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館藏的玉器皿觀察,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制玉的水平,觀其整體器物的輪廓線都極規(guī)整,橫平豎直外緣及子口轉(zhuǎn)折嚴謹舒展,其棱角多呈勁挺鋒銳狀。起凸的浮雕圖案邊緣,也處理成鋒利邊線,觀之剔透,觸之扎手。在拋光工藝上一般細光處少見琢鏃的痕跡,細光近似于玻璃光(鄭紀注:要準確的理解乾隆工與現(xiàn)代工藝的區(qū)別,其實很多人這方面容易混淆,很多人認為乾隆工的細節(jié)處理能達到今天的電動工具水平,實際上這是不對的,真正乾隆工的東西是宏觀上精美,細節(jié)微觀上仍然可以看出手工活的缺陷來)。清代晚期,國運衰退,玉器生產(chǎn)也漸入衰落,不但規(guī)模減退,工藝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了制作古玉的粗糙。如所琢樹木花草枝梗,不再圓潤,僅以兩面削琢的角形凸起替代?;ɑ軋D案也不再細致地琢出枝葉穿插、花葉翻卷的形態(tài),太多取平面的淺浮雕處理。尤其是器皿輪廓線大多拖泥帶水,轉(zhuǎn)折含混。許多圓雕處理的玉陳設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簡單地線條處理所替代。
清代玉器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指清世祖順治元年清軍入關,至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清王朝平定新疆地區(qū);中期是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至仁宗嘉慶年間;晚期是宣宗道光年間至清王朝滅亡。
嘉慶十七年后,宮廷玉器的生產(chǎn)進入衰微階段,這一時期宮廷玉器制造幾乎無大件玉陳設,僅有少量仿古彝器、玉佩及器皿,工藝水平也每況愈下,這些情況充分表現(xiàn)出新疆和田玉料的供應狀況同宮廷玉器的生產(chǎn)狀況關系密切。
中國明清玉器漸趨脫離五代、宋玉器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傳統(tǒng),形成了追求精雕細琢裝飾美的藝術風格。另外明清玉器,絕大部分質(zhì)地優(yōu)良,既適宜把玩又可收藏,受諸多藏家重 點關注。在巴黎蘇富比2017春季拍賣會上清乾隆時期的御題和闐白玉桃鶴如意以150.75萬歐元奪得2017年上半年明清古玉成 交榜第 一名的佳績;而秋拍的香港蘇富比更是以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刷新2017年明清玉器新紀錄——7547萬港元,風靡拍場。從春秋拍看來,明清玉器市場今年略有攀升,一是因其基本不受文物政策的限制,可以自 由交易。二是因為其“保值”屬性頗為優(yōu) 秀,使得其市場在今年仍成平穩(wěn)趨勢。
明清工業(yè)技藝都有長足進步,玉器制作又迎來了歷史上一個發(fā)展繁榮的新高峰時期。此期玉器一大類為生活用品,包括首飾,器皿,陳設類,珮飾類,仿古玉器等,其中以佩飾類居多,器皿次之。工藝特征基本延續(xù)宋元風格。紋飾呈多樣化趨勢,一般相對簡練一些。另一大類是宮廷用玉,其品種繁多,以陳設器,仿古器,爐,瓶,碗,盆等較多。工藝較民間精良,玉料以和田白玉為主,碧玉,青玉次之。
清代宮廷用玉直接受清內(nèi)廷院畫藝術的支配和影響,其做工嚴謹,一絲不茍。有的碾琢細致,如雕似畫,有的在拋光上不惜工本以顯示其溫潤晶瑩之玉質(zhì)美。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黃玉極少,也受到愛重。
清宮造辦處、如意館和織造、鹽政、鈔關的玉作,為什么能夠達到如此高度的技藝呢?重要的條件是數(shù)千年的制玉經(jīng)驗世代相傳,至清代有可能集其大成,而且推陳出新,才能涌現(xiàn)出像鄒景德這樣技藝精絕、擅長設計大型玉雕的杰出匠師。同時,也與皇 家直接控制和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大力促進玉雕技藝的提高有聯(lián)系。如弘歷的提倡和指導以及造辦處畫家張邦彥、余省、方琮、姚文翰、金廷標等都參與了某些重要玉器的具體設計。這些都是當時雕玉技藝不斷提高的有利條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