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職場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對某件事、某個問題、某個項目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有理有據(jù),可就是沒人把你的話當回事。
這種情況與內(nèi)容無關,而是與身份有關,因為“位卑”所以導致的“言輕”。相同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完全不同。正所謂:“成功了說什么都是道理,失敗了說什么都是放屁?!?/span>“畏上”、“慕強”是人的本性,哪怕你說的再有道理,再正確,沒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也無法達到滿意的結果,自然無法見證你的正確、優(yōu)秀。如何加重自己說話的分量,是作為職場人應該掌握的技能,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位高權重,而是在不斷實現(xiàn)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分量逐漸加重。如何提高自己說話的分量,以下幾點值得思考。01.通過“權威”之口,加重分量
當你說話分量不足的時候,那就需要懂得“借勢”,如果你的想法有領導的加持,肯定更容易得到實施,完全可以驗證你的想法。“借勢”的核心在于“密室交談”,與領導單獨溝通,或者很小范圍內(nèi)的交流。在減少干擾的情況,上級可以更好的聽取你的想法。畢竟上級也需要管轄團隊做出成績,避免出現(xiàn)問題??陀^上講,領導更需要另一個“大腦”思考自己未考慮到的事情,而不是需要“應聲蟲”,只懂得迎合,而不會主動思考。當“密室交談”初見成效,得到領導的認可時,那么你的想法就很容易得到實施,有些人會覺得上級“剽竊”了自己想法,事實上,正是由于上級的加持,自己的想法才得以實施。畢竟屬于自己的想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漸就會加重你的分量,因為你與上級處在同頻共振,在大多數(shù)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你已經(jīng)做出了應對,有效得到上級以及更多人的認可,自己分量必然會加重。02.棘手的事情,要當仁不讓
職場人的行為準則是“趨利避害”,遇到棘手的事情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觀望,這時如果有人站出來承擔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時,那么他的話語權就加重。要知道責任與權力是伴生的,承擔的責任越大,權力也就越大,說話分量也就越重。尤其是遇到棘手的問題,存在風險,同時也存在機遇。承擔失敗的風險,也勢必享有成功帶來的榮譽。比如,重要生產(chǎn)設備急需維修,否則會影響訂單的交付,時間緊任務重,等不及設備廠家派技術人員,最多只能遠程指導。有些人害怕因為自己失誤,導致失敗,這時有人站出來主動承擔責任,那么他的話語權就會加重,遞工具的人,從旁協(xié)助的人,此刻都會成為配角,主角就是承擔責任的人。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但凡說話分量較重的人,大多數(shù)是那些有擔當,敢于承擔責任的人,而那些遇到棘手的問題就退縮的人,往往說話分量不足。敢于承擔責任,才會擁有權力,說話的分量才會加重。03.增加自身的“標簽”屬性
什么樣的人說話分量重?通常是來講是身上有某種“標簽”的人,比如,職位、專業(yè)、影響力……比如,位高權重的人,說話就有分量,他的建議更容易被采納;專家在所屬領域內(nèi)更為專業(yè),所以說話也有分量;名人因為自身的影響力,說話也具有分量。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想成為這樣的人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那么又該如何增加自己的分量呢?很簡單,領導的心腹、嫡系,說話分量是否會比一般人重呢?再換個思維,為什么有些人說話,總是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名人說的話呢?因為這些“標簽”更容易被人接受。比如,在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引用名人的話,引用領導的講話,引用專家的理論,這些“標簽”無形中會增加自己說話的分量。增加這些“標簽”的核心,在于平時的積累,與上級頻繁的溝通、交流;專業(yè)技術上的研究,并且經(jīng)常性主動輸出價值;對重要文件的解讀,對領導講話的理解……這些在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都在無形中增加自己“標簽”。看似增加“標簽”更像是“借勢”,其實是在合理利用認知差,增加“標簽”之后,在表達個人觀點時,許多人則會下意識認為專家是對的,或者是上級通過下屬的嘴傳達某種信號……04.未形成決策之前,不回避沖突
許多職場人害怕沖突,不會堅持自己的想法,領導說的就是對的,專家說的沒錯……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就會無形中增加自己的溝通成本。這里要強調(diào)一點,在未形成決策之前,不要刻意回避沖突,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存在差異屬于正常狀態(tài),如果形成決議了,那么再談自己的想法,不僅起不到效果,還會讓領導、同事反感。可如果未形成決策之前,屬于討論階段,那就大膽的堅持自己的想法,為了避免沖突,就回避問題,領導會覺得你自己都沒信心,同事會覺得你人云亦云,信任會逐漸下降。相反,在沒形成決策之前,你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能堅持,領導、同事也會有相應的思考,哪怕最終沒有被采納,也會加重對你的認識。如果在未形成決策之間,害怕沖突,導致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提出自己認為對的理念,領導也好,同事也罷,誰又會把你的說的話當回事呢?這是個逐步增加信任的過程。05.“每一次”都需要用心思考
職場上如果職位不高,專業(yè)不強,影響力不大的話,想要讓自己說話有分量,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做好的是“每一次”。“每一次”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思維能形成閉環(huán),起初或許只是偶爾采納,“每一次”都能不讓大家失望,就會從偶然變成經(jīng)常,進而成為一種常態(tài)。做成一百件事不一定能被記住,但失望一次就可能讓自己信任度降至冰點,所以“每一次”都十分關鍵,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建立信任的路徑。不少人感覺自己說話具有一定分量了,反而懈怠了,導致的結果不僅是自己的患得患失,同時也會增加未來溝通中的信任成本。所以,認真對待“每一次”十分關鍵,也是讓自己說話分量逐漸加重的過程。信任是逐漸產(chǎn)生,當這種信任根深蒂固的時候,也許就會出現(xiàn)盲目信任,這時“位卑”不一定“言輕”。寫在最后
職場中位卑言輕屬于正常狀態(tài),但許多人“位卑”不一定“言輕”。正如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提到:“從來如此,便對么?”關鍵在于表達自己想法是否有人加持,是否有自己“標簽”屬性,能夠在適當?shù)臅r機堅持自己的想法,已經(jīng)平時積累信任的過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