爺用莊周的哲學解釋長卷、章回小說、戲劇,時空無限成為中國藝術追求的永恒遠景,在抽象的筆墨互動、虛實錯落中進行時間與空間的精神捕捉。
編輯:靈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